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34章 忙疯了的朱棣

第34章 忙疯了的朱棣

    时间匆匆而过,天气更热几分,眨眼到了洪武15年8月。

    朱元璋是个暴脾气,最忌讳墨迹。

    集权时代,只要皇帝想,哪怕跑断马腿,也在所不惜。

    有了明确方向的老朱,那是一个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如今的他御书房内,设了一排案牍,大有后世办公室的感觉。

    陈长生不知,一众朝臣几乎也无从知晓,反正这形形色色的人就好像空降过来似的,12人,12个特长,共同组成了老朱的隐形小内阁,或者说是秘书组更为贴切。

    为此,老朱还特意在皇宫里为这些人准备了一处居住之所。

    要知道,稍微上了年纪的皇子都被赶出宫去,能带把的成年男性,除了朱元璋与他身边的影卫,其他根本不可能留宿宫中。

    如今朱元璋处理奏折,那真是太享受了,这种感觉,谁用谁知道!

    反而,每日大半的时间无处打发,那些个大本堂里未成年的皇子们可倒大霉了,谁遭得住老朱的鞋底关爱?

    另一个倒霉催的就是朱棣。

    朱棣虽未掌东宫,却被催促的里外奔波,也幸而未让朱棣参与朝政,否则朱棣得疯!

    “爹,您看看,这是改款了的纸币,各方面都照着长生先生的建议整改过,用的都是咱大明最高端的技艺。”

    朱元璋接过太监递过来的托盘,仔细瞅着几张大小,色泽不一的纸币,啧啧称奇。

    “父皇,您用这个!”朱棣递过去一只银质手柄的放大镜。

    “哦?又是长生小子那里的新奇物件?”朱元璋一边接过,一边好奇打量这小东西,做工倒是精细,这块玻璃也够透彻!

    朱棣坏笑,“爹,您透过这小东西,再去看钱币!”

    朱元璋照做,“咦,变大了…”,又调整了放大镜到纸币的间距,“嘿,又大了…这个好,这个好啊,竟能将细微处分毫毕现,好,好,好,这样看的更清楚了,这宝贝,叫什么来着?”

    “放大镜,孩儿在陈府上看了,是玉器匠照着陈长生的指点打磨出来的,此物还有另一种研磨之法,可将物件变小,与这放大镜恰恰相反!”

    朱元璋一边继续看纸币,一边嘟囔,“就是要大,看小顶个屁用!”

    朱棣心里偷着乐,果然,他当时在现场也是这般想的,

    “爹,用处还是有的,若将一块放大镜和一块缩小镜配合起来再看,就成了望远镜,能轻易看清几里外的事物!”

    朱元璋豁然回头,“果真?”

    朱棣点点头,“所以孩儿顺道过来询问爹,这望远镜是秘密供给军中,还是不设门槛,将这项技术公布给民间。”

    朱元璋思索的同时问道,“此物成本几何?”

    “要说成本,即便选用最上乘的琉璃,也难有这般通透的效果,价格自然是极其昂贵的;”

    “可若要说先生这玻璃,那就是一些人工,成本极低,也是因为先生拍卖水泥、玻璃两项配方在即,所以孩儿有此一问!”

    朱元璋若有所思,缓缓入座,“老四,告诉咱你如何想的?”

    朱棣心道,又来考我?

    “孩儿以为,此非是军中根本,不过是辅助而已,再者目前我大明当以一切发展内部为重,周遭那些宵小不足为虑,待我大明迈进第一次工业革命,届时真要动兵,那便是先生口中的降维打击!”

    “此望远镜也只不过是入门技术,想要造出能看清星星,亦或是看清水中不可察之物,还需要民间能人异士持续研究,毕竟先生也不是万能的,很多事情至多能指点一个大致方向。”

    朱元璋一脸欣慰,“老四,好样的!”

    “来,再跟咱说说这新币的门道!”

    朱棣这才兴致盎然,毕竟这纸币全是他负责张罗出来的,

    “爹你且看,首先这油墨,乃是孩儿搜罗民间一户独门秘方,有一定防水之效,且最重要是它能变色,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朱元璋抓起一张百两的大钞,反复拨弄,笑的龇牙咧嘴,“嘿嘿,果然神异!”想到什么,又冷肃道,“此配方可是独家…”

    “爹放心,一家九口,皆已安置妥帖,且孩儿已命他与其他几个掌握高超油墨配方的一齐合作,想来未来还能造出更独特的,总之,研发不停!”

    “好,做的好,你办事,咱放心,来,来,来,接着说!”

    “再就是这纸张,看似一张,实则有四张特殊纸张粘合在一起,坚韧的同时,即便落水后晾干,也能大抵恢复原貌。”

    “恩…”

    “再有这些字,是有特别含义的,所对照的暗语皆由我皇家银行掌控,定期更换…总之如先生之言,纸币循环使用寿命并不长久,也总绕不过银行,只要我银行持续研究新技术,逐步更替,有心之人就算能造的了假,量小反而是亏的,量大势必逃不过咱的监察。”

    “恩,好啊,如今你这第一家银行筹办的如何?”

    “纸币的制造不宜大规模进行,预计还需要囤积一月左右,才有把握顶得住应天府宝钞,银钱之兑换,在今后的一两年里,纸币,宝钞,铜钱,金,银将持续作为交易手段,不过从第一家银行挂牌后,铜钱、宝钞就会彻底停止制造。”

    “未来我大明,只有纸币,金,银可流通,待银行开遍天下,届时纸币也将成为我大明唯一的钱币。”

    “人员方面正在统一培训,押运兵丁则全部启用幼军,押运车参照了先生府上四轮车的理念,不过未来应该不愁这方面的问题,随着蒸汽车,火车,蒸汽船的应用,周转起来毫无阻滞!”

    朱元璋不断点头。

    “先生的意思,他府上从拍卖会之后,就不再需要保密了,一切皆可对外公开,包括蒸汽车。”

    朱元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40斤的炮,他憋在心里好久了,语气很是不悦,

    “炮呢?这么久了,咱一直等着他主动给咱送来,却是迟迟没有,他想做什么?”

    朱棣带着几分疑惑,不过还是将陈长生的原话说了出来,

    “他说子弹也好,炮弹也罢,终究不过是在研究如何能将火药瞬间引爆,以及火药的爆炸力度。而这一过程中的摸索,探究会带动方方面面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化学,而他自身是化学的门外汉。”

    “他还说,那炮和炮弹,咱们随时去取样板,可惜任何人只能模仿出外形,根本引爆不了。”

    “重点是研究为什么炮弹被撞击,就能引发内部火药起火。”

    朱元璋很是恼火,“哼,说来说去,他就是不肯交给咱!”

    “爹,先生的意思,这东西与当前的大明脱轨了数百年,交给您,您又岂能亲自上手去做,批量制作的话,一如现在的火器局,却又大为不同。”

    “随便一个心怀叵测的匠人泄密,都将有很大可能引发大战!”

    “这种战争,会比历史上的传统战争酷烈无数倍!”

    “非得是要国家制度健全,军备以及社会各项工艺的整体研究已经靠近了那一层次,彼时就算泄密,亦如如今咱们兵仗局的火炮泄密一般,应对起来并不难。”

    朱元璋静默良久,长叹一声,“他信任咱,才告诉咱,可他不信咱爷俩的子孙辈啊,难怪他自己宁愿不要结婚生子!身怀超出时代的大杀器,若心不正,便是一条恶龙,最可怕是旁人还治不了;所以,他给咱指明方向,让咱们自己研究,一步一步靠近,当一切有迹可循,也就不必担心出现无法制衡的恶龙!”

    “说白了,他陈长生根本不在乎江山姓不姓朱,他在乎的是华夏百姓!”

    朱棣点头附和,他之前倒是真害怕自己父亲一怒之下砍了陈长生,

    “父皇圣明!”

    “爹,孩儿还有一事要与爹商量!”

    “哦,说说看。”

    “得益于妙云姐妹帮助,越是深入考量藩王集团执掌的项目,孩儿愈发觉得这利益实在庞大,仅仅盐这一项,即便按照如今市价一半出售,每年仍然可收益千万两之巨,而且伴随着我大明人口持续增长,此利还将更甚。”

    朱元璋并不惊讶,月前陈长生在燕王府上的一切,他皆有得报,抬头望着朱棣,

    “你的意思是皇帝内库多分润些?”

    朱棣苦笑,“爹误会了,孩儿觉得皇帝在位,内库有足够的钱养军队,再有一部分支持军备研发,再有一部分补贴后宫,如此足以。”

    “如今藩王并不多,而百废待兴,所以孩儿的意思是先由您掌六成,以后子孙多了,再适时赏赐出去,毕竟一下子给的多了,到时候想收回来也难。”

    朱元璋微微点头,“老四,只说这矿藏与盐两项,你们可曾估算若交于藩王集团打理,洪武16年一年收益如何?”

    “估算过,即便都比如今市价低三成售卖或租赁,2000万应是有的!”

    朱元璋自然也有过估算,在他心里,这价目还是少的,

    “那就是800万两,实际咱算1000万也不多吧?”

    朱棣点头,“不多,便是分润了您这边6成,千万两还是有的。”

    朱元璋冷笑,“唉,咱当了15年的皇帝,都不知道咱大明这么有钱…”

    “爹,其实并不奇怪,您想那弱宋,偏居一隅,却有着海量金钱!”

    “咱知道,长生小子不是告诉咱了,咱那可怜的后世孙穿补丁龙袍,一群窃据高位的士大夫仅仅京城里的家当就有7000万,他们背后的家族又有多少?”

    “所以啊,穷的是皇帝和百姓,富的是那些混账东西,前日里毛骧来秘报,海面上的走私,这些年就在咱眼皮子底下,根本没停过,将咱大明的物产搬出去,拿回来的金银却埋在地窖里。”

    “爹,果然如此么?之前长生先生说,孩儿还只觉得那些是后世子孙才出现的事!”

    朱元璋点点头,“此次咱叫毛骧亲自带队,秘密查探,不得打草惊蛇,这才去了半个月,秘折就递了上来,可见地方上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

    “爹,这,这是卖国,当诛九族!”

    朱元璋摆摆手,“换咱以前,必要杀他个血流成河,抄家的抄家,凌迟的凌迟,可现在,唉,罢了,只怪咱制度上漏洞百出!要治罪,得先有法才行,任重而道远呐!”

    “爹,莫要忧心,一切会好起来的。”

    朱元璋点点头,

    “话说这1000万两,咱先从俸禄说起,就职藩王集团那董事职位,年俸5万两已是够高了吧?”

    朱棣点头,比一品大员高出多少倍了,不过他此刻的立场已不知不觉发生转移,毕竟他已经不属于藩王,不出意外,未来是要当皇帝的人,一头多则一头少…

    “咱现在能经事的,才几个儿子?全给算上也才20来个,把公主也都算上…”

    朱棣撇撇嘴提醒道,“爹,咱朱家后世子孙多啊!”

    朱元璋没好气道,“且不说都能考进来,便是进来了,掌下面事宜,难道俸禄也要这般高?再者,这才两个项目,想想那蒸汽火车,一趟拉数十万斤,万余人,满大明跑,这得有多少营收?日后还有那水,电什么的奇奇怪怪的玩意,岂会少了?”

    “爹说的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咱能保证努力上进的能有个好前程,却也保不了每一个后代吧?陈长生那小子话糙理不糙,咱总不能种一茬庄稼吃几辈子吧?老四你难道没听长生说,老三家那好大儿,一下子为他生了100个孙子!咋地,咱还要保证他每个孙子都能当董事不成?”

    朱棣扭过头去憋笑,肩膀一抖一抖的,三哥好福气!

    “考核优秀者得王爵,按照成绩递减,之后是郡王,镇国将军…,除了在藩王集团内的本职工作俸禄,依据爵位高低,每年另外补助不同。”

    “朱家所有子孙,20岁,30岁可各考取一次,由董事局亲自主考,各种爵位皆考不上则作罢;这里不还有人事机构的考核嘛,那些低阶职位聘用,朱家子孙若愿意,可以以平民的身份公平竞争,旦通过且在职表现不差,可比常人多领半份饷,也算全了血亲缘法!”

    朱棣觉得父皇考虑的比自己全面,大礼一拜,“父皇思虑周详,儿臣尽快将这些录入制度当中!”

    朱元璋又以协商的口吻问道,“老四,你觉得咱也许公侯伯爵及驸马两次考核机会如何?限制其最高职位不入董事局,职位俸禄一视同仁,分红以及爵位补贴次皇家子嗣一级;集团内所有无爵者不参与分红。”

    朱棣凝眉思索良久,点点头,“爹,孩儿以为此计可行!勋贵本是与国同休,其后世子孙不见得有其祖上本事,咱也不至于差了他们一口吃食,能走武将带兵路子的,自然是好,若不爱舞刀弄枪,尽管来考核就是,若文不成,武不就,那也怨不得咱!”

    “另外,咱既然有了这集团,那以后就要逐步收了他们的地,毕竟论圈地的本事,只怕缙绅之流也比不得他们,这地,还是留给百姓耕种的好!”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他还怕自己的儿子们不同意与勋贵分润利益,毕竟现在看来这集团利益足够大,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养活一大帮子人不在话下。

    至于操持不好这份营生,他压根不担心,先不说有考核这一关,就算真有犯浑的,也不能个个都傻吧?

    “恩,那这事便由你去与他们挨个通气吧,暂时不必要大张旗鼓,咱这洪武一朝藩王与带爵位的,都不必考核了,拢共也没多少人,先将这架子撑起来,才能一步步完善!筹建,营运这门营生,也需要他们各家出一份力,只有大家力往一处使,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火!”

    “孩儿这就去办!”

    朱棣自然开心,老爹这是给自己攒人员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