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举天子剑 > 第十八章 想要龙子闹乌龙,加冠及笄循周礼

第十八章 想要龙子闹乌龙,加冠及笄循周礼

    姬宸宇随李公公返回了‘后宫’,姬宸宇故意在顺着宅子走了两圈,宅中莺歌燕语,还有纺织、洗衣的声音。

    姬宸宇听得宅中无事放下心来,再从正门进入,门口自有老妇通传:“大王来了。”

    姬宸宇走进宅中,见辛小离带着众人正在晾晒皮毛,只听得一声‘大王来了’。

    辛小离呆呆的站在原地,原本开心的笑容不见了,双眼含泪望着姬宸宇,余下众人也都懂事,纷纷离开,只剩下一个女伴跟在辛小离身边。

    姬宸宇认得这个女孩,芳年十三,叫做王丽,是诸侯王革的第二十七个女儿。

    姬宸宇几步上前将辛小离揽入怀中,:“爱妃哭什么啊?可是有人欺负了你?”

    辛小离也不说话,侧头靠在姬宸宇身上,双手环在姬宸宇的腰间,独自掉泪。

    姬宸宇觉得辛小离这样靠在自己身上很辛苦,在辛小离的惊呼声中,把她抱起来在空中抛了几下,还抱着转了两圈,然后环抱着辛小离走进了卧室,把辛小离放在床上,正要解开衣裳。

    辛小离死死拉着自己的衣服,红着眼睛泪流不止,姬宸宇再三追问,辛小离声若蚊蝇道:“大王何必羞辱小女,若是瞧不上小女,换个人儿宠幸便是!”

    姬宸宇觉得奇怪,这两天好好地,怎么突然就变了,自己可没有心思来哄小女生。

    姬宸宇见辛小离面若死灰,一副慷慨就义的表情,也觉得好笑,本王就逗一逗你这小女孩大声说道:“那本王就换了,你往里面挤挤,门口的那个谁,过来!”

    候在门外的王丽早就迫不及待,打开房门就冲了进来,抱着姬宸宇就是一通乱啃,还不忘嘲讽辛小离:“啊姐,你的方法不对,你要主动起来,我阿姆教过我,要这样亲,还要脱衣服,才能和大王生孩子。”

    姬宸宇被亲得脸面口水,觉得好笑,这小女孩分明什么都不懂,还故意装作什么都懂。

    姬宸宇一只手抱着王丽,另一只手擦干净脸上的口水:问道“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吧?你们见过什么人?说过些什么话?”

    对于上一世当过万年帝王的姬宸宇来说,什么人间绝色没见过,如今这个小女孩对着自己一通乱亲,自己心底没有任何邪念,暗道:“若不是,还需用到你们背后的家族,我才没有心思陪小女孩玩游戏!”

    这一刻让姬宸宇有点想念有神佛的世界了,那个时候若是想要繁衍子孙,只需要用仙法将体内的龙种,注入早就挑选好的女修身体内,怀胎十月后,自有龙子降生。

    如果不是担心用仙法催生会毁龙子的灵根,只能自然生长,那么用仙法催生不到两个月龙种就可以出生了。

    姬宸宇摇摇头:“在想什么呢?本来就想活在没有仙佛,没有幕后黑手的世界,自己怎么能怀念过去的种种便利,而因小失大呢?我就靠自己的双手,全国子民的双手去创造,也许不用仙法,也能找到可以替代的方法。”

    王丽感受着姬宸宇强健有力的怀抱,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大王身体好硬啊!像个石块一样,大王的眼睛真好看,大王的睫毛好长,大王的鼻子也很挺拔,大王鼻子上有一个痘,好想挤破它!”

    王丽看着姬宸宇的脸庞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姬宸宇看着王丽忽又笑了起来:“怎么了?哑巴啦?赶紧说?”

    这一笑击中王丽的心窝,王丽还不懂什么叫做爱情,只知道如果能永远被大王抱在怀中就好了。

    王丽咽了口唾沫,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姬宸宇,痴痴的说道:“禀告大王,今日阿姐的阿姆,我的阿姆,连同其他几位的姐妹的阿姆,带着一些甜食零嘴,一同来探望我们。

    问了我们的衣食用度,又鼓励我们努力干活,七嘴八舌东说西套的,总算是问起了阿姐是否和大王琴瑟和鸣。“”

    “阿姐急不可耐,想要给阿姆们演示。把阿姆们吓了一跳,说是大王果然得了轩辕皇帝的真传,才几日功夫,阿姐就敢当众表演,还是一个人哩?”

    辛小离说道:“这宅子中所有妃子都已学会,还有几个看守的老妇人,也得了大王的真传!”

    阿姆们一听,个个面红耳赤,眼放精光,想要知道轩辕皇帝真传如何?

    同时又告诫阿姐:“男人初经人事总是贪玩,玩不够、吃不够,阿姐如今管理后宅,应该上告大王保养身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调和才是王道,切记不可贪吃。若是宅中女眷饥渴,阿姆命人会送来玉石角先生,此乃从荒淫无道的纣王宫中搜出的图纸,乃是代替周公之礼的良方。”

    阿姆们见阿姐跃跃欲试,也不再阻拦,让阿姐表演,阿姐找来几位姐们,一起按摩调理阿姆们的身体,直按得阿姆们疲劳全无,暗痛全消,身轻体快,神清气爽。

    按摩事毕,原本高高兴兴的阿姆竟然哭了起来。

    原来辛小离为了表现,给自己的阿姆按的很用力,一套流程下来,阿姆身上的死皮淤泥被搓掉,整个身体散发出柔和的粉光,身体瞬间白了几度。

    辛小离的阿姆开始还以为是女儿害羞,所以避开敏感区域,但这是上古时代,周礼还在完善之中,还没有男女大防,所以对这方面还没有那么封建。

    辛小离的阿姆一遍享受着女儿的手法,一边询问女儿,直到女儿按完了才知道,原来大王教的是这么回事。

    顿时辛小离的阿姆就哭了起来:“我这苦命的女儿诶,大王就学了这个啊?”

    辛小离回道:“是啊,宅中女眷皆已学会。”

    辛小离的阿姆说道:“曾听你阿爹说,有些男人不爱女人只中意男人,或许是女魂男体投错了胎,怪不得他人。

    又听你阿爹说,有些人看起开孔武有力,实则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阿姆不敢胡乱猜测大王,只能可怜自己的女儿命苦!”

    辛小离见阿姆哭的伤心,也跟着哭了起来,一时间整个宅子乌云密布,全是一片哭声。

    辛小离哭的不知所以,等阿姆哭过头阵,才细声问道:“阿姆请说缘由,不然女儿心中起个疙瘩,抵着难受。”

    辛小离的阿姆无奈只能如实告知:“此乃宫中阉人‘对食’所用之术,虽无大王传授之法完整,但是如此低贱之术,用在后宫妃子身上,祖灵蒙羞也!若是看不起你一个也就罢了,若是看不起全宅女眷,哪就会出天大的问题?”

    辛小离的阿姆又细细问之,检查身体,辛小离也如实相告,让阿姆们检查宅中女眷身体。没想到这宅中数名女眷,竟没有一人,入的大王的法眼。

    阿姆们开心而来,伤心而去,一时间宅中愁云密布。

    还好这群小女孩们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转移。阿姆来时,跟着阿姆伤心;阿姆走后,一群小女孩叽叽喳喳干起了活计,一下子就把伤心抛之脑后。

    如果今天下午姬宸宇不来,晚上或者明天才过来,女孩们都会忘记哭泣了。

    姬宸宇哑然失笑,原来是个大乌龙啊。这群人真是想让本王生龙子,想疯了。

    本王还要固守本源,努力练功呢!

    但因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要是外界都传本王不愿意和妃子们生孩子,那么自己的正统性就会被削弱。

    姬宸宇慢慢思索,半响之后,叫辛小离起床,王丽伺候着,还把宅子中的所有女眷都叫了在了一起,并让言官记录。

    姬宸宇高声说道:“按周礼: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本王知此礼推行甚难,大家已经习惯男子虚岁十三成婚(就是刚满十二岁),女子实满十二就嫁人。

    本王天之骄子,更应该龙凤呈祥、琴瑟和鸣。但轩辕黄帝之话,本王不能不听。轩辕黄帝梦中传授黄帝内经之法,本王守诺,要三年后再能圆房。宅中女眷,家中有逼迫者可告诉本王,若是不愿留在此处的可直接离开,本王不会怪罪,还会送上贝币十枚。

    本王所传之手法,乃无价之宝,切勿外传,离爱妃已被本王责罚,众女眷引以为戒!”

    宅中女眷见辛小离低头哭泣,都信以为真。

    姬宸宇说完后,对王丽说:“看住你阿姐,让你阿姐想想,本王此次所说和上次无异,她若是等不及,也可自行离去。”

    姬宸宇说完就走了,心中暗自得意,最近几天晚上睡觉还要照顾几个小丫头,趁这个机会以后一个人睡一张床才舒服。

    辛小离回忆起大王,回方国的第一晚所说之话,的确和今天跟女眷们说的一样,而且让言官记录了,看来大王是认真的。

    辛小离想着大王没有骗自己,是对自己说的实话,没有轻看自己的意思,不由得破涕而笑。

    可是,又想着这一次惹大王生气了,大王好像不愿意理我了,不由得又急红了眼眶。

    王丽这个小丫头在一旁看着辛小离又哭又笑说道:“阿姐,大王是喜欢我的,今日抱着我不撒手哩,等我也学着阿姆的样子,在大王面前吹吹枕边风,大王回重新重新阿姐的。”

    辛小离听王丽这么一说,终于忍不住抱住王丽又哭了起来:“三年后自己人老色衰也入不得大王法眼,到时候就只能依靠妹妹了!”

    今日记录的言官写的一头雾水:“大王所传之手法,到底是什么手法啊,还不能传给其他人,但是看大王这个意思,好像这宅中的女眷都学会了一样?”

    言官偷偷问了几个仆奴妇人,妇人们一个个忌讳莫深,不愿再谈,此乃大王所传秘法,不得跟外人道也。

    人性就是这样,装的越神秘的,越不让做的,总会有人寻求刺激想要尝试。

    按摩手法之事和姬宸宇不愿圆房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讨论着的黄帝内经的神奇,方国‘十二’之内都以学会按摩手法为荣。

    (注一:《黄帝内经》不是黄帝写的,是西汉中期最终汇编成书的。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说话是,“黄帝”二字其实就是‘皇帝’二字,因为冒了忌讳,所以才改名的。是一部问答式、对话体的著作,基本上是黄帝和他的大臣的问答,大部分是黄帝问,大臣回答。他有六个医臣,就是掌管医药的大臣,如岐伯、伯高、雷公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叫岐伯。黄帝在统一天下之后,就“问道于岐伯“。他把岐伯称为天师。

    有点像是后来皇帝的起居注,记录的都是对日常生活、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以看做是皇帝的百科全书。对于人们来说皇帝什么都拥有,还想要长生,所以皇帝的百科全书肯定是最实用,最健康的方法。

    第二种呢,就是写的‘黄帝’二字,那为什么书名中有“黄帝”二字呢?注意“黄帝”的黄是黄色的黄,不是“皇”,汉代人最崇尚黄帝,尊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托名“黄帝”显得这部书的神圣性、权威性,从而方便推广。)

    (注二:月初跟朋友参观了成都博物馆,看着那些青铜器,觉得很奇妙、很震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