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 第三十九章 科举啊科举

第三十九章 科举啊科举

    “果然,官场被士族垄断,那置皇权于何地?但凡有为的皇帝”

    大翊皇帝刘信看到这样的问题后,当即发言说道。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也是雄才大略,自然是容忍不了皇权受到士族的掣肘,所以便开始了打击世家大族的旅途,而这第一步,便是将人才的选拔权,从世家大族中夺回来!

    因此,在登基六年之后,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以取代九品中正制。

    而这便是科举制的开端!”

    李鸿运简单几句话说完,群里的皇帝们就也开始抒发感慨了:

    “还真就是任何制度的变革,都是为了中央集权,隋文帝开创科举制的初衷便也是如此!”

    卫国国君李康慨然说道。

    “所以说……所谓的人才选拔倒还是在其次喽?”

    大魏太子安逸喃喃说道,聊天群的存在,让他短短时间内,对于政治以及权力纷争有了很多新的认知。

    若是在以前,安逸恐怕就会直接认为,选官就是为了选出更优秀的人才。

    “是的!科举制的诞生,完全就是杨坚为了从世家大族手中,夺回官员的选拔权,就是为了加强皇权!

    而隋炀帝继承和发展科举制,也同样是为了进一步的加强皇权。

    至于说人才选拔,只能说并不是当时的主要原因。

    毕竟,别的不说,南北朝时期的这些门阀,培养出的人才,那都是杠杠的,不服不行!真要为了人才选拔,那还真就直接九品中正得了!”

    李鸿运回想着南北朝时期,剧烈动荡下的各种变革,尤其是北朝民族大融合下的各种革新,从五胡乱华的血腥胡闹,到苻坚、慕容燕的汉化尝试,再到北魏一朝的不断进化,最终由北周、北齐在军政方面的尝试,例如府兵制的出现,最终打通了一条通向隋唐的道路。

    “这岂不是说,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并没有对不起九品中正制?”

    大魏太子安逸的脑回路依旧很独特。

    “不能一概而论,南北朝时期,整个天下南北长时间对立,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我说的这些冲突和革新都是在北方的,最终完成大一统的也是北朝。

    民族大融合下,这一时期的官员们,才能都是全方位的,上马治军,下马理政都不在话下。”

    李鸿运想起隋唐时期的那些个天才们,而后继续说道:

    “真正确定科举制,分科目而举士人含义的是隋炀帝,主其中最重要的是隋炀帝设立了进士这一科目,要知道进士这一科在后来可是科举的主流。

    不过这时候隋朝的科举制也是有限制的,就是必须有公卿大臣或者州郡官员们的推荐,才能够参加。”

    “这不就像是又回到了中正制度,早期的郡中正么?”

    卫国国君李康看完李鸿运的发言后说道。

    经李康这么一说,李鸿运也是眉头一皱,心里暗暗的盘算着:

    九品中正制,原本是郡中设置中正,作为地方的代表,参与官员评定,然后又有了州中正,于是乎,地方士族逐渐失去评议权力,最终选官权被中央的士族门阀所掌控!

    而科举制呢?几乎是倒着又来了一遍!

    原本九品中正制,世家门阀把持着选官的权力,而科举制后呢?地方郡中的官员也有了推荐权,这就使得地方再一次崛起一样!

    还真就有些差不多!

    一时之间,李鸿运就又有些难受了,还真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么一分析,科举制神圣的外衣,一下子就没有了!

    “你刚刚说了,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是有限制的,那之后是有所变化么?”

    正当李鸿运陷入思索之际,大翊皇帝刘信开口给李鸿运提了一个醒。

    猛然反应过来的李鸿运一拍额头,说到:

    “这只是科举制诞生之初的模样,官员推荐的限制,在唐朝就有所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明确规定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

    在唐朝,正式确定了士人可以自举、自进的制度,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诞生,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可以自我推荐,那就相当于没有任何限制了!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

    大翊皇帝刘信试问道。

    “是的!唐朝在武周时期,还加入了殿试也就是皇帝亲自出题,然后让考生做答,不过唐朝的科举水分还是有些大的,虽然所有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可操作手段太多。”

    “于是唐朝就被黄巢这个考了三次都没考上的落榜考生嘎了!”

    李鸿运冷不丁的这么一句话,让正在看消息的皇帝们都一愣。

    “落榜考生?大唐?嘎了?”这样的三个词汇组在一起,让大魏太子安逸又不会了。

    “是寡人理解的那个嘎么?”卫国国君李康眉头一皱问道。

    “就是那个意思,虽然唐朝的科举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世家大族把持科举,终归还是有太多的不公平,不管这黄巢到底有没有上榜的能力,反正最后是落榜了,大唐也跟着完了,反正黄巢在攻陷大唐帝都之后,把那些个世家大族,全都给屠了!”

    提起黄巢,李鸿运也就不困了,想着历史上菊花帝黄巢干的那些事儿,就有种莫名的爽感!

    而聊天群中的皇帝们可都爽不起来,原本以为考试不公平的后果,可能会有些大,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啊!

    自己的江山中,会不会有这样的猛人呢?

    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都给屠了?

    看到这里的皇帝们,不自觉的摸了摸脖子,然后打了一个冷颤。

    “到了宋朝的时候,糊名制的确立,让科考变得更加公平了!”

    “糊名,也是哦,若是提前知道是谁的试卷,难免会有舞弊的可能!”

    讲到宋的时候,杨旗的反应是最快的,毕竟自己的黄袍加身,就是跟着宋太祖学的,因此对于大宋的信息,杨旗会异常的敏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