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 第八十章 《求贤令》:强秦序幕

第八十章 《求贤令》:强秦序幕

    说到秦国,李鸿运又不禁想起,在高中的时候,读的《大秦帝国》。

    六部十一卷,将秦国从崛起到灭亡的故事,写的是相当精彩!

    令李鸿运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秦国的历代国君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将一朝天子一朝臣,演绎到了极致。

    好家伙!从商鞅开始,秦国的历代丞相,结局都不怎么好,正所谓上一代的贤臣,这一代的权臣,新君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各自老爹的“爱卿”,全都抛在一边。

    而且这里边的历代国相,大都是关东之人,其中也是有大智慧的啊!

    于是李鸿运便在群聊中,给蓝岳提了醒:

    “@乾国国君蓝岳,变法之外,秦国历代国君的有一个优点,可以推荐给你!”

    “哦?请讲!”

    看到李鸿运跟自己对话,蓝岳不禁正了正身子。

    “前面不是说了,这商鞅原本是魏国的人才,后来才去的秦国!那你知道商鞅为什么要跑到秦国么?”

    “为何?”蓝岳问道。

    “《求贤令》!说到秦国强大,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商鞅变法,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我想你更应该学习的是秦孝公!

    在公元前360年的时候,秦孝公嬴渠梁继承国君之位,那个时候的秦国可以说是积贫积弱,被其他诸侯国轻视,而秦孝公接手的秦国,可以说是七大战国中最弱的那一个!”

    在听到秦国变法前,是所有国家中最弱的那一个时,蓝岳就更加的专注了。

    “秦孝公即位之后,想要发愤图强,使秦国强盛起来,于是便有了这篇千古雄文《求贤令》,站在秦国历代国君的角度来看,秦孝公的这一篇求贤令,才是真正揭开秦国统一华夏的序幕!

    不仅仅是因为商鞅变法在其后面,也是因为这商鞅就是因为求贤令,才来的秦国!”

    “哦?求贤令?这是要我也发一个求贤的诏令么?”

    蓝岳想了想,觉得不就是发一個求贤额度诏令么,这也没什么!

    “千古雄文?看来这一篇求贤令,也是不简单啊!”

    卫国国君李康则是注意到了这篇求贤令的评价。

    而蓝岳也反应了过来,说道:“这篇求贤令有什么不同么?”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好在秦孝公的《求贤令》字数也不多,李鸿运没有费多大功夫,就照着念了一遍。

    前面的回顾过去的辉煌、当下面临的困境,对未来的展望这些自不必多说,群聊中的皇帝们都被《求贤令》中,最后的许诺给惊到了——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换句话说,高官厚禄都是次要的,只要你能出奇计强秦,列土封疆都不在话下。

    裂土封疆,这样的封赏,大家都是一国之君,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分量,这可以说是一个君主能够对功臣,做出的最大封赏了!

    再往上……想什么呢!难不成把王位禅让给你?

    而蓝岳也被秦孝公的大手笔给震了一下!

    先不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列土封疆之间的冲突,蓝岳只是在想,若是没有聊天群,即便是有现在的智慧,自己有像秦孝公这样大的变法决心么?

    决心!

    没错!

    在蓝岳看来,这篇招贤令,就是秦孝公公,向秦国、向六国来表述自己的变法决心。

    “不!王上!除了表示决心之外,未必没有对秦国朝堂的试探!”

    蓝岳自然也是将《求贤令》的内容,也给张信讲了一遍,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张信好像有更多的考虑。

    “《求贤令》除了求贤本身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对的是所有的国家,而非只有秦国自己。

    这样一来,就像是在告诉秦国的朝臣贵族,我要用其他国家的人才,来治理秦国,来对秦国进行改革!这对于秦国的贵族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张信说完,蓝岳重新审视了一遍《求贤令》,而后陷入深思中。

    过了许久,蓝岳抬起头看着张信说道:“那我乾国有先生与我在,也已经知道了变法的内容,以及有华夏秦国作为先例,只要先生与我变法图强之心不变,再加上先王对军队的掌控,打倒贵族,应该是不难的!”

    “呵呵!王上你错了!老臣考虑的不是打倒贵族的问题,有王上和掌控的军队,压制贵族虽然阻力重重,但是也不是不能够完成!”

    “那先生的意思是……”蓝岳说着不禁皱起了眉头。

    “《求贤令》的根本,在于用别国的人才啊!王上!别国人才在我秦国即便是高官厚禄,也是远远比不上贵族的影响力!

    即便是变法成功了,二十等军功爵制下,总还是会有新的权贵出现,而引入别国人才,就是让朝堂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引用外国人才,虽位高权重,但离开君王就只是无根之浮萍。

    引入五国人才,我乾国内部的贵族,所掌握的权势,就会被削弱,而五国的人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相比我乾国自身的贵族,终究还是差了一些底蕴。这样一来,内外相持,君王可以作壁上观!”

    张信说完之后,看蓝岳还是一脸的凝重,随即便又开口道:“我王可以对比明朝的内阁与司礼监制度。”

    听到张信这般比喻,蓝岳瞬间就明白了。

    引入他国人才来治国,这五国人才就是明朝的内阁,内阁权力大,但是又受到司礼监的制衡,这就是乾国本土的人才!

    不对——

    若是从对君王的依赖程度而言,这外来的贤才,才是司礼监!

    总之,引入五国人才这一点,对于乾国的发展是非常有利,不说别的,光是打压贵族这一条,让外来人才做,就很合适!

    而群聊中,李鸿运也在继续说着《求贤令》的影响。

    “从商鞅变法到大一统,秦国经历了足足六代人,可想而知,其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一个帝国的崛起,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才,抛开其他因素,光是人才这一点,《求贤令》就居功甚伟!而自秦孝公开始,六国的人才就源源不断的流入秦国。

    我要说的,便是秦国的历代君王,所任用的国相,也几乎都是六国之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