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的计划

    听到李九江的问题,李增枝耷拉着脑袋,默默争取了一下:

    “这两件事好像不能相提并论呐大哥。”

    “为什么不能?”

    李九江耸了耸肩膀:

    “你是不是男人?你是不是去过青楼?如果都是,那么真相只有一个,你就是去piao的二弟!”

    李增枝欲哭无泪:

    “可我真的是童子身啊大哥!”

    李九江依然耸着肩膀:

    “那我只能说抱歉了,因为据我所知,哪怕是几百年之后,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能百分百确认一个男人是不是童子身,既如此,你又哪来的证据为自己证明呢?”

    李增枝神情一肃,不卑不亢道:

    “秦王殿下可以为我证明!”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增枝?”

    李九江直接无语,毕竟秦王朱樉是朱元璋最不喜欢的一个儿子,没有之一!

    而且在诸多史料上,这位王爷做过的恶事可太多了,不知道的可以去查。但毋庸置疑的是,朱樉根本没有当证人的资格,哪怕是污点证人。

    于是乎,前一秒还不卑不亢的李增枝,这一秒登时就如泄了气的皮球,拉着李九江的胳膊就一阵摇:

    “大哥,你该不会真的要告诉爹吧?我的腿不想被打断呀,大哥,你是我亲大哥,一母同胞,哪怕看在娘的在天之灵……”

    “好了好了。”

    李九江不耐烦的甩开李增枝拽着他胳膊的手:

    “我是那种不讲兄弟情谊的人吗?二弟,只要你继续听话,这件事,就只有你知我知秦王知!”

    案板上的鱼,哪里有摇头的资格?李增枝当然小鸡啄米:

    “听话听话,我自然听话,大哥你放心,我帮你想办法。”

    “哦,你有办法?”

    李九江面露惊奇。

    “不,现在还没有。”

    李增枝面露尴尬。

    李九江嘴角一撇,我特么就多余问。

    但就在这时,李九江的脑海突然掠过一抹灵光,连带着看李增枝的眼神都亮了起来:

    “哎,等下,秦王!”

    李增枝浑身一颤:

    “不是说好不提这事了吗?”

    李九江摆了摆手,眉头紧锁: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那天秦王殿下是从大本堂下了课,才来找你……”

    “还提还提!”

    李增枝满面通红,且恼羞成怒:

    “我只是犯了一次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大哥你不能逮着弟弟我照死了怼呀!”

    李九江却压根没听李增枝叫委屈,随着脑海那一抹灵光成形,双眼明亮到了极致: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虎吃豹,狮吞虎,象踩狮子,老鼠钻大象,我为什么就不能当一把老鼠呢?”

    一旁正叫委屈的李增枝听到这整个人都傻了:

    “大哥你闲得无聊当那玩意干嘛?”

    李九江嘴角一勾,办法终于有了。

    “二弟呀,这爹让我一心习武,可要是咱们的舅公,也就是陛下,让我习文,你说,爹还能拦我吗?”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可李增枝的眉头却紧皱不已:

    “那爹自然不敢拦了,但陛下怎么能让你习文呢?舅公和爹一样,都希望你将来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武将!”

    李九江脸上的微笑不减分毫:

    “这个我当然知道,可爹是让我彻底的弃文习武,不代表陛下也是这样,最起码,我们现在有了一张很好的牌,那就是秦王殿下。”

    李增枝越听脑子越乱,但还是不忘保险起见:

    “所以,大哥你提秦王殿下,跟我逛青楼那事没关系喽?”

    “当然没关系了。”

    李九江负手而立道:

    “洪武元年,陛下在宫中设大本堂,请我朝名儒教太子亲王读书,除此之外,还选民间之俊秀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读,既如此,我也是公卿之嫡子,为什么不能入大本堂当伴读呢?”

    此话一出,李增枝恍然大悟:

    “对呀,大哥你真聪明,这样一来,你每天去伴读,哪来的时间去习武?要是在大本堂表现的够好,被那几位名儒看中,说不定还会奏请舅公,让你进国子监呢。”

    “何况这当伴读谁能有我们老李家有资格?皇亲国戚,公卿之子,爹这个家伙,早就该让我们去大本堂的,这不是把我们耽误了吗?”

    李九江对此显然持有不同意见:

    “哎,话不能这样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咱们家就算位高权重,君臣之礼也不能缺,爹此举,也有保护我们的意思,生怕进了宫惹上是非。只不过,现在惹上是非,总比将来惹上是非好。”

    李九江最后这句话李增枝听不懂,只听懂李文忠不想让他们进宫,眉头再度皱起:

    “既然爹不同意,大哥你如何进大本堂当伴读?”

    李九江摆了摆手:

    “哎,这种事怎么能让爹去提呢?他今天才给我定了调,让我从今以后一心习武,我明天就说要进大本堂当伴读,这不是摆明了要跟爹对着干吗?”

    “所以,我们必须要找一个人替我们说,而且无需爹的同意,那么跟你关系好,又能直达天听的,除了秦王殿下还有谁呢?”

    李增枝听到这,压力一下上来了,说来说去,还是要我挺身而出呀,脑袋登时一缩:

    “额,其实我跟秦王殿下的关系也不算好。”

    李九江眉开眼笑:

    “别闹了二弟,都一起去piao了,关系怎么可能不好?”

    李增枝撇了撇嘴:

    “那为什么一定要是秦王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可惜李九江不能真答。

    首先,朱元璋的儿子中,跟他年纪相仿,且在大本堂读书的只有四位亲王。

    分别是十八岁的秦王朱樉,十六岁的晋王朱棡,十四岁的燕王朱棣,以及十三岁的吴王朱橚。

    既然是当伴读,年龄自然不能差的太大,否则有代沟,不好交流!

    而在这四位亲王里,很尴尬的是,跟李九江玩的最好的不是别人,正是同龄的朱棣。

    从这一点来看,真的打是亲骂是爱,感情越好下手越特么狠呐!

    那么知道未来走向的李九江,当然要尽量避免中门对狙,所以朱棣根本无需考虑。

    吴王朱橚嘛,性子很闷,李九江跟他的关系平平,还是PASS为好。

    至于晋王朱棡,酷爱骑射,李九江要是跟他混一块,箭法说不定能被他练好,自然淘汰。

    于是剩下的人,就只有朱樉了。可李九江之所以选这位的原因,也不是单纯的矮子里面拔高个,而是朱樉好糊弄。

    别的不说,身为亲王,带李增枝一个十二岁,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去逛青楼,智商一看就不在水平线,李九江要能当朱樉的伴读,凭他成年人的心智,谁当谁的伴读还不一定呢。

    既如此,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就这样定了,回去睡觉吧二弟,明天一大早,我们就去秦王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