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渡新语 > 第十二章 明与暗

第十二章 明与暗

    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照在洛水北面的大道上。王衍身穿一袭华丽的朝服,领着一众官员,为王澄和王敦送行。

    王澄即将调任荆州刺史,王敦则去就任青州刺史。王家的计划,一步步地推进实现着。

    王衍在人群中,眼神里闪烁着深深的期待。他知道王澄的性格,他爱酒、爱诗、爱清谈,而这也是他一直鼓励王澄去做的。只有这样,王澄在荆州保持自己的名士风范的同时,也不会让家族南布势力引人注目。

    一行人走在通往城外的路上,周围是绿油油的田野和繁花似锦的树林。远处传来鸟儿清脆的歌声,与车轮滚动的辚辚声相互交织。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早晨。

    当他们快走到驿站门口时,王澄突然停下了脚步。原来,他听到了一只鸟儿在附近的树上婉转歌唱。他兴趣盎然地抬起头,目光顺着声音寻找那只可爱的鸟儿。

    那是一只漂亮的黑白喜鹊,在树枝间欢快地跳跃,唱出悦耳的歌声。王澄看得出神,突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脱掉身上的长袍,只剩下贴身的衣物,然后开始爬树。

    官员们都惊呆了,他们瞪大眼睛,看着王澄爬上树梢。王敦也不禁哑然,他没有想到王澄会在这个时候发作名士趣味。

    衣服还是会被树枝挂着,王澄觉得碍事,感到很不耐烦,索性脱成天地为屋状,大庭广众之下继续攀着树枝向上爬。

    他的心里异常兴奋,他渴望接近那只可爱的喜鹊。他早上特别多服了点五石散,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做出引人注目、自然而然的荒诞行为。

    行散的兴奋与愉悦下,他一如既往地并不在乎周边一切,从心所欲,率性而为。现在的他,专心致志地,只想抓住几只小喜鹊。

    经过一番努力,王澄终于攀上了树梢,大喜鹊自然造就飞走了。他伸手把剩下的小喜鹊和巢穴一起捧在手中。他欣喜地看着手中的鹊巢,神色自若,放声大笑,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树下的官员们已经看呆了,他们无法理解王澄的行为,也无法抗拒他的魅力。他们都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位名士在树上欢笑。

    王衍则是一脸无奈的笑容,宠溺地看着王澄从树上下来后,若无其事弟穿上长袍,带着一窝小喜鹊和鹊巢一同坐上马车,继续他的旅程。

    这个令人惊讶的插曲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传遍了整个京城。司马越笑得打跌,对这个去荆州要地的名士,更加不在乎了起来。

    送别了一南一北兄弟,南渡计划确定后,王家上下也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忙碌。家中的成年男女们,都被分派了任务,开始秘密清点和核对账目,转移人口和财产,以备南渡。

    同时,各种聚会后,也会和素有姻亲往来的家族暗示和商议,一起共同配合处理着庞大的田产、店铺、庄园、盐场、矿山…

    王家孝弟传家,对祖宗祭祀的田地极为重视,这些田地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不能也不便带走。于是,王导决定,将这些田地以及大批不便携带的文玩珍品和名贵家具,托付给家族所在的寺院。

    王旷的弟弟天生慧根,很早就出家潜行。王家以支持高僧族弟出家为荣,慢慢大量施舍寺院,不会引人注目。

    这些文玩珍品和名贵家具,有些已传世数代,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荣耀,有族弟竺法潜的威名在,定能妥善保管,祖宗祭祀和家学传承,也会继续日常地运作。

    为了方便未来南渡,王家将所有能变现的财产都换成了金银。这些金银有些被制作成便于携带的金条和银锭,有些则被熔铸成大块的金银锭,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为了防止路上遇到各种可能的危险,王家还特地请来了专人,对这些金银进行精细的包装和收纳。

    王家女眷们整理着细软的行囊,默默记下那些不能带走的物件,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期待。她们努力打起精神,指挥账房先生们彻夜不眠,日夜不停地清点着家族的财产,核对各项账目,确保所有的交易都准确无误。

    为了确保南渡过程中的安全,王旷和王彬书画双绝合作,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暗号和信号系统,以便在路上遇到危险时使用。

    这个时候,世家大族的修养和能力就显现出来了。虽然面临着离乡背井的压力,无论是男子的决断、女眷的付出、还是寺院的帮助,都看不出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外,王家日子一样风轻云淡,宴请玩乐往来不断。孩子们一点儿也没觉得日子有什么不同,仍然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祖宅的童年。

    而王敦前往青州之后,为王家的财产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助力。在迅速熟悉军事的同时,他逐渐将襄城公主的陪嫁侍婢百余人,全部许配给军中将士,以示恩宠。

    这些侍婢们都很年轻貌美,且受过皇家良好培训,具备较高的素养,任何一个人都是理家兴家的好手,一般的达官贵人都娶不上的。五大三粗的武将们都惊喜不已,对王敦感激涕零。

    王衍也逐步将这些王敦的得力干将,提任安排到各地驻军的重要职务上。此消彼长,也逐渐退出临时安插的隐卫,让更多的自己人,光明正大地续上南方的势力。

    没多久,王敦就紧跟王家盘点进度,先行散尽了府财。他将钱财全部用来支持这些侍婢们的夫婿们,帮助他们更快地在各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终于,王敦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使命,回到了洛阳。一进洛阳城,他马不停蹄,立刻赶去公主府,探望在青州散尽婢女后先行回中都的妻子。

    襄城公主穿着一件华丽的衣裳,戴着精美的头饰,坐立不安地在布置奢靡的卧室里等待着。

    终于,听见院子里家仆们尖细的嗓子此起彼伏,都在高喊着“恭迎驸马爷!”

    她立刻站了起来,来到门口,一头扑进早已张开双臂的王敦怀里,欣喜之情再也忍不住,全然洋溢在美丽的脸上。

    王敦紧紧地搂住了妻子许久许久,缓解压抑许久的相思之苦。没有婢女后他舍不得公主受苦,也为让后续的散尽家财能掩人耳目,多年来第一次两地分居了这么久。

    虽然才分别数月,却似乎过了经年累月。公主府的婢女们红着脸,忙不迭地赶紧退出去,把卧室门轻手轻脚地关了起来,只是守在外面等候主人们有需要再招呼。

    她们知道驸马的脾气,不敢多呆,早就训练有素,知道如何让久别重逢的夫妻倆好好互诉衷情、温馨重聚。

    王敦庆幸自己尚公主之初,借着被公主府婢女们取笑的不爽,立下的这个清场规矩。他和公主才能在皇家无孔不入的探子网中,有真正的私密空间,可以安心地商议要事、传递消息。

    王敦在公主耳边轻轻地吹着气,公主边作势躲闪,边发出阵阵银铃般的被痒到的笑声。他趁机用只有他俩听得见的声音激动地说:“阿舞,南方稳了。我们终于可以一起准备出发了。只是…孩子的事,只好再拖延到江南了。”

    襄城公主被勇猛的王敦一把抱了起来,大步流星地扛向里室。公主伏在王敦肩头,又是欢喜又是难过,但同时也感到一种莫名的安慰和期待。

    他们期待有一个孩子很久了。多年前公主不小心落胎后,身体调养了很久。可是等到身体恢复了,时局又如此不稳。王敦怕万一有身子再去奔波,不仅公主身体不能承受,也可能会被皇室因此挽留,所以只好一忍再忍、一拖再拖,

    褪去分享好消息的兴奋后,王敦渐渐将呼吸平复得稳定而深长。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仿佛一双缠绕而生的并蒂青莲。此际,他们的呼吸更像青州月下的海浪,悠长的余波,隐隐的气声,一并起伏着。

    王敦的内心也充满着复杂的情绪,期待着妻子也能给自己带来好消息。今天,他感觉到妻子格外兴奋,心中不由暗暗升起了希望。

    果然,公主压低嗓子,传递出家族期盼已久的重磅信息:“经多方劝谏,司马越已暗示司马睿上书请命,往江东募集粮草。”

    《世说新语》: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巾,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傍若无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