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量子混沌 > 第二十五章 二零一五:一月

第二十五章 二零一五:一月

    20150112

    其实,我走不出自我,以及现在对人群的背离,是相通的。以前是活在一个巨大的自己臆想出来的世界,而现在,网络的世界超乎想象的大,我已经有点找不到真实的存在感了。

    前面的一段时间,就感觉自己好像在和整个世界对抗,但其实就像唐吉坷德一样,只是在和自己较劲。人到底是因为活的舒服而幸福,还是活的不舒服而上进呢?不按规则做事,必然得不到预定的结果,更别说复制和积累;只按规则做事,却会让积累的东西失去了意义;或者有的人说,让两者穿插起来,这大概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了。

    但是,这真的就是生活的意义吗?得到,然后消耗?

    只是注重感情,或者把这个社会看成是由情感来维系推动的,是无法在这个社会很好的生存的,因为能力也是物质世界的代表,更别说其他物质世界的代表了。我自己将情感推高到了一个高于物质的地位,我一直想用情感在物质世界得到承认。但好像不太可能,因为,当你不能用能力才创造价值的时候,对所有人来说,你是一个负值,亲人都不一定会接纳你。

    而一个感性的人,是不能做太复杂,太大范围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只有在完全信息博弈的环境中,显得比较厉害,而在开放的环境中,就会无所适从。我不讨厌专业化的东西,但是好像不能在太复杂的,多协作的事情里成功。那么我现在的决定正确吗?

    20150114

    今天,是上班的第五天,可是突然又感觉到头晕,跟之前的工作,甚至跟上大学的时候的感觉一模一样,难道又要开始逃离了么?其实你会发现,就算多么没有技术含量的的工作,增加劳动强度,大脑也会受不了,所以,不要以为不需要思考计算的工作,就不需要动动脑。

    难道,我真的需要远离电脑,远离网络吗?我没能专业化,也没有资源,那么我应该靠什么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呢?维护别人的财富通道,就会变成通道的一部分,那是你想要的吗?

    今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高中时的同桌,要结婚了。又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没有,没有世俗的成就,没有平凡的幸福,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角落里,看着这些发生在别人身上。

    这么多年以来,我习惯了在别人的定下的框架里生活。就算胡萝卜加大棒,这两者其实都不怎么能影响我,我是为了维护自己虚幻的形象,满足别人的期望,所以,当着两个条件失去了之后,或者敢于反抗这两个条件之后,对我来说,一切都变得虚无。

    我想与世隔绝,可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立刻将我拉回不堪的现实。

    20150118

    我们总是在找一些标准,一些客观的东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自己最本质的价值应该是: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技术你的价值。

    你过的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过自己的生活。既然,无论做什么都是可以活下去的,为什么不去做你想做的?

    不求甚解,是为了留住感觉,但是在越来越复杂的工业化世界,不深入思考就无法全面理解,就无法按照自己方式表达,只能照猫画虎,按部就班,于是自由的思考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工业与艺术,天然是不相容的。

    应不应该去相信那种冥冥之中的力量?还是认为所有的力量,都只能由自己施加?由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道有力量吗?信仰有力量吗?

    20150120

    想起了那个关于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两个人都在海边晒太阳。其实成为百万富翁后追求的生活和渔夫现在的生活是一样的,但是大家却无法说服自己他们是一样的幸福。因为我们是活在了别人的眼中。在旁人看来,渔夫和富翁因为身价不同,所以心态一定不同,对沙滩上的阳光感受也不同。但是这种感受,是纯粹的感受吗?渔夫真的可以做到,放平心态的享受阳关吗?我们可以做到吗?

    也许,我们是想去过那种平淡日子的,但是人们总是想着,先证明自己不是不求上进的人,不是得不到那种世俗成功的人,只是自己选择了平凡生活。他们太想让别人相信了,证明着证明着,就忘记了。

    20150125

    失败,和从未尝试,是不一样的。失败过后是可以继续尝试的,是给了自己一个起点,有起点,有终点,就会有路径,就会有到达的可能。如果永远都不去尝试,那就是连路都没有。如果有路,那么就算一直没有成功,也可以追求下去,而没有路,你要一直逃下去吗?

    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谁比谁更加高尚,谁比谁更值得提倡。人们只是做出自己的决定,过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都自己承受。

    我听过一个物质主义者说过的最极端的一句话:如果你的亲人,因为你没有赚到足够的钱,因病去世,那么你就是罪人,是间接的杀人凶手。可是,亲人到底需要什么?活的更长更久?这跟是不是亲人有关系吗?他们需要的是你的爱,你用恨去赚钱为他们治病,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有毫无保留的爱,我想,一瞬间也是抵得过永远。

    那些去挑战极限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吧?不愿意浪费一丁点儿生命,不断强化生命的感受,不愿意生命变得局限,僵化,乃至腐烂。那些用数字来衡量的人生,大概才是真的不珍惜生命,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了岁月。

    我突然有一种巨大的恐慌感:我自己无法集中精力,无法专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大脑完全一盘散沙,没有可以作为参考的标准和边界,没有了可以遵循的保持前进的主心。我否定了所有标准化的东西,否定了所有目的化的东西,我认为那些都不纯粹了,只有用心慢慢雕琢的,才是好的。

    但好像专业和目的,才是我们成事的方法。没有标准化的东西,就无法进入工业化的社会。而如果我们的动机和欲望,都由工业化社会催生出来,然后又在工业化社会里得到满足,以实现更大的工业化,那么我们成为了什么?工业化的燃料?牺牲品?

    我们能够掌握的世界,其实真的很小很小,自大的人类,以为可以征服整个宇宙,其实都还没有征服自己。人们从来都不曾改变世界,是世界改变了人。人们能够动用更多的东西,却并没有生活的更容易,也没有更幸福。

    20150127

    也许,人最重要的不是为什么活着,而是活着。

    你看那些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人们,从贫困山区的孩子,到雪区的信徒,都是这样。甚至,我们周围平凡的人们,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以及路人。

    只有按照道理,按照规则,东西才会积累,混乱和无序,可以创造一些东西,但是不能积累,就像布朗运动一样,同理,随性随心,也是一样的吗?

    今天,和别人吵了一架,发现生活在底层有着巨大压力的人的可怕。在巨大压力下,随时都在找出气的口,随时都在寻找劫持别人的机会,被戳穿,又用脸皮当武器,无敌。

    20150129

    你只有认识到成长不是痛苦的,你才能真的成长。你以为用现在的痛苦可以换来以后的幸福,这是错误的。就算你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会在以后反弹回去。这不是强力意志就可以做到的。只有自然生长,才是一直向前的,当然,自然生长比较慢,那就让未来慢慢来,不要违背规律。

    人与人的隔阂,需要勇气来突破。

    这段时间以来,我很想也一部关于张七林的故事,我们两家还很像,一个老父亲带着一个内向的,学习不错的小孩。而且,他们的家的起点应该算是比我高,他家父亲虽然也没挣什么钱,但是至少人还算正常。

    他们的结局是:小孩在中学阶段放弃了,去沿海打工出事了。然后自己疯了,还杀害了自己的姐姐。

    我还跟他下过棋,而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我觉得我还没有崩溃,要归功于书,虽然书中的太理想化的世界,无法还原到这个世界,却给了我一个世外桃源,庇护了我那脆弱的心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