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众生之师

    松树之下,土台之上。

    杨庸极正在朗声讲学: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先圣所言,字字珠玑,实是真理无二。”

    面前弟子们端坐在地,一个个摇头晃脑,沉醉其中:“原来如此,果是如此!老师说得对呀!”

    见状,杨庸极暗叹一声:

    这群憨货!

    竟没有一个肯沉下心来细琢磨的——就是以往那个方敬言,素来能够解言答意,其实也不过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罢了。

    转而又想到早晨那位肤色褐黄的少年,年纪不大,但锐气颇锋,心中有道,实是难遇之才。

    若是他来,定会与老夫辩上几句,例如:

    若说师父不必贤于弟子,那谁是师父、谁又是弟子呢?

    虽是陷入了诡辩之途,但好歹比这群不求甚解的憨货好上许多呀!

    心中正如此叹息,只听闻空中一声清朗笑声:

    “杨贤兄,近日多有不见,可好?”

    杨庸极抬头一看,只见一朵白云飘然而下,其上正是门首公羊嵩,身边正是今日见到的那位弟子,不由得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

    “你怎么来了?”

    公羊嵩面色一沉。

    终南谷中都知道,这位大儒素来严厉,不好相与。

    但二人同时前来,他竟然不先同自己打招呼,转而先招呼身边这小子。

    公羊嵩心中顿时有些嘀咕起来。

    许合则是无奈地一摊手:“杨长老,你好呀!”

    “呵呵,好,好!”杨庸极笑了笑,这才将目光投向公羊嵩,道:“门首大人,近来可好?”

    “嗯。”

    公羊嵩没好气地答了一声,随即手一扬,将手中物事亮了出来:

    “杨长老,这枚洞府令,可是你亲手赐给这孩子的?”

    杨庸极看了一眼,淡淡道:“正是,怎么了?”

    公羊嵩笑道:“杨长老,您初来我们终南谷不久,可能还不清楚……

    “这位外门弟子,乃是我们内门一位行走弟子云游所收之徒,昨日才进入宗门。

    “您这……”

    他看了一眼台下倾听的弟子们,悄声道:“若是您不足一日便将这经学之课给他免了,怕是其他弟子……心有不甘。”

    虽然他压低了声音,但不知为何,一些弟子仍旧听入耳中,顿时又有些骚动起来。

    许合不由得眯着眼睛看了公羊嵩一眼。

    台下弟子终于叫了出来:

    “就是,杨长老,这……实在是有失公允啊!”

    “杨长老,我们不服气,凭什么苦学十年,仍未得到您的认可?难不成我们还比不上这小师弟不成?”

    “就是,就是!哪怕是方敬言方师兄,也应该比这小子强才是!”

    那方脸师兄,叫方敬言的,登时狠狠剜了此人一眼,大声道:“师兄弟们,噤声!我相信杨长老肯定有自己的度量,听老师说话便是。”

    刚才那个出言力挺方敬言的,马上把脖子一缩,不敢言语。

    此等群情激奋,公羊嵩却似无所察,只是面带微笑盯着杨庸极。

    杨庸极冷眼看着一切,待得那些嚷嚷的弟子终于平静下来之后,方才冷声开口道:

    “那依你们所言,应当如何?”

    弟子们见门首大人一来,连平日里严厉之极的杨长老,态度似乎有些松动,不由得心中豪气迸发,大喊道:

    “小师弟入门不久,资历尚浅,应当再修习个三年五载,与我等一道参悟真言才是!”

    “是呀!资历尚浅,难以服众,若是首日便将经学之道的浩意值领取了,岂非令我等厚颜无堪?”

    “望师父收回成命,待到小师弟精进之后,再说此事不迟!”

    许合则是没有言语。

    开玩笑?一万点浩意值,若是让他日积月累做任务习得,谁知道十万点浩意值要攒到什么时候去?

    再说了,人家杨长老都没发话,自己做什么出头鸟。

    此刻静观其变方是。若是杨长老反悔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门首大人似乎没有表明态度,但他金口一开,便有如此多学生闹事,足见其立场。

    ——这公羊嵩,为何如此针对他们师徒二人?

    许合心中凛然,才入宗门不久,便被门首盯上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另一方面,他心中也是警醒起来:自己似乎有些过于出头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是宗门之中有些心窄之辈,受了刺激,从而针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虽说修行是自己之事,与他人绝无关系,但世上大多数人似乎无论如何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似乎只要把别人弄垮了,自己的修行便能一日千里一般。

    ——也不知,杨长老究竟是何态度,是一时冲动,还是如何?

    思绪纷呈间,杨长老站起身来,淡声说道:

    “方敬言,你怎么看?”

    方敬言闻言一喜,站起身来,恭敬地一拱手道:“谨听老师教诲。”

    虽然躬身行礼,却站在众多弟子身前,显然也是跟身后师兄弟们一个态度。

    杨庸极目光之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之色,随即大袖一挥,喝声问道: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此句怎解?”

    公羊孺站在一旁,没有言语。

    他虽说贵为一门之首,但儒学造诣早在多年之前,便已经还给老师。

    这些东西,此刻虽然仍旧记得,但其中体验和领悟,早已在多年的时间中流逝而去了。

    此刻见到杨庸极朗声出问,也不由得大感兴趣地将目光投向台下众人。

    “方敬言,你来。”

    “是。”

    方敬言双手拢了拢袖子,拱手道:

    “此乃教学之辩言,意在告诫众人,闻道不过先后而已,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正如师徒之辩,贤者为师,劣者为徒,此乃天然之道理,绝没有贤者反拜劣者为师的。

    “看上去反拜劣者为师的,乃是其闻道多年,早已远远超出那所谓贤师——本质上仍是贤师劣徒的道理。

    “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在强调拜师要看闻道之先后、实际之德行,而非一味盲拜是也。”

    话音落下,众多弟子纷纷自发鼓起掌来:

    “说得是呀,方师兄!”

    “不愧是方师兄,比刚才老师所讲,似乎还要深出一层!”

    闻言,公羊嵩也是微微点头,以他的理解来看,此番见解虽说不得高明,却是万万没有讹误的。

    若是由他来进行考学,这方敬言是万万不会扣分的。

    杨庸极没有理会,转头看向许合,再度开口问道:

    “许合,你怎么看?”

    许合恭敬朝着杨庸极一鞠躬,再朝着台下众人一鞠躬,姿态做足,方才缓缓开口道:

    “方师兄所说固然不错,但以师弟愚见,不过是重复先人口舌罢了!”

    闻言,方敬言面色一变,公羊嵩神色一凛,杨庸极则是饶有趣味地看着许合,期待他仍能说出什么金玉良言来。

    许合淡淡道:

    “经书上早已说的明明白白,师徒之辩,不在名分,仅在实力多寡。

    “正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样——不过先圣之意,并非仅止于此!

    “闻道先后、术业专攻,不过是师徒之辩的一种罢了;试想:若是一名乞丐在此,各位又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呢?”

    看着台下弟子皆是露出了疑惑神色,许合淡淡笑道:

    “先圣的真意便在于此了。

    “哪怕是一名乞丐,我们也能从中有所得,世间之人,皆为我师。

    “师兄们可以思考一下:如若我们处在他的位置,是否能比他做得更好?若我们沦落至此,还能否如此居高临下、坐而论道呢?

    “若各位看见路边拾遗的乞丐,我们便能知道,生命能够付出多大的努力;也能知道生命之可贵、为善之难得。

    “人人境遇不同,生命却是一般,众生虽殊异,道行却通行。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株小草,对其自身而言,也是它生命的圆满——而我们的圆满又在何处呢?

    “而先圣之言、师徒之辩,在下以为,便是要让我们领悟,众生皆可作我师,正如我也是众生师一般。”

    这番乞丐言论相当荒唐,甚至可以说是不入大雅之堂,哪怕是在讲学论虚之中,也是怪异至极。

    但奇怪的是,众人此刻听了言语,竟没有几个出言反驳的,反而尽是陷入沉思。

    连那方敬言,也都是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模样。

    而那乞丐,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半年旅途之中,许合同陈先生来时路上遇见的亲身经历。

    当时二人正在一国国都之中穿行,只见周围琳琅满目、杂食遍地,端的是花团锦簇、物产丰饶。

    而就在这般国富民强的盛世景象中,陈先生与自己走到了城外郊野之处,那里人烟稀少、官道残红。

    路边偶遇一乞人,甚至连个碗都没有,衣衫褴褛,就那般跪倒在地,双手捧着,向来往行人乞食。

    天上的雨水,便是他唯一的水源;路人的施舍,便是他唯一的食物。

    许合见状,便施舍了一块面饼、几口淡水。

    询问之后,方知此人乃是咎由自取,他好赌成性,欠下巨额赌债,无奈之下偷使手脚,结果被人发现,打断了腿丢出城来。

    原先也是个殷富之家,却由此恶性败落,偌大家业,一输而尽,父母偿还债务之后,终于不堪其忧,病重而亡。

    “有何感想?”当时陈先生问道。

    “世间百态,不过浮光掠影,唯有快乐与忧愁,乃是真实。修行一道,也是为了摆脱凡世苦痛吧。”许合当时回答道。

    “有理。”

    许合记得,陈先生赞叹一声:

    “不错!许合,你能从如此小事之中悟出道理,也是心思敏锐、悟性超脱了。”

    ……

    许合从怀念中回过神来,再次将目光投向众人,一个鞠躬:

    “师弟胡言乱语,望众位师兄原谅,长老原谅。”

    回过头来,只见杨庸极习惯性地扯着自己的胡子,此刻却是瞪大双眼,一副见了鬼的模样。

    片刻后,方才有些失神地喃喃道:

    “众生我师,我为众生师……

    “原来先圣之言,竟是这般解!

    “看来我先前所作注脚,竟都偏了此道……

    “这才是真正的儒门至道啊……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