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知子莫若父

    定立盟约只是小目标,拿下徐州才是终极目的。

    赵宁肯定会抓住任何机会跟陈能搞好关系的!

    既然大事已经谈妥,陈登自然不会推脱,当下便答应下来。

    这说着说着自然就说起来黄巾军之事!

    陈登一边端着酒杯,露出一些醉态,状若无意的说道。

    “自明这一次曹公是如何迫使这些黄巾军投降的?”

    “那可是有数百万之众,一个处置不善很有可能会引起大乱的。”

    “而且兖州连年征战,要养活这么多人,恐怕不太容易啊。”

    赵宁这时候端着酒杯一饮而尽,整个人好像是因为喝多了,所以有些兴奋。

    他心里面很明白陈登这么说,也是在打听兖州的虚实。

    于是当下就是笑着说道。

    “我向曹公建议,让这些黄巾军前去屯田,毕竟连年征战,兖州大部分田地已经荒芜。”

    “这样一来只需要两三年,兖州的粮仓就会被装满了!”

    陈登听到这话心中肯定不信。

    因为兖州地方就那么大,适合开垦的熟田就那么多,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这话里面说的,好像只要有人就能够收获这么多粮食一般。

    要真是这样的话,他为什么这么担心?

    原因就是因为徐州并没有在黄巾军之乱中遭到太大波及,百姓安稳,府库之中粮食充盈。

    所以不少人都把徐州当成一块肥肉。

    这次陶谦答应袁术出兵相助,也是想要亮一亮獠牙!

    就是在告诉所有人,我徐州也是能打的!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情况下,赵宁肯定不会说实话,于是想了一下。

    “可是这黄巾军劫掠成性让他们去种田,这些人怎么会愿意?”

    而赵宁拿着酒杯看了他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元龙兄此言差矣,这黄巾军他们也是人啊,如果不是被逼的没活路他们怎么可能会造反?”

    “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人自然也明白,之前那么做到了,最后只能自取灭亡。”

    “不是杀人就是被杀,自己的子子孙孙也不可能过上太平日子。”

    “再说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这道理明白了之后,自然就会安心种田了!”

    这话说的简单,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陈登的眼中露出惊奇之色。

    “敢问是曹公帐下哪位高人在主持屯田一事?”

    赵宁一听哈哈大笑,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

    “正是在下!”

    陈登那是一脸的佩服。

    “能够将这么多人管的服服帖帖这么久都没有传来什么风声。”

    “看起来自明你将来必定会一鸣惊人。”

    “只是不知道自明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到这一点的?”

    赵宁听到这话想了一下,随口说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话让陈登愣了一下,随后他想到了什么?

    “没有想到自明居然是师从于郑司农!”

    这倒是让赵宁有些懵懂了。

    自己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老师?

    不过他有个好处,那就是该问就问。

    “不知元龙兄说的郑司农是何人?”

    这话倒是把陈登给说的大眼瞪小眼。

    “自名不知道郑司农却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郑司农乃是当今大儒,可巧如今正在徐州避祸!”

    “在为论语作注之时,对此句有批注。”

    “由,从也。民,冥也。以正道教之,必从。如知其本末,则暴者或轻而不行。”

    对于这句话,赵宁只是有记忆并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

    其实在现在对于此语已经有了两种注解。

    他说的就是其中一种,还有另外一种,当为主流。

    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断字不同意义相反,其实相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大约有十几种。

    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思想。

    赵宁只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那一种。

    听到这话以后,他的心中就是一动。

    很明显,这个司农是个官职,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绝对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

    而且还是当地大儒,他虽然对这一方面并不感兴趣。

    不过要是能够跟对方聊的投机,自己岂不是也能够借助对方的势力和背景?

    目前他投降了曹操。

    可是说在曹操阵营之中,他可没有什么根基。

    虽然说曹操多疑,但是对于有本事的人他是真敢用。

    他后来的继任者曹丕,就没有那么心胸广阔了。

    所以还是及早打算为好,于是当下便说道。

    “我也是随口一说罢了,没想到竟然与大儒的说法如此为同。”

    “既然如此,那自然是要去拜访一下的!”

    “等到去琅琊返回之后,就有劳元龙兄带我走一趟了。”

    陈登一听当下就拍手笑道。

    “若是自名能够拜在郑司农门下,那也能够传为一段佳话了。”

    两人说定了之后收拾一下便起行前往琅琊。

    曹嵩一听说他是曹操派来的使者,很是高兴派人打开中门迎接。

    入内之后赵宁将曹操的亲笔信奉上。

    将信看完之后,曹嵩捋着自己的胡须笑着说道。

    “阿瞒如今也是一方诸侯了!”

    这话说的,陈登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俗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

    曹嵩这么说,那就说明曹操这个人恐怕野心不小。

    这让他联想到了许劭对于曹操的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如今乱世已到这曹操岂不是要趁势而起?

    一时之间他心头一震。

    赵宁看到陈登脸色变化,直到他肯定是想到了什么,于是岔开话题说道。

    “太尉此言有些过了,曹公如今在兖州也是为了保一方平安才临危受命。”

    “当今天下之事,纷繁复杂,曹公想要勉力维持兖州都有些捉襟见肘。”

    “相比于古之诸侯,差的太远了!”

    曹嵩听到这话马上反应过来。

    陈登还在这里坐着,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人家岂不会多想?

    于是哈哈一笑,捋着胡须说道。

    “我一时高兴说错话了,我儿如今在兖州大胜黄巾,能够为朝廷尽忠真是可喜可贺。”

    “既然如此,那我便安排一下,先随自明前往下邳,然后再回兖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