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夜市

    在陈娜的指引下,吉普车很快来到了她女儿上的幼儿园门口。

    这所幼儿园应该是省里机关干部子弟的学校,陈娜作为央级单位的驻地人员,家属在省里的顶级幼儿园上学很正常。

    “陈记者、听你口音好像不是我们省的人啊?怎么把家安在了我们省?”从本质上来说,陈娜的单位在燕京,像她们这种单位的人,一般不会在驻地安家的。见到陈娜的女儿,宿建平忍不住询问她为何将家安在了金州。

    “谁说我不是陇省的?我从小到大是在金州长大的,怎么不算陇省人哪?不过我爸是鲁省的,是随着驻军在金州安的家。我家那口子现在也算是在金州工作,不把家安在这里还能安到那里去?”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进了央媒还能在咱们省上班也是难得啊!”从陈娜的言谈中,宿建平感觉到她的家境应该很不一般。不然、怎么可能刚好就在金州这边做驻地记者!在这个时代,生活工作两不误很不容易。

    在车里简单的聊了几句后,就到了陈娜家的位置,她家离省府不远,离文协招待所的位置也不远。

    待陈娜母女下了车,宿建平正准备吩咐司机回文协招待所,突然一抬头,居然发现了一个奇景。

    莫非是眼花了?怎么可能在这个时代看到夜市。

    揉了揉眼睛,再看了一眼,还真是一个夜市,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金州城这么早的就出现了夜市吗?

    “小刘、找个地方把车停下,今晚咱们在这里吃饭。”碰见了熟悉的夜市,怎么能错过哪?不知道有没有撸串喝啤酒的地方。

    下了车、宿建平兴致勃勃的逛起了夜市。没有撸串的摊子,也没有喝啤酒的地方。

    有的只是油饼、炸糕、牛肉面、凉面、杂碎和羊汤,设施也很简陋。多数的摊子就是用农村的架子车推过来的,随便支了几个小板凳搭上个棚子,就能吃饭。甚至都没照明的灯,全靠马路旁边的路灯照亮。

    “给我们来两碗杂碎,两碗羊汤,再来两个油饼。”选了一处地方,宿建平坐下来点了餐。

    这地方虽然简陋,但人流量不小,看样子还挺火爆的。

    人间烟火气啊,刚刚才松动,小夜市就已经张罗起来了,估计在全国、这种地方都还很少见。

    吃食虽然简单和单调一些,但是这种摊子不用票,只要有钱就能随便吃。冲着这一点,都值得来消费。

    从夜市上的从业人员来看,应该都是城郊的农民们自产自销过来创收的。这些人以后就是金州城干餐饮行的主流,说不准从这里能走出好几个本地的餐饮大佬哪。

    怪不得金州城郊出现了万元户,就这商业氛围,让人很难不动赚钱的心思。

    往后要不要鼓动家里人,在金州开个餐饮店?把烧烤店这个业态,先行整出来?作家开烧烤店,好像是有传统的啊。

    吃了一回夜市,宿建平都动了开餐馆念头,改革的春风果然是越吹越旺了。

    第二天、宿建平与文协的人汇合,去了金州军区驻地招待宾馆开作品研讨会。

    到了会场、好家伙、军区的领导居然也在,连上边的总政都派了代表下来,这级别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建平同志、真是太感谢你给我们部队写了两篇大作。《一代人芳华正茂》和《拯救战士郭启安》都是好作品,充分的反映了前线战士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让我们的战士知道他们的奉献是有人惦记的,太鼓舞人心了。战士们还让我们代为邀请,希望你再去一次前线。”一进会场、领导就抓着宿建平的手,激动不已的说起了话。

    “领导、与前线战士们所做的贡献和牺牲相比,我做的这点事不值一提。要是去前线不添乱的话,我随时都可以再去前线。”

    “什么不值一提!你的贡献我们不能忘的。自开战以来,去前线采访报道和采风去的人不在少数,我看就你的作品写进了我们的心槛。芳华正茂的战士将青春永远留在了战场,这是新一代战士继承先烈遗愿的大无畏精神,通过文学作品让他们永远被人民铭记,这是最大的肯定。

    还有那个拯救战士郭启安,有人说为了救一个人,让七八个人去冒险值不值得?咋就不值得了?我要是在前线,我也会下令这么干!人家郭启安同志,最后也没贪生怕死的从战场上撤下来,人家的父兄都牺牲了,我们总不能再看着梁家这样的GM家庭断了血脉吧?这就是我们军队的精神!”

    说着说着领导就将虚构和现实混为一谈,由此可见《拯救战士郭启安》的故事是有多触动人心。

    领导都如此肯定宿建平的作品,参会的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哪?这次的研讨会是宿建平罕见的没有听到批评声的研讨会。

    要是研讨会都是这样的节奏,以后不妨多参加一些。

    除了听了一圈点赞外,这次研讨会还有其它收获。省人社在会上当场表态,《一代人芳华正茂》要再版三十万册,以满足前线战士和广大读者的购书需求。同时从燕京过来的战士出版社的编辑也约了稿,《拯救战士郭启安》将由他们来出版,首印就是三十万册。

    算上即将出版的《拯救战士郭启安》,宿建平出版单行本的书就有四本了。

    这四本书的的销量,应该都算好的。《新湾词典》已经印了三版,总销量怎么着也过二十万册了。两部军旅作品有部队保底,销量过三四十万问题不大。

    最让人意外的其实是《小时代》,这部作品是宿建平所有作品中反响最一般的作品之一,可印成书之后销量却相当不错。沪上文艺出版社首印了十万册,上市没两个月就售空了。加印了二十万册,前几天出版社的人打电话说,加印的已经卖的差不多了,他们打算再印二十万册。

    前前后后,很可能卖到五十万册以上,妥妥的是畅销书啊。所以、评论有时候代表不了什么!《小时代》这本书没几篇评论,可读者就是愿意花钱,你有什么办法?

    出的所有书在市场上都没滞销,这对一个作家来说很重要。出版社和杂志社是现实动物,你的作品有市场,他们自然更乐意发表和出版你的作品。你再名气大,书买不出去,他们总不能看在面子的份上一直亏本赚吆喝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