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8开始追风逐浪 > 第85章 这次总能借上下蛋的鸡?

第85章 这次总能借上下蛋的鸡?

    三个兄弟,就没一个让人省心的。老大挑三拣四、婚事迟迟没有动静。老四不好好上学,干事没个准性。最省心的老三上了大学后,又虚荣心爆棚。

    这一家的破事咋就这么多哪,就不能让人省省心?

    从省城回来,外出考察的老牛也回到厂里。他这一圈转的可比宿建平野的多,沪上、鹏城、还有川蜀那边都去了,拿着公费游全国的节奏。

    “怎么样?一圈下来有想法了没?”

    “厂长、我转了一圈,最大的感觉就是要想真正搞麻纺,要花的钱真不少!听鹏城那边的人说,纯粹的搞麻织市场潜力不大,麻毛混纺或者是麻棉混纺的才有大市场。可问题是咱们要搞这个的话,投资没几百万是下不来的。”

    牛育森考察了一圈后得出的结论和宿建平的心理预判差不多,要想真正搞大产业,混纺才是最有前途的。

    “小有小的搞法,暂时来说钱不够,咱就只做核心的生产部分,其它环节找外包呗。这样吧、纺纱这块、暂时不扩大规模。现阶段、进口几台先进的混纺机,建一条混纺布的产线是最现实的办法。有条件的话、将印染这块先补齐,这是接下来两年咱们要搞的事。剩下的、等有钱了再说。”

    全生产链的介入肯定没那个能力,只搞一部分的话,百万以内的投资应该就能解决。以厂子目前的盈利,还是能支撑的。等明年后半年,宿建平的打算先将之前的五十万贷款全部还清,然后再往出来贷些钱。厂子就有拿出一二百万投资的能力了,基本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混纺布的产业布局。

    “可是、毛纺沙线和棉纺纱线这块有条件通过外采来解决,麻纺线怎么办?咱们厂都是全省最大大麻纺线生产厂了,再从那儿去采购麻线?全国来说,也就东北有可能有比咱们更大亚麻纱线生产厂,那太远了、运输成本过大。”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有个事你可能不知道,地区正准备建一个大型的麻纺厂,等他们建好了,咱的麻线还不愁没供货的地儿?”

    “啥?地区要建大型麻纺厂?他们这不是看着我们赚钱眼红了吗!等他们建好,我们的生意还能好做?”牛育森听到地区要建大型麻纺厂的消息,顿时急了!感觉是被人偷了家。

    “急啥?前几天、省里的主管领导和我单独谈过话,当时省里和地区的意思是想把咱们厂给吃了,直接在咱厂的基础上建一个国营大型麻纺厂。是我建议他们独立建厂的!”

    话刚说出口,老牛那边情绪更不稳定了,宿建平见状赶紧补充道:“你要有格局、地区建麻纺厂对咱们来说,未必是坏事!就比如麻纺线这块,等他们有了生产能力,咱们不就能摘果子了?

    还有、今年咱为了储麻、欠了多少外债和人情?可实际上才储了多少麻?地区的大厂子一建、咱不就不用储麻了,让他们垫钱去储麻、咱到时候用现钱从他们手中买麻!

    除了上边的两个好处外,有他们在、咱开发市场和研发产品不就就更容易了?人家的背后毕竟是省里和地区,能用的关系和资源可不是咱一个社办工厂所能比的。咱要学会巧借东风,用别人的蛋孵咱自己的鸡。如果真让地区厂把咱吃了,我这边最低他们也得给个副厂长做,你们哪?尤其是你老牛、地区厂的级别最次也得副县吧?”

    大大的狡猾啊?咱宿厂长怎么有当阴谋家的潜质?牛育森心里突然想起拖拉机司机坏杨三在厂里传的闲话,他说宿厂长能把省领导玩的团团转,全新寨的人心眼加起来都抵不上宿厂长多。

    积极的煽忽地区单独建厂,除了不想失去新湾麻织厂的控制权和独立性外,宿建平也深知产业集群化的好处。单打独斗是做不成大事的,而且还会将压力全抗在自己身上,压力这玩意最好能有人分担。

    在与老牛沟通确定了接下来的方向后,老牛又一次外出,这回他是去落实生产设备的。开年后,厂里会有一笔大钱进账,正好能花出去。

    ……

    “省里已经批准了咱们地区建大型麻纺厂的计划,总投资额是五百万,地址定在在地区公署驻地,离你们新湾麻织厂也就一百公里的距离,两家厂子要勤加联络深度合作啊!

    建平、你是咱们省麻纺产业的带头人,关于具体建厂的规划你要多提建议,一定要帮咱们地区把厂子建好!”省里那边果然是采纳了宿建平的建议,批复地区独立建厂。公署专员在得到批复后,第一时间叫宿建平到公署谈话。

    “地区建麻纺厂,对我们新湾麻织厂来说也是好事,往后我们就不再单打独斗,两家厂子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市场。

    要说建议的话,我的想法是地区麻纺厂的规模大,一年内未必能实现全线投产,而且也不能冒然确定产品类型,要以市场导向为准。所以、可以优先将麻纱产线这块建起来,最好赶在明年五六月份之前能运行。

    到时候、我们厂可以委托地区厂生产一部分麻纱,待麻纱这块生产稳定和成熟了,其它的生产线也就基本建好了。再根据市场情况,逐步安排生产成品。”图穷匕见、见地区麻纺厂的项目已经定板,宿建平赶紧忽悠他们先搞麻纺生产线,好给自家厂当代工厂。

    “找你果然是找对了!先建麻纺厂,到五六月份地区厂不就能率先实现生产和经营了吗?一边生产、一边建设,这主意好,等厂子完全建好,甚至都能实现直接量产。

    建平啊、起步阶段你们厂可得多多照顾地区厂的生意,咱们毕竟是一家人。再一个、地区厂的生产人员招收和培训我看开年后,就需要启动。到时候、由你们厂来帮着做培训,你看怎么样?”领导就是领导,专员对宿建平的建议完全采纳,甚至还追加了要求。

    “帮着培训生产人员肯定没问题,明年四月份,我们的职工宿舍也就盖好了,到时候让地区厂的培训人员先用。不过、培训人员的成本有些大,我们厂规模小,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们支持点经费?”

    “你就钻到钱眼里吧!多的没有、就给你们十万!你们厂要给我们培养出三百名熟悉所有工艺流程的合格职工,这活你不接也得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