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春秋战国大乱斗 > 第四十七章 利之本

第四十七章 利之本

    押着俘虏,一行人踩着星光往山庄而去。

    早已得报的采和张河领着各房管事、卫士们列队恭迎,连绵的火把沿着山道蜿蜒盘旋而上...

    “恭迎公子凯旋,为公子贺!”

    “恭迎公子凯旋,为小浦贺!”

    连绵的火把照亮了黑夜,没有锣鼓号角,也没有大旗飞扬,或许这是最简单的凯旋礼了,土匪寨子欢迎大当家归来也不差丝毫。杨二槐不以为简陋,比的不是排场,是气势!说来就是旬日未归,倒像是过了数月,心情也有些急迫~

    火把,灯笼开道,卫士们手执长枪戈矛,“吼、吼”的宣威声破空,整个山庄沉入欢庆的热烈中。杨二槐压制住心中的急切,挥手示意,一路和忠诚的卫士拍拍肩膀,捶捶胸膛。荣耀和亲切感就是这么产生的。

    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队伍尽头站着一绿色粗布长裙,乌黑的头发盘着美人髻,一根木簪斜插云顶,一身朴素打扮的明艳少女,弯弯的唇角扬起的笑容压住了漫天的欢呼~

    天上星河转,人间采儿随。

    杨二槐一把扶起采儿双臂,七年来朝夕相伴、相随,化为口中一句

    “采儿,你清减了~”

    采的眼中有充盈的泪光,似乎在下一秒就会滑落,脸颊红极了,像个熟透的大苹果,可以比上红富士了。

    采低下头,含着泪,良久,糯糯地吐出一句:

    “妾不辛苦,公子辛苦~”

    “咳~”

    张河一声轻咳,打断了这温馨美好的氛围...

    采如触了电一般急急抽回手,慌忙道:“妾,妾去给公子煎茶~”,奔屋里而去了...

    杨二槐大为恼火,这厮一把年纪定是得了风寒,恶疾,晚上瞎跑出来干嘛,明天不能再来吗?

    可惜,只敢腹诽。这厮论辈分还是他叔父,还得转身施礼,伏低做小

    “见过叔父!”

    一样米养百样人。张温言笑晏晏,长袖善舞,见谁都一副“九世善人”的老好人模样,其弟张河,相貌清俊严肃,与人交接向来不苟言笑。

    叙过礼,把俘虏交给杨冬,又令伙房加餐,众卫士欢声雷动。

    公中安排张河接管小浦政务,杨二槐玩了一招“偷梁换柱”,转换了概念把张河留在了庄子上,终究只能管一时。张河不好跟采计较,对上杨二槐就不一样了,当下就给他一个难看的铁面。看着神色冷峻,满脸不悦的张河,杨二槐心中叫苦,这是“瘟神”,又送不走,至少短时间送不走的。既然躲不过去,只得引着往内堂而去。

    边请茶水,边小意地问候“叔父,请茶!山上阴凉,要多添衣服啊!”

    “谢谢公子关爱,某正值壮年,些许山风又算得什么?倒是公子年尚幼,年轻时要注意将养身体,不可过于操劳啊~”,张河言语间也是满满的对晚辈的“关爱”。

    “叔父关心爱护晚辈,是小侄的福气!家父来信再三叮嘱称叔父是我杨国难得高德隆盛的贤人,要小侄多加请教,用心侍奉,不可累着了叔父。能得叔父跋山涉水,远赴江北,帮助小侄打理小浦诸事,感激莫名!山庄乃小侄根本之地,环境恶劣,事务繁杂,叔父辛苦!叔父辛苦了!”

    杨二槐腆着脸送上奉承,心中再三思量,还是要把张河按在山庄。

    时辰不早,张河不耐和侄儿转圈圈、躲猫猫,也不用给他留什么面子,道:“我观小浦,人人脚步匆匆,男子披星戴月去捕鱼摸虾,女子终日纺织不分昼夜。终日徭役不绝,使民力过甚,危矣~”

    杨二槐满脸无奈,苦涩:“叔父容禀,小浦肇基创业,穷困潦倒,人无尺布,流民众多,总不能不管不顾,施行‘两班倒’,人歇机不停实在是无奈之举啊。山庄虽然也征发民力,勉强是给了衣食、奖励的。天马上要入冬了,黎庶缺衣少食,士卒急待兵甲,实在是苦啊!”

    这声声念苦,部分是实情,以山庄来看,日子虽然苦,好像干不完的活计等着,但皆有衣穿,隔三差五还有鱼吃,相比林陵黎庶已然是神仙日子。

    不过,张河不是听他表功来的,劝谏道:

    “治政以德不以利!山庄人皆言利,足衣食而轻仁德,这是很危险的啊!”

    张河敏锐意识到只发展物质经济可能带来的危险,试图劝说杨二槐治政方向,调整用人策略。杨二槐陷入沉思,发展生产,教化民众哪个急迫?或者如何兼顾?

    教化民众,开启民智这件事情无比重大,涉及到治国理政的学术理念、方向,而文化的认同感一旦塑造成功那么极难磨灭,几乎不可能!让张河来引领教化,他不太敢赌!

    采煎着茶,偷偷打量愁眉不展的公子,很是紧张。这个场合,她不能插口,也帮不上忙,更不能帮~

    杨二槐仔细盘算还是不敢,不说其他,仅仅是张家张温为太宰,让张河主政小浦?

    杨二槐愁眉不展,似乎难以抉择,说“请叔父指教!”

    张河进一步谏言:“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这是说治国的组织架构,这里的小人不是专指没有德行的人,是庶民。人为把人分为两种人,治政团结君子教化小人,理清上下之分。

    杨二槐问:“小人是什么人?”

    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张河认为,在位者当依义理而行,不能依利而行。这里的小人指的是被统治者。

    自古以来治政先分上下,阶级分野分明。这是要走回头路,他变法要的就是打破阶级分野,让更多人成为士,当足够数量的士族出现,贵族自然拉下了神坛。君子太少,小人太多啊。当下不做回复。

    张河援引《尚书·酒诰》:老百姓在农闲时,牵着牛、赶着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以此获利孝养父母。如果老百姓不知道如何获利,谁来养活他们?谁来养活他们的父母子女?统治者又哪里有税收来维持生活呢?在位者则不能从利出发,而应当以仁义为原则做好该做的事,则“禄在其中矣”。

    这是周公指导遗民如何获利。

    然而事实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价值,在可见的经典中,义和利紧密联系。

    张河带着启发,道:“德义,利之本。”

    果然是经学大家!换个人来听,肯定觉得张河振聋发聩,乃在世圣人,周公再世!此刻只要看采一脸的崇拜就知道了。

    经学认为:道德学问是老百姓获利的根本!所以自古治政先治官,官治好了,自然能指导百姓获利。

    杨二槐认为生产实践创造财富,匹配对应阶级分化,而不是强行分两种人。这是治国理念的区分。但不可否认德育教化的重要,只有物质不知礼仪,一盘散沙,养的是米虫一堆。

    辩经,实实在在的凶险。张河以辈分压人,以礼法、仁德为兵。句句是礼仪仁德,利益、阶级的分化一开始就分隔开。张河指责或者说是提醒杨二槐好利残民,可能发展出百姓追求不义之利,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谋取利益,从而陷入刑狱之中置于死地。花团锦簇下,隐藏着贵族理政的分配诉求,这不符合他对于未来的展望,这不是不对,恰恰是对于指导个人修养尤其是统治阶级的治国理政政治修养无比正确!以德行选拔官员!然而当前杨二槐以功绩授爵禄,无关德行,这怎么可以呢?这是张河难以认同的。

    一时半会是没有结果的,所谓大道不在嘴上。杨二槐决定结束这场辩论,诚恳劝道:“叔父,终究是小人太多,君子太少。且先看看,如果叔父得暇,不如整理刚才所言义理,著述成文章,也能教化民众。”

    张河见状大为失望,小浦此刻设县设乡,组织秩序已然被打乱,一张白纸好作画,这是最好的施政时机!奈何不得杨二槐信任,油盐不进~

    一个坏人有心作恶,破坏力再大,很难挡住他一杆长枪!然而换成一个好人无心搞破坏,他只能悲呼“长枪空厉”~

    张河无疑是君子!一个好人破坏力是极强大的,尤其辈分高,声望隆,没人敢管!

    杨二槐殷勤地服侍着张河去休息,沿途殷切期盼叔父早日出版大作,表示一定仔细考虑,请再给他一点思虑的时间。转头交待采儿说:“叔父要著述大作,吩咐大家小心服侍,一应琐事不可烦劳叔父,犯则重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