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思考,生活,随笔 > 第二章 你值得一切美好

第二章 你值得一切美好

    走在路上,看到一对母女,小女孩胖胖的,很是喜庆,但母亲却不喜欢,催促着要她减肥,还吓唬她不减肥,以后比猪还胖。

    小女孩闷着脸回头怼,但被唠叨的母亲拿学习说事,直接哑火了,路人掩嘴偷乐,这就是生活,也是亲情的另一种形式。

    哪怕是走路,拿着大包小包的母亲也要在背后不厌其烦的叮嘱小女孩一天要跳多少绳,要严格吃多少饭,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要安排时间去晚上的辅导班。

    小女孩一脸无奈的点头,时不时的看着路边那些玩闹的小孩,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充满了渴望。

    “给你说的听清没有?再给我重复一遍!”母亲的呵斥,把小女孩吓一跳,把周围的行人也吓一跳。

    小女孩可怜巴巴的重复着母亲的话,路人大都是一副了然的摇头苦笑,谁家都有类似的场景,谁家都有唠叨的母亲和貌似不听话的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想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最好的东西,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变得出人头地,将来父母脸上有面子,将来孩子也不会吃自己受的苦。

    用心良苦,但能懂的孩子没有多少,毕竟,正是爱闹腾的年龄,安静的像个大人一样坐下来长时间学习,真的考验自控力和耐心。

    另一方面,谁也没问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教育,因为在大多数父母中,孩子就是孩子,就得无条件的听从父母的安排,不然就是有问题的孩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人复一代人,解释如此。

    谁是谁非,谁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各有各的福报,各有各的坎坷,想要变好变强,还得靠自己的悟性。

    遥想当年,悟性不够,错过众多风景,每当想起来那个时候的直溜思维,都是百般的懊恼,假如时间穿越?但时间裹着世界前进,没有后退,也没有假如。

    所以,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的,抓在手里的刺儿,抓的越紧,越是受伤。

    假如你因为错过月亮和星星而懊恼,那你也将错过太阳,整日的生活在过去的懊恼之中,何时是个头?

    生活,本就不易,条条框框之下的自由本就很少,那就不要再给自己添堵,也不要总想着过去的自己不好,过去的时间不美。

    假如时间从新来过,你依旧是你,那个选择依旧是那个选择。

    因为现在令你后悔的选择,在当初的认知和时间条件下,那就是最优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过去的蠢事,但在没想到那时候的发生的蠢事,也恰恰给予了我们躲避现在犯蠢的经验。

    每个时期,每个事情,存在即合理。

    无论多么尴尬,无论多么无聊,那都是你最优的选择,或许是意外,但依旧是机缘巧合下的你的独立自主选择,怨不得别人,怨不得时间,都是你要给自己交代的选择行为。

    很多焦虑,很多抑郁,其实都是源自对过去的恐惧,和现在的精神内耗。

    大脑永远在运转,假如你在当下不去积极行动,不去认真思考当下的事情,那大脑就会陷入对过去的回忆,而且大脑对过去的回忆往往是集中在痛苦的回忆上,也就是心理学常常说的“精神内耗”。

    就像是开采天然气,天然气只要开采,就必须消耗掉或者是卖掉,不然就会出事故。

    大脑也是如此,你不做当下的事情,大脑就会无休止的进入痛苦循环,本意是让你勾起过去的痛苦,提高你的经验和生存经验,但很多人都是陷入痛苦不能自拔。

    当痛苦无限循环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恐惧,恐惧的过程产生了焦虑,产生了抑郁,因为对过去的恐惧,进而产生了对周围的厌恶,对社会的抱怨,对时间的苦恼,甚至对未来的畏惧。

    想想吧,这一切都是大脑的善意,但却被人理解为恶意。

    与其让大脑空空如也的回忆痛苦的过去,甚至根据过去的痛苦捏造未来的痛苦来吓唬自己,不如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做点自己有用的事情。

    权威科学家实验结果表明,大脑担忧的事情,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概率都不会发生,哪怕剩下的百分之四的概率发生了让人担忧的事情,但处理之后的结果也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糟糕。

    所以,大胆的去做吧,就像很多心理学家呼吁,与其做一个畏手畏脚的人,不如去做一个鲁莽的人。

    畏手畏脚的人,往往是悲催的,因为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也不敢抓,不敢想,总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

    就像恋爱中的人,看着女友的曼妙身姿,女友的知情达理,总感觉自己配不上女友,迟迟做不出最后一步,结果被女友误认为是玩弄感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友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此红尘多了一个遗憾的情缘。

    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提倡做鲁莽的人呢?鲁莽的人是不是作?

    其实,这个鲁莽是相对那些畏手畏脚的人而言,对于已经很莽的人,那就适可而止吧。

    因为鲁莽之人,虽然鲁莽经常犯错,但正因为犯错不断,才有不断的经验,甚至可以在犯错的过程中得到本不属于他的机会,从而更容易成功。

    当然,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莽的到处惹事,那就是作,而非莽。

    想起一件小事,正在看书的那会儿,因为图书馆座位有限,所以很多后来者没有座位,就在图书馆闲逛。

    但有些莽人就想到办法,到每个书桌旁边转悠,嘴里还像跳大神一样唠叨;要么是指着旁边的书架自言自语;要么是捧着一本书,声音很大的喊着名字,这个行为在图书馆都会引起反感。

    但这些莽人的行为,没有构成违规,所以图书馆也没法处理,言辞激烈些,还会被这些莽人怼一番。

    正因为对这些莽人的行为有反感,所以,一些爱要面子的人就会起身离开座位。

    当这些人离开的那瞬间,莽人就会趁机抢占座位,恢复正常,众人才明白,这些反感的行为是为抢座作铺垫。

    这个小故事,不是鼓励大家去做令人反感的行为,而是说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会出现很多看似鲁莽,但却游离在边缘间无法定义的行为,会更容易得到机会。

    生活,大家都是第一次,每天也都是第一次,既然都是第一次,那为何要畏惧?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只胳膊两条腿,为何要畏惧呢?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畏惧,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大胆的做,而不是畏手畏脚的将自己封死在恐惧思维中。

    恐惧,应该只存在与过去,而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

    恐惧、焦虑、抑郁,这些不好的东西,都扔了吧,带在身上,迟早出事。

    有人说扔不掉,有人说很难,有人说忘不了,那就去试着做当下事。

    给自己找个有难度的费体力的事情,比如家庭大扫除,比如衣服大清洗,不要用洗衣机,不要用扫地机,更不要保姆动手,自己去做,过程很累,但累的舒服。

    当做完事情,长舒一口气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放下真的很简单。重复几次之后,什么焦虑和抑郁,都会大有改观。

    我们都不是神,都是一介凡人,哪怕有权有势,也终究只是暂时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一样是永久的。

    好好爱自己,好好为自己鼓掌。

    你很棒,你值得一切美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