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思考,生活,随笔 > 第三十一章 说点有内涵的事

第三十一章 说点有内涵的事

    在行业内,特别是像前沿的那些操盘的那些人,都会很简单的介绍市场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句话,市场其实就是人的情绪。

    所谓的市场化,就是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具体化名词。

    特别是投资人的情绪,在市场中占很大的比重,情绪是不可琢磨的。

    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高兴的手舞足蹈,然后拼命的加单,这个时候别人根本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兴奋的加单,以至于股价拉升,别人还觉得这是疯了吧。

    反之,有的人比较敏感,特别是有一些投资大佬,因为个人的环境或者是成长经历,看到一些新闻报道之后呢,就会心情压抑。

    这个时候,心情郁闷的大佬就会拼命的减持,减持之后呢,就会导致股价下降,而其他人呢,对于这种莫名其妙的股价下降都会感到非常的恐慌,这就会引起践踏,或者说用术语来表示就是这个行情踩踏。

    不要以为那些投资大佬都是神仙,都是情绪管理高手,其实只有小部分,大部分的投资高手都是心理敏感,甚至比一只猫还敏感。

    有人问那随意操作会不会亏损呢?其实也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做基金,但基金有个问题就是赚钱和亏钱,都得教管理费,所以,基金经理做的咋样,真不重要,因为基民都得交钱供着这些大爷,所以他们的操作更是魔幻。

    还有一些是自己的钱,但这些人都是不缺钱,钱就是数字,所以,有钱任性,然后随着心情乱作,市场也跟着魔怔,最有趣的是还有一些专门找原因的,找了一大堆,听起来有理,但谁都不会想到可能某天的行情不好,仅仅是投资大佬的咖啡洒了,然后大佬乱来导致的。

    所以,股市真的非常情绪化。

    平时人们怎么对待情绪化?当然是等着情绪化冷静下来,在股市里也是如此,坚定的看自己的路线,让股市情绪宣泄完毕之后,边回归正常。

    索罗斯的反身性,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和巴菲特“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是一个道理,反身性就是逆着大众的方向去投资,然后在大众反应过来之前获利了结。

    这也是市场的一个基本要素,那就是市场和生活一样,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就会造成了很多投机的大佬,有时候风光无限指点江山,有时候呢苦逼的连盒泡面都吃不上。

    所以在市场中包括在一些其他的投资领域中,其实最快乐的并不是那些投资大佬,也不是那些敲敲键盘就能赚收益的一些高手,而是在市场中节奏不紧不慢,或者说进场之后干脆就是风轻云淡的散户。

    大部分的机构或者说大部分的一些投机高手,最害怕的就是那些买股票之后就不管不问的人。

    因为大部分的行情操作都需要不断的去洗盘,或者是不断的去拉升或者去打压股价,引得很多的散户惊慌的抛盘,然后这些机构呢,趁着股价抛盘的时候低位买入高价卖出,从而赚取一个价差。

    但若是买了之后不管不问的散户,他就是不卖,这个时候呢机构就相当于是对散户进行主动的抬轿子,让那些投资高手非常的郁闷。

    很多的投资高手最喜欢的就是在股市上或者是在其他市场上不停的买卖的人,也就是高频交易的人。

    因为人在买卖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当买卖的次数越多,误差就会越大,损失的也就会越大,这就涉及到一个概率性问题。

    但是在股市中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虽然说整个事件是一个概率性问题,但是在股市中买股票,第1次买和第2次买,这两者之间的输赢却没有概率性问题。

    这就像扔硬币的话,虽然正面反面的概率大都是为五五开,但有的时候扔十次硬币,也都是正面,这便是概率的误差性和延迟性。

    无论是在哪一个市场,消息往往是非常诱人的,就像一个女人有较好的容貌,那就是男人迅速坠入爱河的标志。

    当一个消息关系到自己购买股票的公司,这个时候,哪怕这个消息是假的,也会有人蜂拥而至。

    就像当年在美市场上发生的一件大豆炒作事件。

    当年大豆的产缺非常的干旱,然后大豆类的股票或者是各种的期货产品呢,都是疯狂的上涨,但就是在一个午后,这个交易所所在的地区下起了大雨。

    一个交易员看着窗外的大雨喊了一声好大的雨啊,然后莫名其妙的所有交易员都在疯狂的卖出大豆,卖出大豆类的股票,原因竟然就是下雨了,但问题是大豆的产区却没有下雨。

    后果就是通过金融的放大效应,导致了当年的美国大豆亏损惨重,不但产量亏损惨重,而且因为交易所的那场雨,导致了大豆和大豆的金融衍生品也亏损惨重。

    所以在投资成的市场真的是情绪的引动,进而会引发各种各样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投资行为,这也是金融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兴起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投资太难,还是创业吧。

    不错,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也是各国号召全民创业的时代。

    个人智能化的推进就使得每个人的兴趣最大化,商业化,从而进入一个创业时代,但是回顾过去整个创业时代都是鱼龙混杂。

    创业时代也意味着大批的新生和大批企业的淘汰,新生的企业往往会经历过一阵红火之后,便进入了残酷的淘汰期,虽然红红火火的模样千篇一律,但是淘汰的原因也几乎相同。

    企业被淘汰大多都是企业的负责人贪婪或者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但归根结底也是总是想着做全做大做强,结果资金断了,人脉没了,最终因为自己的贪婪葬送了所有的美好时光。

    所以很多的成功企业家都在呼吁,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懂得取舍,一定要懂得拿得起放得下,不然,什么都想赢什么都想完美的企业家是危险的企业家,也是昙花一现的企业家。

    在创业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的捷径,就像在投资领域,捷径都是别人精心编制的谎言和陷阱。

    一旦迷上了捷径,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反而会一无所有。

    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很多人都喜欢去蓝色领域,想要自己开辟一个新的行业,然后去做通吃天下的成功者。

    在过去互联网不发达的信息阻塞年代,确实有可能,但是在现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想要成为蓝海霸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想要创业最好就是去找一个行业标杆,然后按照行业标杆的标准去查漏补缺,做到小而美比做大做强要好得多。

    做大做强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属于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时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