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我有一株仙草分身 > 第九十四章 二气炼源

第九十四章 二气炼源

    柴房并不大,一边堆放着树枝和柴火,另一边则是码放着稻草堆。

    刘老爷子将手上的灯笼挂在立柱的钩子上,随后接过刘老太婆手上捧着的被褥,放在了干燥的草堆上。

    “小道长,就委屈你在这辛苦一夜?”刘老爷子看了一眼余谨,见其脸上没有不悦的神情之后轻声说道。

    “好的,多谢二位了。”余谨对此倒是并不在意,反而对于睡在稻草堆上是有一种新奇感,便径直走了过去,却又是想到了什么,“家中有瓦罐或者是砂锅吗?”

    “瓦罐?砂锅?小道长您要这东西干嘛?”刘老爷子转头望了眼刘老太婆,在对方摇头之后向余谨回复道,“家中没有这些东西,只有煮饭做菜的锅子,要不我给小道长您拿过来?”

    “那倒不用了。”余谨叹了口气,想着今晚是炼不了丹了,于是有些遗憾地向两位老人说道,“二老早些歇息吧。”

    “诶,好,好。”刘老爷子闻言也没有多说,跟着刘老太婆一起走出屋外,并轻轻地带上了柴房的门。

    柴房内随着刘老太爷将灯笼带走重复黑暗之中,只有淡淡的月光顺着从窗户漏进来的风,一半洒在地面一半洒在稻草堆上。

    余谨就大刺刺地躺在铺在稻草堆上的被褥里,左手伸向身后充当枕头垫在脑袋下,右手则是搭在包裹在布片之内的小剑之上。

    他望着被照得银白色的窗户,缓缓闭上了眼睛,却不是打算睡觉休息,而是调动起《二气炼源诀》,借由打坐冥想来恢复自身的精力,在修行的同时。

    三门功法他之前稍微琢磨了一下,先是舍去了将《内照经》作为主修功法重新筑基的想法。

    锤锻神识确实很强,但自己目前只是个连炼气都不是的普通人,在晋入元婴之前《内照经》可以让自己的魂魄神识打造一个很好的底子,但对具体的战力没有什么提升。

    而《大器诀》作为锻体的功法,可以很快解决自身战力的问题。

    但余谨在将其彻读之后无奈地发现,这竟然是残篇,只记载到了结丹境界的法门,元婴及之后的修行功法需要到中洲的那些书院去学习或者兑换。

    一者前期鸡肋,一者又是残缺不全,余谨只得将“目光”看向《二气炼源诀》。

    在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览过一遍之后,他发现《二气炼源诀》虽然在锤炼神识和捶打体魄方面不如《内照经》和《大器诀》来得迅速有效,但也是能同时兼顾精、气、神三者的功法。

    “那就主修这门功法吧。”余谨果断做了决定,反正自己现在也没有其他功法可以选。

    之前自己修行到筑基的《长青功》,在自己被盛况废去修为之后,有关于这本功法的记忆好似也一同被削了过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回忆。

    在《二气炼源诀》功法运转之下,一缕缕肉眼不可查的月华自余谨的鼻窍在周身游走一遍,随后在丹田内留下一丝之后又全部出到了体外,消散在四周的空间之内。

    余谨的呼吸变得悠久绵长,神色一片平静,好似真正睡着了一般。就连柴房之外那观察窥伺了许久的人影离去,也没有让他睁开眼睛,放下握在手中的剑。

    一夜很快便过去,散养在篱笆内的公鸡嘶扯着喉咙,宣告第二日清晨的到来。

    经过昨天补充的吃食以及一晚的冥想清修,余谨感觉自己的精神好了不少。

    他掀开昨晚一直裹着的被子,缓步走到柴房的窗户边,看着天际渐渐被染红,望着那轮缓缓升起的大日继续施展《二气炼源诀》,采撷着朝日的精华。

    同样是丝丝缕缕的朝日精华顺着余谨的鼻窍和口窍流入体内,存储在丹田之内。

    日精与月华,便是余谨在反复察看《二气炼源诀》以及其上的备注之后所选定的“二气”。

    虽然水火、火木、水土等二气修行起来要比汲取日精和月华要简单快速许多,但是想着侧旁备注的言语,余谨觉得慢一些也无妨,是完全值得的事情。

    日精和月华两种不同的“气”,被余谨采撷放置在先前筑基扩张了不少的丹田两侧,各自缩在“角落”里。

    等到日后余谨将二者采集到一定的数量,彼此交碰触及的时候,便是他再度筑基之日。

    而他日后结丹之时,以体外“三精”浇灌虚丹使其由虚转实的进度也会加快不少。

    一切顺利的话,余谨认为自己在丹药的配合之下不出十年,便可达到结丹圆满的实丹境界,届时自己前往求仙宗的底气也会更足一些,给师妹的惊喜也会更多一些。

    ……

    刘老头子带着刘根生一早便出了门,载着自家栽种的蔬菜瓜果,沿着泥泞的小路朝着原风镇赶去。

    刘根生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对自己的老父亲狐疑地说道:“就这样把那个道士留在家中,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应该不会,你娘带着他在外头看空房子呢。”刘老头子摸着紧紧揣在怀中的那株老山参,略有些兴奋地说道,“昨晚你不也是观察了半天了么,不也是没发现什么异常?”

    “这兴许是人家伪装的好。”刘根生猜测说道,“也许是他把他师傅给谋害了……”

    “行了,别瞎想,这么担心的话早点把东西卖完,好赶回家去。”刘老爷子对自己的儿子笑着说道,“你也就是运气好,媳妇儿快生的时候还得了这么大一块山参,能卖不少钱呢我估计!”

    听刘老爷子说到了自己的媳妇,刘根生也是笑容浮上了脸颊,连抽牛的动作都下意识间用力了不少。

    “爹,您估摸着能卖多少钱?”

    “不知道,但百两银子应总是有的,毕竟是一株百年份的老山参。”刘老爷子也估摸不准,只是报了一个压低的数字。

    二人便在一路的对话与欢声笑语中来到的原风镇,在向看门守卫缴纳了“入门金”之后,刘老爷子便吩咐自家儿子照旧将这些蔬果送到相应的地方卖掉,自己则是来到一间珠光宝气的阁楼之前,敲响了门环。

    “请进。”一道有些慵懒的中年人的声音自门后响起。

    刘老爷子迈步走进房门自行敞开的这处古怪的居所,在确认是谁管事之后从怀中取出那株百年份的老山参,递到了挑起眉的男子手中,“估个价?”

    “稍等。”管事揭开布片,看到遮蔽贮存在其内的老山参,当即眼光一亮,并悄悄吩咐个人到后院去汇报了情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