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雀啄蛇 > 第十七章 少年学道望山雪,英雄刻字入剑门

第十七章 少年学道望山雪,英雄刻字入剑门

    “群峰戴雪,一山襟云。沉息骨冻,对视心阴。”赵寒山手指北方一抹孤峰,笑道,“那便是我山庄所在,外门徒生一百五十,内家弟子七十,真传弟子六名。”与寻常门派相似,弟子之间亦是等级森严,便以武道作为划分,一级对应一等。至于小门小派,只有弟子师傅,区别并不细致。

    庄前立着石雕,乃是一对雪花狮,口大似斗,眼圆如盘,鬃形飘如烈火,却生莫名之寒。李浩近前一观,大约有了分晓,此物即“镇”。《非经·奇物》记曰:镇者,原是美石,匠之为刻,各赋形意。大夫迁之于门,而修炼之时真气多有所溢,日月为侵,卒具灵秀。素日居之,集宝纳灵,辟易不详。门庭将破,门人不死,镇犹能报。

    至于如何能报,今人少有耳闻。一来能供大镇者,都是朝廷大夫,世家高门,鲜有破灭之灾。如受皇命鞭笞,铁蹄走塌墙垣,那么一两座镇兽也是不顶用的。

    赵寒山才作了王府客卿,略一交代,便带着两个真传弟子返回府城。除去刘玄以外,余下三位真传弟子俱来招待。三人名作田正平、沈和玉、赵无柔,一般白裙银带,佩三尺青锋。田、沈俱为男子,而眼角微垂,睫毛柔曲,好似女子模样;赵无柔虽为女子,却则英武俊秀,一抹细眉似柳剑,一道朱唇如仪刀。其人白而不弱,文而不柔,清冷之中自富贵气,原是赵寒山千金。

    三人见了李浩,自觉多有不如,言语倒也不冷。大师兄田正平率先问道:“小师弟可觉此镇有趣?这一对镇狮乃是太祖皇帝姬寻所赐,为的是表彰师祖创业起事之功。太祖曾谓此狮可作金牌抵死,一对便是两次。”

    沈和玉笑道:“莫再唬小师弟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倘咱们真干了欺君罔上之事,又如何凭此解脱。他便说杀你三回,你又待如何?”

    后又看过弟子起居修炼之所,一切弟子,虽只有一二级武道,却比县所士兵精干勇猛。众人见了他这新真传弟子,一齐敬拜,目光炯炯,无有懈怠。七年以前李浩曾随父赴王宴,记中一州英雄云集,而似无此盛景,唯有柱国一门能支。王说熄灯,示夜明珠。众卿没入黑暗,双手藏入衣袖,却不知暗中谁掣匕首。梁上侍者抛篮盛珠落,覆紫袍锦衣渐去,莹莹火光如蓝。这水晶宫似的梦幻里,正上演一出行刺君王的好戏。

    “君臣道!摄魂落魄!”

    反照夜明珠光彩的,不止有众卿惶惶的眼睛。银臂闪烁,鎏金映耀,弓弦弹回。射出此箭的者乃殿中唯一束发无冠之人,他目光矍铄,鼻梁高挺,唇分厚薄。真气快箭不偏不倚,于刺客颅后穿入,炸起一树血花。所幸群灯既熄,唯明珠幽照,殿中俱为黑白。

    王的面目平和,眉心添上一点血,温柔仿佛现世佛陀。他抱起李浩,如观音大士捞起浮沉众生,对宝弓的主人说:“大辰国是国,十九州国也是国。”郭重云扯住弓弦,一同扯住的还有满头青筋。

    王说:“柱国就是柱国。”

    那一点血如梅花绽放,寂静地流下。

    沈和玉、田正平都大吃一惊,急忙出手夹住师妹的长剑。百名弟子望高惊呼,讶异之余,亦有心看这新真传弟子出丑。李浩的脸如羊脂玉,此时染上一抹血,更是上好颜色。他似妖童,顶着剑尖笑道:

    “赵师姐,何由伤我。”

    赵无柔不管他辩白,更不顾两位师兄诘责,握剑的力道愈大,且以真气凝结冰锥其上,生生延出半尺。好在田正平道行更高,弹指一敲破了冰锥,又一拨去了剑势,末一掌能晕赵无柔,思量一番未敢下手。

    “去去去,看什么看。”赵无柔转身劈向台下练场,随剑落下一阵风雪。内外弟子莫敢违逆,人人抱头鼠窜,扮出滑稽模样。赵无柔这才罢休,收回长剑愤愤离去。待她离去,沈和玉与田正平立刻变了脸色,举手行气之间,犹在飘落的雪花便被凝结,向上倒飞融化。他三人都已迫近五级化形之道,与赵寒山之差仅在一线之间。抛去那些虚言假笑,此时的他们心血皆冷,人情俱薄,方合了阴剑门的剑道!

    “九尺之阶尚能争至如此,九丈之台又复何如?望众皆小,其景独美,而高处不胜寒也。”李浩唏嘘已毕,只好独自返回舍中,捧出阴剑道的典书细细观看。先前在王府避难之时,他与郭迁向如雪学习武道,才知大道同出本无高下,今人授习之道,乃是上古之道的残根偏解。真正无上大道,都是一字称名,如风、雷、水、火之道。凡以二三字称者,皆负杂道于其中,如狂风、明雷、弱水、流火之道。故此三千大道经世流传,化作了武道百千万般。至于兵道、农道,虽是原始大道,却由亿兆众生共同掌握,莫有人能独享,则以四级为巅。

    视诸武道,拆字可解其源,阴者,暗也,与阳同生,为太极之半,亦足论一尽之水,一尽之寒耳。或论人之情苦,其中悲而下者。剑者,器也,百兵之君,用以杀伐,亦尝作礼仪,盖供服之用。阴剑相糅,互为持焉,又有无穷妙处,唯心知之,口不得言。

    人若修了武道,便是识得了一隅天道,自然便能敛化天地之中,己道所凭依的真气。李浩为赵寒山所重,正是因为他体质特殊契合此道,修行中速度要快许多,施展时也更好与天道呼应。

    “原来如此,阴剑山庄建得恰到好处。以我之资,一月修至三级亦无不可。”李浩阅尽典书,方觉一夜过去,日竟晌午,当时又喜又忧。

    “若无一般大痛彻、大绝情,领悟阴剑之道,却又难再上进了。看来师兄师姐乃至掌门,都经过不少憾事。”

    “我学此道如为天意,那我之大憾又当为何,冥冥之中是否早有注定?才读典书便有无数困惑,端不似离家以前壮志豪言——郭兄,你我还是年少轻狂了。”

    同典书一并送来的还有剑盒,中装一柄三尺宝剑,身如水银,吹发尽断,倒显出赵寒山一片好心。李浩试舞数下,以为轻灵利落,甚是喜爱。盒中附一刻刀,为镌刻剑名之用。李浩不作存思,提刀便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