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千禧大导演 > 第六百五十五章 回国,《亲爱的》将映

第六百五十五章 回国,《亲爱的》将映

    就这样,在北美又停留了一段时间后,直到国内这边《火星救援》的上映都全部结束了,甚至《亲爱的》都快要上映了,吴渊才不得不停下“偷师”的脚步,收拾收拾行李准备回国。

    虽然说《亲爱的》不算是一部商业大片,但也不可能在上映的时候导演却缺席。

    已经缺席了上映前期宣传工作的吴渊,不得不在九月底的时候赶回了国内。

    还好,《亲爱的》这部电影在内地的前期宣传工作,吴渊就算做甩手掌柜,他也很放心。

    因为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叫黄博。

    而今年被称为黄博年。

    什么叫黄博年?

    从年前的《泰囧》到过年时的《西游·降魔篇》和《101次求婚》再到年后的《厨子·戏子·痞子》,四部作品累积票房超过了30亿,就问你夸张不夸张?

    如果再算国庆档的《亲爱的》以及12月的《无人区》,今年黄博足足有五部电影上映,算上去年12月的《泰囧》,那就是6部电影。

    2013年整个娱乐圈,最璀璨的无疑就是黄博了。

    当然,这也是他这辈子估计也只有一次的爆发期了,6部电影里有三部都是库存,并非都是2012拍的,不然他也真做不到一年上映五六部作品。

    只能说时也命也。

    在《泰囧》和《西游降魔篇》的连翻轰炸下,黄博就是现在最有热度的华人演员,有他在台前为《亲爱的》做宣传,根本都用不上吴渊操心什么。

    光他的名头,至少在2013年这一年,就值1亿票房了,再加上吴渊自己的名头,这又值1亿票房。

    《亲爱的》还没开始上映,就已经保底2亿票房了,稳赚不赔!

    所以这部电影的上映对吴渊来说是最轻松的,甚至都不是很上心。

    在回到国内之后,他并没有参与到《亲爱的》剧组的宣传工作中,不管是《星期六》《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的录制,还是线下见面会,他都没去参加。

    直到10月1号,《亲爱的》正式公映的当天,吴渊才以导演的身份,在京城包了几场放映,邀请亲朋好友们一起看这部电影。

    是的,《亲爱的》没有办首映礼。

    因为吴渊不希望这样一部以“打拐”“寻亲”为题材的电影太过于炒作了,只需要上节目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就行了,专门搞首映礼的话,有一些不太适合,好像是把这种严肃话题当宣传卖点了一样。

    所以《亲爱的》上映非常低调,只是在网络上发了几个预告片,主演们录了几档电视节目提醒观众10月1号这部电影会上映,然后电影就上映了。

    并且,票房一点都不低调。

    在《火星救援》的余热还在,国内影迷们对黄博以及吴渊这两位演员与导演强强联手,那叫一个期待。

    一位是国内票房最高最会演的男演员,一位是已经完全跳出国内的圈子,在国际上都享誉盛名,公认的国际大导演。

    这两位大神的合作,哪怕没有任何宣传,首映当天票房也是直接卖爆的。

    5200万!

    这是《亲爱的》国内首映当日的票房统计!

    如果换做是一部商业大片,那考虑到黄博+吴渊这个组合,那五千万的首日票房一点都不稀奇,只能算是正常情况,比这低了才不对劲。

    毕竟黄博+星爷的《西游·降魔篇》收入票房7685万!

    考虑到这部电影是大年初一上映,有春节加持,倒是也可以接受。

    但《亲爱的》不是一部商业大片,至少肯定不算大片,最多只能说沾了一点商业的边。

    在这种情况下,黄博+吴渊直接干出了5200万的首日票房,就真的很夸张了。

    这也是一个无法复刻的成绩。

    如果换做不是今年上映,如果不是在《火星救援》热度刚下去的时候上映,哪怕同样是黄博+吴渊,也不可能创造这样的票房成绩的!

    这又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相加之下,才得到的奇迹!

    这是俩人的粉丝影迷齐心协力,无脑冲之下才创造的奇迹!

    事实证明,首日观影的影迷里,确实大部分都是俩人的无脑粉丝了。

    因为在《亲爱的》上映后的第二天,日票房就立马降低到了2800万,没能像吴渊的其他电影那样,持续走高。

    首日之所以能创造五千万票房,主要还是透支了俩人的人气才创造的。

    在当日的疯狂过去之后,《亲爱的》票房走势立马恢复了平缓,以每天都保持在2000多万的稳定成绩,度过了整个国庆周。

    最终,《亲爱的》在上映首周七天里,一共取得了1.98亿人民币的票房,差一点点就破了2亿美元。

    这个票房成绩不管是对黄博还是对吴渊而言,都不算是高的,但俩人都已经很满意了。

    《亲爱的》这部电影的制作初衷,从来都不是为了票房,而是希望大众通过这部电影,将视线投向那些可怜的被拐家庭,以及可怜的被拐儿童。

    看看网络上看完这部电影后的影迷们,给出的评价,就知道这部电影的意义了。

    “没有夸张的煽情,两个视角出发,踏实讲故事。拐卖儿童的社会话题,情与法的纠葛始终让人觉得虐心。黄博和谭卓的演技赞,今年的一部华语佳作。”

    “看完电影,我想给五星,并非片子已臻完美,而是为了这个题材,如果能够多一些这样的题材,以电影撬动现实,即便剧作不够完美剧情不够触动又如何?”

    “内地的影院里可以放映这样的片子,大牌的演员可以比较没顾忌(片酬和得奖压力)地出演这样的片子,这估计只有吴渊和黄博才能做到吧,只有他们这样的演员和导演,才能没压力的制作出这样的电影。”

    “我们国内非常缺少这样现实主义的电影,这点是比不上韩日俩国的,也只有吴导和黄博一个敢拍,一个敢演了。”

    “或许这就是大牌导演和演员的责任感吧,这种电影如果他们不拍,真的没其他人会去拍,会去关注了。”

    “电影远比预告片克制,并没有刻意的催泪,还有预告片之外更多的故事情节。寻子故事只是个大背景,故事中每个人物心理转变才是最大的戏眼,母爱不分血缘,法理难断人情。”

    “用商业电影的手法展开了一个新闻事件,最爱的题材,在变态的审查制度下能点到各个雷区,实在不容易。故事讲得好,演员演的好,主线明朗,逻辑合理,情绪饱满,主题清晰,这对国产片真难得!对现实的控诉令人叫好,对人心的拷问令人心碎。”

    “华语电影,真的太需要这样有意义的作品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