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放任时光里的布鲁斯 > 第四十七章 贩烟

第四十七章 贩烟

    当我动用藏在鞋底的最后一张“蓝精灵”(1980版百元人民币)付青岛吉祥旅馆的住宿费时,我想着我们的旅程是不是该调头向南了。

    这时徐双正在旅馆门厅的衣帽镜前梳理他那自然卷的头发。通常我们在市区一般找远离中心区域的旅馆,那样费用便宜,次日离开城市也方便。但青岛在国内旅游行业中的名气,让我俩都想好好玩玩,便找了这家市区的店。

    看着找回的钱,只够我们回程的油钱,而且还得冲卡。

    “现在开始住野外?啃树皮啦?”我算好帐对徐双说。

    “没事儿,我身上还有几十块。”

    “那也不够住宿的,回去四、五天总要把。”

    “放心兄弟。”徐双理好头发,微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走,咱们去景点玩了再说!”

    他永远是这种一往无前的乐观态度,凡事先迎上去再说,有了问题再来考虑解决还是避过。虽然人生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后悔”这两个字,但最后总要承受“过失”造成的代价。这跟我大相径庭,不考虑周全我是不会做出决定的,这样后悔的几率会减少,但也会错过最佳的时机。而且我的所谓“周全的考虑”有时也只能算是拖延了一点时间而已,并不能改变事件的本质。只有当我们俩在一起,两种性格相互作用之后,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们一路还算顺利,钱是此行的第一个危机,也是唯一的危机。

    我在徐双“幸福250”后座上思索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金钱(物质)与人的关系。

    我又回到了塘栖古镇运河边的面馆里,在退了漆皮的木质玻璃窗前,小青的话犹在耳畔:别人追求财富、权力,我们追求精神的高点,各取所需。

    古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人类一昧追求物质的东西,恐怕整个地球的资源都满足不了几个人。

    既然生活是基于现实,追求物质无可厚非,但首先有一个度的问题,搭上健康甚至生命就得不偿失了;人类是群居生物,如何平衡追求物质与亲情、友情、爱情的关系非常考量一个人的智慧。再者就是该由更高层次的目的来驾驭这种追求,比如取之于民,造福社会之类……那是得有一定境界的少数人才能涉及的领域。

    然而,可悲的是,金钱本身就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人们往往在它面前迷失自己,忘却了本意。所以,欲取得它在生活、事业、精神上的平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不是社会学家,只是小青的话给了我一点启发。对于这个问题,年轻的我也只能分析到此了。

    “幸福250”行驶在丘陵地带蜿蜒起伏的道路上就像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让来自平原地区的我充满动感和欣喜。街道两旁那些漂亮的德式建筑、楼宇间隔中碧蓝大海的背景更是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我又想起山姆给我看的洛杉矶风光的画册,那么属于我们民族风格的城市建筑又在哪里呢?!

    摩托车就是方便,指哪儿到哪儿,特别效率。我和徐双游览了中山路、鱼山、八大关、汇泉角,还上了信号山,俯瞰青岛老城区的风貌。

    可能玩兴奋了,徐双一个疏忽把摩托开进了路边的排水沟里,辛亏人没啥事,摩托前轮却卡在沟里出不来了。我俩使了浑身的劲和各种办法都是徒劳。

    这时一个中年人出现在身边,他是路边五金店的老板,过来给我们出主意。并从自家店里拿了绳索和铁杆,又招呼了几个路人,大伙在他的指挥下合力将车子给起了出来。除了蹭掉些油漆,摩托完好。心里顿感久违的温暖,让我们见识了青岛人的热情。

    老板还邀我俩在五金店坐着聊了会天。他姓翟,以前在浙江台州当过兵,对浙江人印象不错。刚才看到摩托是浙牌的,就好奇地过来了。他对我们的这趟旅程表示“前所未有的敬佩”——他的原话,还给我们抽了当地名烟“一支笔”。

    告别了热情好客的翟老板,我们来到了繁华的四方街。临近傍晚,各种美食烧烤摊都摆了出来,人流如织。

    “这位置不错,我们就在这里赚点晚饭钱吧。”徐双指着一家关了门的店铺前的台阶对我说。

    我这才明白他的用意。便从附近水果店找来一块纸板,从包里拿出每天记随笔用的水笔描成“算命五元”四个楷体大字。

    徐双戴上他“师爷款”的墨镜,手里拿着裴老为我亲书的“行云流水清风”六字折扇,在台阶上坐下,将牌子往身前一搁,俨然一位沾神带仙、颇有来头的算命先生。

    他让我蹲在他前面,当做顾客以吸引更多的人。这招还真行,没五分钟,就来了一对小年轻,看样子是外地游客,上来咨询。

    徐双折扇一摇:“报上生辰八字,什么都能算。”

    小年轻很觉新鲜,就报上时辰说要算姻缘。

    我以为徐双总会顺着客户往好了说,没想到他先算出那男的去年一场灾祸,霎时把对方就唬住了。连边上我也惊呆了,看来这易经八卦还是有一套啊。没几分钟,五元人民币收入了徐双的口袋里。

    也许钱来得太容易,临别时徐双还即兴发挥了下:“今日有缘,再送有缘人一卦:你们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说得小两口满心欢喜。我靠,这应该是胡诌了吧,我想。

    紧接着又来了几个算命的,虽然生意不错,可惜摆摊太晚,没多久天就黑了,人也多起来,人行道太窄,早已水泄不通。看来这命是没法算了,而肚子也着实饿了。

    徐双收起扇子起身,把纸牌往边上垃圾桶里一扔,掏出口袋里的钞票点了点:“二十五元。饭钱有了。”

    我们就近在一家海鲜烧烤店吃了我们此行最丰盛的一餐,当然还少不了同样继承了德国血统的“青岛啤酒”。

    深夜,“幸福250”载着我们离开市中心,前往郊区找一家落脚点。昏暗路灯下,风儿带着大海的味道;沿街两边异域风格的建筑往后移动着,加上耳机中Gazebo《ILikeChopin》(意大利歌手格兹博《我爱肖邦》)的优美旋律,彷如身处异国他乡般的新鲜之感……

    青岛,我们旅行的折返点。我爱这个城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