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天官九品 > 第五十四章 白得妙啊

第五十四章 白得妙啊

    因为是白卷的缘故,所以负责誊抄的文书不敢怠慢,直接将原卷子交了过来。

    按道理,经历过县试、府试两场大考而被录取的学子,不说文章水平一定很好,起码不至于什么都不写。

    当然,以前也没有类似的故事,遥想当年,乾朝建国伊始,曾经爆发过南北榜案,导致有一个地方的学子全部交白卷以示抗议。

    偶尔也会有零星的学子,为了追求个性,或者为了伸张不公,来交白卷,以表示自己对当局的不满。

    不过,碰见这种情况,绝大部分都是求仁得仁,严重的,还会剥夺你的童生资格,以后不得再考。

    一开始,负责誊抄的文书发现有白卷,也汇报过,几位阅卷官也以为是哪位求锤得锤的考生,既然如此,那就成全你。

    气节归气节,但是如果过于藐视科考,哪怕你再有才华,也不得不放弃你了。

    于反动分子自身而言,知识越多也就越反动,越是名声响亮,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今年的清河县,格外的反常,这是所有阅卷官的共识。

    首先是像张易恒、范乃志、苏岚这样的考生在清河县入籍参考。然后是阅到他们拿不定主意,需要报学台大人的好答卷。最后又有一张白卷见了鬼。

    反倒是付教谕孙女的一手好文章,都不算什么了。

    “依我看,还是等学台大人按临,再做计较!”

    “对呀,我只能评点文章的好坏,可是无字天书,又要如何评定?”

    一个人说着说着,甚至不由自主地一个“无字天书”的称呼脱口而出。

    “无字天书?我来看看。”

    更不知为何,之后无字天书的称呼一出,顿时大家的脑海里灵光一现,再看那张白卷,顿时觉得仿佛有一股十分威严的气息。

    那省里下来的阅卷官郑重地将白卷接过,神情十分凝重,心里则是七上八下,他有种差点就亵渎了上天的感觉。

    他思索良久,突然脱口而出。

    “妙啊,白得妙啊!”

    他捋了捋胡须,感觉顿时就懂了此白卷的深意,随后便释然,感觉全身一阵放松,见诸位不解但是又迫切之神色。

    他小心翼翼收起白卷,道:“《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汝等起初看它是白卷,实则只是到了看山是山的境界,再等到后来发现它的玄妙,也只能是看山不是山,实则,它还是白卷,不过白得妙啊。”

    他一通玄之又玄的论述,更令大家摸不着头脑。

    “咳咳咳!”他似乎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脑子中正在飞速地运转,突然那一点灵光来,于是他又道:“有先前那天授文章珠玉在前,这张白卷就更显其意深了。因为再好的文章,也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是唯独无,是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说到后面,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圆下去了。

    不过看到大家一个个恍然大悟的神色,他终于松了口气。

    “妙哉妙哉!大人说得对啊,这但凡是有的,就必然有缺陷,故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依我看,这无用之用,方乃大用啊。”

    “当今圣上好黄老之学,喜无为而治。本次的题目,正是出自于《易》,曰云从龙,风从虎。依我看之见,这正是天人感应,正是以下无以应上无啊。”

    “我看还不止啊,这但凡写出来的文章,就必然有倾向性,朱子曰,中者,不偏不倚,我看这张卷子还深谙中庸之道。”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句,都仿佛窥探到了白卷上的玄机。

    “可是我怎么看,它都是一张白卷呀。”这时候,旁边一个在阅卷室斟茶倒水的小厮百般摸不着头脑,至于这么神吗?要说交白卷,谁也不会?

    这蒙学考试的时候,交白卷的那是一交一大把,几时又听闻先生夸妙哉的?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啊,再怎样,它就是一张白卷,众人不由得又眼巴巴地看向那省里下来的大人。

    一生治学的功夫,全凭大人一句话的事情。

    “凡俗之见,凡俗之见,这白卷跟白卷,能相提并论吗?那太公望钓鱼,是愿者上钩,若是普通的山野农夫效仿之,岂不是贻笑大方?”

    “圣人周游列国,那是为天下苍生,你一普通凡夫俗子学习他,那就是游山玩水,不务正业。”

    “那韩信背水一战,遂能成就兵仙之名,可笑马谡也想学韩信故事守街亭,不就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么?”

    “但凡行事说话,还需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说白了,交白卷,也得看是谁来交。所以,我等都是为官之人,你却是斟茶倒水的杂役,你明白了吗?”

    说到后面,那阅卷官越发激动,像是被戳到了痛处一样,甚至于气急败坏。

    一个小小杂役,也敢多嘴,简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快,他就被轰了出去。

    “大人息怒,何必跟这种下人一般见识呢?”

    “大人公忠体国,赤胆忠心,全是肺腑之言,小儿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

    好说歹说,那大人才终于把气消了消,若非是要为国家挑选人才,他待在省府不舒坦?何必跑来这清河县鸟不拉屎的地方。

    简直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总之,最终结果,还须要学政大人训示,只是对白卷一番夸赞,他们也都准备好了说辞,可不能在学政大人面前显得自己有眼无珠。

    林凡当然还不知道,他随手交的一张白卷,竟然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此时的他,和柳长谦行走在清河县的大街上。

    几天时间,仿佛像过了不知道多久一样,真是物是人非。

    “柳先生,清河县可不比京城和云州那样繁华富庶。”回到故乡,林凡忙不迭地向柳长谦介绍起了本县的特产和风俗人情。

    “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呐,云州有云州的繁华,清河有清河的恬淡。那时老朽告老还乡,本就想在家乡找一僻静处安享晚年,奈何终日迎来送往。那地方的父母官,还有本家的亲戚,每天都有人登门拜访,好不自在。”

    柳长谦捋了捋长须,不由得想起了“归去来兮”。

    “盛名所累!”林凡点了点头,他虽要为天作宰,但是也深知大名在外,很多麻烦事也就来了。

    是以君王坐北面南,称孤道寡,越迈向那一步,你的朋友也就越少,而与之纠葛的利益集团也越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开始在想,将来他们林家那些人,又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小厮被人乱棍打出一间衙门外。

    那小厮趴在地上,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地上显然还有不少血迹。

    “林乐?”林凡这才认出了那个小厮,是他的一个族弟,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