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的大航海时代

    打发走了祝彪、栾廷玉后,扈成带着扈三娘个急忙来见沈霄,兄妹二人进门后二话不说便先行礼相谢。

    “适才多谢少庄主相助,小弟感激不尽!”

    沈霄还礼请扈成兄妹坐下道:“举手之劳,扈兄不必挂怀,在等待扈兄的时候,在下突然想到一条合作共赢的路子,在下能多开一条商路,扈兄也不必跋涉,也能解决扈家庄目前的情况,不知扈兄可愿一听?”

    虽然暂时无事,可沈霄怎会看不出兄妹二人脸上的忧愁,不由给他二人吃一颗定心丸,这也是他刚刚想到的法子,操作好了,对双方都有极大的益处。

    扈成与扈三娘互视一眼,眼神中满是喜意,以沈霄如今的声望地位、手中实力,只要他肯出手带扈家庄一起玩,扈家想倒都难。

    “自是愿意,少庄主,酒宴已备好,我们边吃边聊,如何?”

    “多谢贤兄妹盛情,在下却之不恭,请!”

    ......

    这一顿酒饭,沈霄、高宠与扈家兄妹吃了近一个时辰。

    席间,扈成说了很多,沈霄从他这里学到了许多关于去往高丽海航的经验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与高丽人如何打交道的诀窍和热销商品等等。

    其实,若要去高丽,以当前的航海技术一点都不难,而且,只要不是倒霉的遇到海啸、台风这种极端的天气情况,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

    生于杭州,沈霄可是很清楚当世的造船业和海航贸易做的到底有多硬!

    咱且不往远了说,就以江南两浙、福建、两广三路,这些地方皆有相当规模的远洋海船船队,而且,海航船只已采用极为成熟的水密隔舱造船技艺。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开的彼此独立且密不透水的各个舱位,水密隔舱结构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即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会危及其他舱位,并由于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连结,增加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

    不仅如此,多桅帆、平衡舵等技术也已广泛应用,民间船厂造出来的海船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可以这么说,以大宋临海三路的造船技术,早已凌驾当世所有国家之上,且从事航海贸易的人数也一样碾压当世各国!

    (料,是船舰载重的计量单位,一料等于一石,相当于沈霄后世六十公斤左右,当世民间使用的大型航海商船,可载五千料,即载重三百吨左右。)

    以两浙、福建、两广三路大致统计,每年各有至少三百艘商船扬帆出海,粗略估算下来,直接参与航海的海商,少说也有十万人之众,其中以泉州为最,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贸易群体,而且足迹遍布南洋诸国(东南亚)与厄立特里亚海(印度洋),远抵西洲(非洲)东海岸。

    可想而知,当世的造船术何等硬气,放眼世界,堪称首屈一指!

    这些年,沈霄花费重金、重宝复制了多个著名海商的航海图,通过海图,沈霄发现海商们已经知道非洲东海岸各级城邦以及北非古国的存在,并且详细记录了这些国度的地理位置、物产资源、风土人情,以及从大宋航海至彼处的里程与日程。

    因为有此发现,沈霄命定波堂收集、整理海商们的航海图,将海商们走过的航线、日志归类整理,糅合成一副完整的当时海洋贸易航海图,并附上各国的信息,以此编撰一部大宋航海志。

    在沈霄后世,有不少人认为晚清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人第一次“开眼看世界”的著作,可真正的了解这些海商们的事迹后,沈霄对当世人由心感到钦佩,有这些先驱前辈记录下来的东西,《海国图志》安敢称“第一!”

    在后世,许多人都知道明初七宝太监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在“郑和下西洋”的光芒之下,宋朝海商的航海活动显的默默无闻、平淡无奇,许多人都知道郑和,可他们甚至连一名宋朝航海家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郑和率领的远洋舰队,官兵与船员数量多达二三万人,曾在海外大败马六甲海盗,干预爪哇国政,生擒锡兰国王,耀兵异域,确实威风!

    然而,郑和下西洋之时,民间航海活动与民间海外贸易却被大明朝廷严厉禁绝,朱棣即位之初,便下禁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

    永乐五年(1407),郑和首次航海未久,朱棣又下诏强调:“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真可谓“只准郑和出海,不准百姓放洋。”

    非但如此,老百姓还要为郑和船队的建造无偿提供物资(如木材与桐油)和力役,为船队将要出洋进行的海外贸易进贡丝绸、茶叶等物品。

    大明朝廷派遣郑和下西洋,目的自然是招徕朝贡,恢复万国来朝的荣耀,可归根究底,无非就是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只为了这份虚名,还要禁止百姓海贸,如果说明朝的禁海是断了中国的海运及船业发展进程,那么清朝的海禁,就是绝了炎黄的国运!

    正因为深知这些,沈霄决定做一只蝴蝶,开启一场航海风暴,将世界各国的文化、物产以及可学习的技术全部带回中原,然后,席卷整个世界!

    这,也是沈霄来找扈成的目的!

    ......

    白冰儿知道沈霄此行还要去大名府等地,本以为需要近月方能回来,结果不过两三天,沈霄居然带着一群人回来了。

    沈霄带人上山的时候,白冰儿正在飞鹰卫营地视察训练情况,这飞鹰卫原名信探,是白冰儿早先起的,沈霄觉得这名字过于简单朴实了些,便给改成了飞鹰卫,听起来显得上档次些。

    飞鹰卫是从众多孤儿里选忠心者从小专门培养,驯养飞禽是飞鹰卫的基础技能,然后还要学习其他诸多谍报技能,将这些统统熟练掌握通过考核,才可被选到天机阁和玄机楼,这些人与普通探子谍卫不同,都是单人专线,身份极为隐秘。

    接到沈霄要见她的消息,白冰儿赶忙放下手中所有事务,回了四海院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