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攻略 > 第二十一章 黄巾漫卷摧天倾(一)

第二十一章 黄巾漫卷摧天倾(一)

    中平元年,八月末,天下兵戈已起,战火纷飞。

    新汲城里,却是如往日一般平静无波。

    今日王略在宅中置酒待客,如今客人都已到齐。

    上首,王略头裹黄巾,独身端坐,代表着太平道上师身份的九节杖放在一旁。

    左右两侧,县中豪强以王赵两家为首,分列而坐。

    而在王略身侧不远处,独列一位。

    其上端坐的,是如今被县君赵言夺去不少权柄,却依旧担任县丞一职的陈商。

    王略打量了一眼堂下众人的神情,笑道:“群贤毕至,略荣幸之至。如实而言,邀请诸位之时,我是做好了打算的。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有人不想来,也是人之常情,我亲自上门去请也就是了。”

    众人闻言皆是心中一寒,有些胆小之人更是直接出了一身冷汗。

    如今黄巾已反,王略口中的登门拜访,到底是如何拜访,他们心中也能猜出一二。

    他们其实并不如何忌惮王略,即便此人之前用计覆灭了崔家。

    在座的都是新汲地头蛇,联起手来,除掉王略这个外来人,算不得什么难事。

    只是除掉王略之后又如何?

    如今西有波才,东有彭脱,吞州并县,声势浩大。

    新汲县地处两者之间,若是他们除掉王略,到时黄巾大兵压境,这新汲县里,只怕要迎来一场灭顶之灾。

    这才是他们不得不来赴宴的真正缘由。

    对此,王上师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王略似是全然看不到身前众人的紧张神色,只是笑道:“诸位今日既然肯来,便是略之挚友。既是挚友,自是要实话实说。”

    “如今朝廷无端大肆追捕我太平教徒,大贤良师不得不起义兵以抗之。天下数州兵戈已起,诸君多有耳目,想必早已知晓此事。”

    他略一停顿,笑意玩味,叹息一声,“诸君,略也是太平道中人,同样是危在旦夕矣。”

    “按理说本该早早起兵,夺了新汲县,抄略君等,响应波彭二君。可时至今日,王某始终不曾动手,新汲县中安然无事,诸君可知这是为何?”

    一番话,说的众人将心又悬了起来。

    王略笑道:“只因我与诸君为挚友,略不忍心为此事啊!”

    赵准与王皑对视一眼,率先起身拜倒,口中大呼,“王君仁义,我等铭记在心!”

    在座其他豪强见两人如此,也是立刻如法炮制。

    王略站起身来,绕过身前木案,亲自搀扶起王赵二人。

    待众人重新落座,王略又是叹息一声,“诸君知我心意即可,王某虽非圣贤,可也知情谊二字尤为可贵。”

    “只是我本是太平道中人,大贤良师与某有大恩,与诸君的情谊要顾,与大贤良师的情谊却也不得不顾啊。”

    众人打起精神,知道王略接下来的话才是今日的正题。

    王略笑道:“君等俱为新汲豪富,家中财物钱粮无数,如今我欲组军响应波彭二君,算是为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略尽绵薄之意。便是因此而死,某也甘愿。”

    “只是某虽有赴死之心,奈何囊中羞涩,总不能孤身一人前去赴死不是?是故今日邀诸君前来,为的便是想请诸君慷慨解囊,以解某燃眉之急,也算是顾念了咱们之间的情谊。”

    “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并未做声,大抵是在心中权衡利弊。

    都是聪明人,事到如今,一毛不拔自是不能了。只是他们之间这份“情谊”到底价值几何,还是要好好考量的。

    王略捻起身前木案上的酒杯,笑道:“今日特意换了一个瓷杯,诸君以为如何?”

    赵王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赵准连忙开口道:“上师但有所求,我等便是破家舍财也会为上师凑齐。”

    王皑也是开口附和。

    有他们两人开口,其他人自然也只能应声而已。

    王略笑着点了点头,“凡事以和为贵,能保全与诸君的情谊,略心甚慰。倒也不会让诸君凭白做此事,某一旦起兵,必然要离开新汲,诸君可以我名守卫新汲,其他黄巾义军自然不会来犯。”

    “他日若是大势不利,诸君可以受我胁迫之名,举兵反正。到时有复夺新汲之功,说不得还能获些封赏。”

    闻言,赵准叹息一声,“王君思虑周全,我等如何能不从。”

    王略点了点头,随后转头看向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的县尉陈商。

    陈商如今着实后悔,实在是不该来的。

    他原本以为王略寻他来,是想要他和赵县君说些好话,不追究其的罪责。

    顾念到当日赤脚相迎之事,陈商这才答应前来。

    谁能想到,他们竟然敢在他这个县丞面前,当面谋划造反之事!

    王略笑道:“陈君,方才我等所言,可都听清了?”

    “商非耳聋之人,如何听不清。”陈商苦笑一声,抬手擦了擦汗水,“想要某做何事,王君直言就是了。”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陈君也无需沮丧,即便我不请你前来,这新汲县,赵县君也注定是守不住的。”

    王略捏着手中酒杯,“以赵县君的性子,到时失县获罪,陈君以为他会将罪责甩到谁的身上?”

    陈商默然不语,他自然明白王略的意思。

    这些日子他也看清了赵言的心性。如大多数读书人出身的政客一般,内斗的好手,外斗的废物。

    如王略所言,一旦获罪,到时赵言必会将罪责都推到他身上。

    自崔家之事后,他本想就此再混上几年,然后便去安享晚年,谁想到底还是命途多舛啊。

    王略笑道:“今日邀陈君前来,也是不想陈君这般人物,折辱于小人之手。”

    陈商似是下定决心,沉声道:“王君以为某当如何?”

    “某有一策,只要陈君按此行事,即便日后不能加官进爵,可安享晚年,总是不难的。”

    王略笑着讲了他的谋划。

    听闻此策,王赵等豪族家主尽皆侧目,陈商更是感慨道:“此计必成,杀人诛心,县君当死矣。”

    王略持杯起身,顾望众人,笑道:“如今世道,求存不易。愿与诸君之情谊,长长久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