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1984年 > 第十八章:8月23,开学

第十八章:8月23,开学

    无论是阴平到广园,还是广园到阴平每天都只有一趟车,中午12点发车。

    不过车次太少,两边往返的人太多,往往要一大早就去车站占好位置。

    到了车站,江白水对刘卫国两兄妹,道别道:

    “刘大哥,薇薇,我们要进去了,你们也回去吧,这儿乱糟糟的。”

    “嗯,白水你保重,路上要有什么意外要记住,保命舍财。”

    江白水重重点头,这年头路上劫道的不在少数。

    刘薇薇则不舍道:

    “白水哥,你下次一定要再来啊!”

    张长贵搂了搂杜承斌肩膀,打趣道:

    “薇薇你眼里只有你白水哥?唉,那咱们两个以后就不来了。”

    刘薇薇小脸微红,小声道:

    “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们来我也欢迎。”

    刘卫国对几人歉意的笑了笑,摸了摸妹妹的脑瓜。

    “那好,白水你们快进去吧!”

    此时的车站已经是人头攒动,放眼望去乌压压一片,真正要坐车的却没多少。

    车站,信用社门口,宾馆边上这年头都不太安全,是悍匪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废了好大劲儿几人才完完整整的挤进车站内部。

    找到从广园到阴平的班车,捆好了货物,拿着熊猫录音机上了车。

    杜承斌和张长贵昨晚吃的有点多,晚上拉了一夜,刚上车两人就沉沉睡去。

    十二点发车时,车内已经坐满了人又正值夏天,这么多人在车里像是在蒸笼里,让人苦不堪言。

    直到车子启动,车窗外吹来阵夹杂着尾气的微风,众人才舒服几分。

    只是苦了那些本就晕车的人,闻到这股味儿就胃里翻腾。

    班车逐渐驶出了城区,众人眼中的世界也开始变化。

    由楼房逐渐变矮直到变成一座座青瓦房,最后又变成一个个矮趴趴的茅屋。

    和来时不同,人们眼中的世界仿佛是个退化的过程,由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林。

    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地域限制也是其一。

    阴平县处在繁多的大山中,想要发展也是难上加难。

    直到傍晚,众人才再次看到那座挤在山间夹缝中的小城,班车穿过没有城门的低矮城墙,缓缓驶入城里。

    下车后,三人从车站出来,江白水和杜承斌去了杜建军在农林局的宿舍,张长贵则自己回去了。

    这间宿舍单间原本是农林局分给杜建军的,不过自从杜建军和刘娟结婚后就搬了出去,这里就留给了杜承斌住。

    江白水记得前世他上高中也在这里住了段时间,高三就搬去学校宿舍了。

    宿舍挺大,足有十五平米,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了。

    房间里没什么家具,除了张双人床和一张桌子几个凳子再没别的,显得空荡荡的。

    不过这样正好,适合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因为时间还早,江白水打算先把录音机改好,等杜承斌从农林局把工具拿过来就准备动工了。

    等杜承斌回来,他接过工具就磨刀霍霍先向那两台苏联机子动手。

    不得不说,苏联机子就是结实拆了外面的螺丝还有层厚厚的胶质,两人废了好大劲才给拆开。

    等江白水检查完机子内部,发现两台机子坏的问题很一致,都是机械结构的联动装置坏掉。

    这个修起来很容易,换了根联动杠杆又重新插上电,机子就转了起来。

    这一幕看的杜承斌瞪大了眼睛,就这么简单?

    他也学过修车,直到这些机械结构修起来麻烦,但技术含量不高。

    江白水见状对他解释道:

    “这种苏货用的是电子管反而没那么容易坏,一坏就是机械结构,不过这东西太笨重了用起来麻烦。

    像那天咱们买的那台熊猫牌,里面是晶体管,要坏毛病八成就出在那里面。”

    杜承斌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搞不明白什么管,只知道这玩意修起来很简单。

    没理会他瞪大的眼睛,江白水拿出螺丝刀就要对那台全新的熊猫牌下手。

    看到他咔嚓咔嚓几下就拆了外壳,杜承斌有些不忍心,这么好的机子,他都没听几次就要被拆了。

    相比足有音响大的苏货,这台机子就小的多,里面的结构也更加精简。

    第一处要改的就是两边的音响,直接被他拔掉线路取了出来,然后就是里面的线路改装。

    到这儿,杜承斌就有些看不懂了。

    要是一两条线路还行,可里面密密麻麻的线路不但要记清,还要用锡焊把那些米粒大的小点点连上,看得他头昏眼花。

    等他缓过神,就发现江白水已经把修好的那两台苏轼给拆了,忍不住问道:

    “白水那两台已经修好了,怎么又给拆了?”

    江白水一边拿锡焊点上这两套转录系统,一边回道:

    “苏货虽然耐用,但机子太老了问题还很多,不管是转录还是放映都容易卡带。”

    忙到半夜,直到改装好机子两人才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江白水先带着杜承斌找到张长贵,带着两人买了几盒正版磁带。

    “斌子,你带着二狗去你那儿,先去试试机子,我要去学校那边了。”

    “嗯,你快去吧,我带他去就行。”

    张长贵则一脸贱笑道:

    “嘿嘿!白水,你前女友关小雅好像也要复读,你不会是想去再续前缘吧?”

    说起关小雅,江白水心中一阵怅然,随后就是一股怒意上涌。

    见他脸色不太好,张长贵适当地闭上了嘴。

    三人分开后,江白水就往阴平第一中学走去。

    学校在城西头,一路上他还碰见许多学生打扮人往那边赶。

    这时候的学生大都穿着朴素,无论怎么穿都没什么人笑话,后世的攀比之风还没渗透进校园。

    关小雅是江白水初恋,在高二就确定了关系,两人长相都很好在班上算是正儿八经的郎才女貌。

    可惜,前世关小雅在得知江白水没考上大学后,就和他断了来往,日后更是嫁给了他仇人的儿子——秦长军。

    当然,这一切的根源江白水也猜了个大概。

    关小雅是副县长的女儿,要是他考上大学,两人还有可能在一起。

    但问题是他没有,名额被顶,女友离开,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实际上相互关联。

    再次看到熟悉的校园,瞬间无数记忆涌入脑海,稍稍停顿片刻,江白水毅然踏入其中。

    整个阴平一中有一千多学生,不过高中部只有两百多人,平均每级只有两个班。

    当然高三要再多出两个,那就是复读班了。

    八十年代的复读班和后世的复读班相差很大。

    比如江白水旁边这个能当他叔叔辈的也是他同学,这不是因为他考不上而是历史原因。

    江白水还记得以前有个四五十岁的人来复读班上课,面对他老师都不敢大声说话,还有好事的还给人家取了个一中扫地僧人的称号。

    不过人家第二年就考上了兰大,而那个起外号的人却进了复读班,相当讽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