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假父 > 穿越者的觉悟

穿越者的觉悟

    汉熹平三年冬,公元174年,幽州北部的交通要冲——卢龙塞,笼罩在凛冽的寒风中。这里,是帝国的北方门户,扼守着鲜卑南下的要道。

    卢龙塞,或许这个名字对你们来说有些陌生,但若提及它的另一个名字——喜峰口,你们或许会感到些许熟悉。这个位于燕山山脉的天然隘口,南侧地势平缓,海拔仅百余米,而北侧却陡然上升至千米之高。唯有中间被滦河冲刷出的巨大通道,使得车马能够通行无阻,历来都是塞外进出华北平原的咽喉要道。

    大汉朝的统治者们自然不会忽视这里的战略地位。为了抵御北方草原上那些游荡的异族,在饥寒交迫之际顺风打草谷的威胁,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在此修建了坚固的城防工事。正对着关隘大路的卢龙塞更是重中之重,全部采用从关中运来的巨大石条砌筑而成。

    近观这座城墙,高达五丈有余,巍峨耸立,彰显着帝国的威严与力量。墙上还加修了三丈高的望楼,自下而上仰望,令人心生敬畏。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要塞,成为了大汉朝北方的坚实屏障。

    此时,在这巍峨的卢龙塞上,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独自扶刀而立。他年纪约莫十七八岁,身高九尺有余,一身戎装显得英武不凡。他茫然地注视着塞外横亘于官道的鲜卑大营,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思考。

    “这里是三国时代吗?”他喃喃自语道。然而,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尚未真正展开,三国鼎立的格局也还未形成。但在这北方边境之地,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丝丝未来乱世的气息。鲜卑的威胁、官场的腐败、民不聊生的困苦……这一切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荡与变革。

    不知道过了多久,名为赵烈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带着些许的无奈。

    赵烈,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工科出身的写手,虽然称不上顶尖,但也能勉强维持生计。然而,一次宿醉后的沉睡,却让他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东汉时期的一座城门楼子上。而他附身的,竟是一个名叫赵烈的辽西小兵,一个颇有家资的大汉底层公务员的独子。

    穿越之初,他遭遇了所有穿越小说都未曾提及的困境——语言不通。两千年的时间隔阂,使得即便他继承了原主人的全部记忆,也仍然无法理解这个全新世界的语言。他只能看懂一些繁体字,而对于原主人的回忆和所见所闻,他几乎一无所知。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助。

    为了不被这个世界的土著发现异常,他不得不装疯卖傻,以此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幸运的是,他的“父亲”在这个世界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声望,使得他得以暂时留在这个卢龙塞,而不至于因为被视为疯子而被赶出去。

    然而,他的处境依然堪忧。如果无法尽快适应这个新世界,他恐怕很难在这里生存下去。好在,经过几个月的潜移默化和学习,他逐渐融合了原主人的记忆,开始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语言和文化。他也对自己的穿越处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赵烈,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身强力壮,擅长骑射。他的父亲是右北平郡的一名小吏,虽然职位不高,但在这个辽西小豪强的家族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原主人虽然算不上文化人,但至少不是文盲。这也使得赵烈在穿越之初,就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东汉末期,距离天下大乱还有十几年的时间。

    每当想起那些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三国英雄时,他内心那股争强好胜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起来。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又让他感到无比的矛盾和迷茫。

    被后世天朝的温室大棚所束缚的,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自然也无法领悟到乱世背后所隐藏的人性扭曲与道德沦丧,以及那无边的暴力。这种缺乏畏惧的心理,导致他失去了对世界的敬畏之心。

    刚刚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他,自信满满地认为,他这些异世界来的外来者,可以在这片大汉的乐土上,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般自由地施展才华,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甚至天真地以为,凭借自己那些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上王侯将相之位,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时代,他那些浅显粗陋的知识和手段,根本就无法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他的见识和认知,甚至还比不上这个时代的土著居民。他所依赖的那些东西,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与赵烈一样,这些穿越到东汉末期的穿越者们,都怀着一颗激动不已的心。他们认为,在这个大汉帝国即将崩溃的黎明时分,他们这些拥有后世先知先觉优势的家伙,有机会和那些被乱世大浪淘沙而幸存下来的英雄豪杰们一争高下,去争夺这天下九鼎的归属。

    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千古留名的英雄们差,甚至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比他们更好。毕竟,在三国演义的故事里,那些只会玩弄别人妻子的无耻之徒和遇事只会哭哭啼啼的软弱草鞋贩子,都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比这些人更差呢?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而骨感的东汉末期。这个时代的人吃人现象屡见不鲜,社会道德沦丧到了极点。而不是像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那样,动不动就来一场阵前单挑的儿戏。

    作为一个深受三国演义题材毒害的扑街仔,他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有优势在握。然而,他却忽略了侥幸这个能够让人成功也能让人灭亡的诡门。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里,想要拨弄权贵才能操控的江山,谈何容易?

    然而,渴望对自己命运和他人命运掌控的悸动,催生着他们内心的野心。有谁愿意错过那指点天下的机会呢?又有谁敢确定,自己就不是另一个刘备、另一个曹操呢?

    关于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悖论,他们或许曾经有过担忧。但是,某个经历过社会毒打、靠着微薄稿费勉强度日的倒霉蛋,已经用自己糟糕的人生亲自替他们检验过了。无论他们怎么折腾,怎么挣扎,都无法改变自己是底层小民的事实。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他们的介入而改变,未来的历史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消失而受到影响。

    如果真的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他改变了什么,那么他可以很坦然地告诉你,他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是改变了他贫穷的外貌和他所居住的地方。然而,这些改变并没有触及到他穷困潦倒的本质。

    作为某个曾经怀揣着伟大梦想的男人,现在却深陷在现实的泥沼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无奈。他的脸上,那些因风吹日晒而留下的皱纹,像是一道道沟壑,记录着他与生活的激烈搏斗。

    他曾经有着改变世界的宏大梦想,但现实却像一把无情的锤子,一次次地将他的梦想击碎。他的理想从改变世界,逐渐降级到改变家国,再到仅仅希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然而,青春已逝,他却依然一事无成。

    他拼尽全力去扑腾命运的蝴蝶翅膀,希望能够引发一些改变。然而,他的努力似乎都白费了。他甚至连自己目光所及、身体所感的那些近在咫尺的事物都无法改变。这让他不禁对那些所谓的蝴蝶效应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所以,他选择了放弃。毕竟,历史长河中,像他这样怀才不遇、有志难成的人太多了。他们因为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无论是千年前还是千年后,这样的人都注定会像过江之鲫一样数不胜数。

    然而,更可悲的是,赵烈被底层的枷锁束缚了太久。以至于当他身上的枷锁被去掉后,他心里的那把被外人强加给他的枷锁却依然牢固地存在。这把枷锁像是一座无形的牢笼,将他紧紧地困住。

    面对这重开的人生和重来一次的机会,赵烈竟然犹豫了。他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是继续逆来顺受、规规矩矩地苟活下去?还是为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拼一把?可是,他只是一只什么都没有的蝼蚁啊!

    他确实怂了。即使他带着后世一千多年的知识优势来到这里,但此时此刻,他刚从豪情万丈的幻想中跌落回残酷的现实。他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历史中最为绚烂的汉帝国知之甚少。他更不知道这个被一千多年前历史风沙所遮掩了大半的东汉帝国的文学科技到底比之后世如何。

    陌生的大汉朝、陌生的人群、陌生的一切都让赵烈感到恐惧。这种恐惧源自他对外部事物与自我认知的冲突。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未知让他感到迷茫和不安。然而,这种对未知的恐惧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它出现的同时还伴随着一股迷之自信。

    “我也能做一做皇帝吧!”赵烈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他黑暗的内心世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掌控天下的场景。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和迷之自信罢了。

    如果有东汉的原住民知道有这样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妄图染指帝位的话,他们一定会感到惊讶和好笑。他们会慨叹后世对底层人物的纵容和包容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竟然会让一个毫无背景和资源的蝼蚁产生如此狂妄的想法!胆敢在东汉数十个庞然大物般的世家门阀面前剑指神器!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当赵烈的记忆与这个世界完全融合之后,他急匆匆地赶回了家中。他的步伐匆忙而坚定,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乱世即将来临,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为自己和家人谋划一条生路。

    他的家位于辽西地界的一座小城之中,虽然不算繁华,却也宁静安详。然而,赵烈此刻却无心欣赏这份宁静,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一踏进家门,他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一看便知是位豪杰。然而,此时的他却正在县老爷的府中担任一名普通的文员,每天处理着琐碎的事务,与武将的身份相去甚远。

    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待几天,有了谋划和对此的赵烈,那也是站在父亲面前,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地开口问道:“爹,你说我要怎么做才能当上太守,甚至比太守还要更大的大官!”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踏上这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他的父亲闻言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大了眼睛,盯着自己的儿子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你说什么?你要当官?”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似乎并不理解自己这个平日里只喜欢舞刀弄枪的儿子,为何会突然对仕途产生了兴趣。然而,赵烈却并没有解释太多,他只是坚定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的决心。

    他的父亲见状,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转身走回屋子,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着什么。片刻之后,他手中拿着一份布满灰尘的木箱走了出来。他打开木箱,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份泛黄的纸张。

    这份纸张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上面的笔迹已经有些模糊。然而,赵烈的父亲却视若珍宝般地将它递给了自己的儿子。赵烈接过纸张,仔细地看了起来。他发现这竟然是一份类似于东汉公务员晋升攻略的计划书,或者说是一份职业规划。

    他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知道,这份计划书不仅代表着父亲对他的支持和期望,更代表着父亲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