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重回1980

    林正阳坐在村子的晒场上,屁股下是一条长板凳,他耷拉着脑袋,太阳穴的位置突突的,嘴里叼根稻草,抚摸着下巴,感受着胡子茬扎手的感觉。

    边上坐的是自己哥哥,姐姐,妹妹,兄弟姐妹一共四人,然后还有母亲和大嫂。

    这晒场里已经坐满了落乌泱乌泱的村民,边上是嬉戏打闹的孩子们。

    而晒场主席台上的村干部们,正在给村民们讲解国家的土地政策。

    而他,有点都想不明白,不就是昨天晚上贪嘴多喝了几杯酒,然后醉得差点不省人事,一身酒气,醉醺醺的回到家,躺床上睡去。

    然后一睁眼醒来,直接就神奇的发现,自己是回到1980年,还是村里分地的这天。

    搞得他现在脑子是一团浆糊。

    他还没想清楚到怎么回事,直接被他阿爸从床上叫起来,拉到晒场开会。

    他整个人都还没回过神来,根本就听不进台上说的什么,也不能让他提起兴趣。

    不就是分地抽签嘛!

    分地抽签的事每家每户派一个人来就行了,还把全村人都叫上了,闹哄哄的。

    搞得他现在头疼。

    再说他前世都经历过了,没什么新奇,没有比他一觉睡醒回到20岁更能惊掉下巴的事了。

    他直接从一个60多岁的小老头变为一个22岁的年轻小伙。要知道他闭眼睡觉前是一个看门大爷,这一睁眼就回到40年前,还是当年在家中务农的时候。

    真…真尼玛的是太好了!

    老天爷竟然给他了读档的机会。

    只是想到又要重新过回以前的苦日子,他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了。

    主席台上,摆着一张久经风霜的方桌子,一个精瘦黝黑,穿着一身满是补丁,洗得褪色衣服的中年男子正在对着下面的村民们说话:

    “经过一个月的丈量,村委已经把村子里的田地划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抽签抽到哪块地,就是哪块地了,不能觉得不满意就想着重新抽一遍,不允许。”

    “当然,你们可以私下商量着更换,不过要立好字据,到大队部报备。”

    说这话的是林正阳的阿爸,目前是陆村生产大队的支书,林国进。

    陆村就一个生产大队,所以林国进这个生产大队的支书就相当于村支书。

    林国进今年52岁,北方人,16岁当兵,经历过战争,来到西南地界后,因为娶了陆村的女人为妻,就留在了陆村。

    根据上面政策指示,陆村也要开始实施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个分田大会,陆村已经足足酝酿了半年时间,今天全村人都来了晒场。

    而村民们的脸上大都表现出了忐忑不安的样子。

    过年前,村里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大部分回城了,除了有几个知青在村子成家后选择留下来的。

    虽然不用养着知青们了,但也因为持续很多年,全村一起吃大锅饭的日子要结束了,这田地一分,各家各吃,谁也挨不着谁,真就是各凭本事吃饭。

    林国华话音刚落,下面就有村民开始议论起来,大部分人是想着分到一块好地或好田。

    在西南地区的农村,一块好地或好田,这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间是弥足珍贵的,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而他们陆村一百多户人家,四百多人口,人均旱地才两亩不到,加上水田,也就三亩地,属于穷乡僻壤之地。

    能种粮食的田地很少,要不是陆村还是有较多的山地,可以在比较平坦的地方种玉米弥补耕地不足的境地,否则是要喝西北风了

    就山地种的粮食就是产量不高。

    “老三,等会儿你上去抽签吧。”林正阳的大哥林正民对他说道。

    林正阳的大哥,林正民,比他大五岁,今年27岁,已经成家,妻子叫韦迎春,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孩子年龄分别是女孩五岁和男孩三岁,现在正由母亲和他的妻子抱在怀里。

    林正阳摇摇头,“不去,我手气一向不好,还是大哥你来吧。”

    林正民见老三不愿意去抽签,转向妹妹林若华。

    “老二,你是咱家里唯一的大学生,这分田抽签的事由你来吧。”

    林若华在四个兄弟姐妹中间排名第二,还没有结婚,78年夏天高考考上了本省的大学,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

    现在正值寒假,回家里过假期。

    “不了,还是大哥你上去抽签吧,我就算了,唯一的好运都用来考大学了。”

    林正民见弟弟妹妹都不愿上去,就勉为其难代表林家分田抽签。

    前世他们一家的分地抽签就是大哥抽的,不算是太好,但也不差。

    春节刚过去不久,二月底的天气因为来了一段冷空气,所以点冷,林正阳裹紧了满是补丁的上衣,抵御冷风吹来。

    林若华大林正阳两岁,她用胳膊捅了捅林正阳的腰,轻声问道:“素华什么时候从娘家回来?”

    林正阳先是一愣,素华?谁啊?

    脑子稍微想了一下,他这才想起素华是他媳妇,前世一直媳妇媳妇的叫,很少叫名字,都快忘了媳妇的大名叫李素华了。

    她现在这个时间应该是回娘家。

    等等,回娘家,分田这天!

    林正阳他还处于浆糊一般的大脑,突然清醒起来,立刻记起了这天发生了什么事。

    就是这天,改变了他和媳妇的未来走向。

    想到这一点,林正阳也顾不得回答姐姐的话,起身扒拉出一条通道,穿过人群朝外走去。

    林若华看着弟弟莫名其妙的突然离去,轻声喊道:“正阳,你去哪儿?”

    但林正阳头也不回的走了。

    ……

    林正阳小跑着回到了家,80年时的家,就是三间黄泥夯土房。

    他推开第一间土坯房木门,在床边桌子的抽屉里一阵翻找,把他阿爸搪瓷竹节图案的手电筒找了出来。

    他装上电池,推上开关,手电筒正常亮起。

    “还好,电池有电。”林正阳庆幸着。

    把手电筒装兜里后,林正阳又小跑的进了厨房,把他阿爸的军用水壶装满水。

    又在角落找了根捆柴的麻绳,捆在腰上。

    还把放在柴火堆旁边的柴刀拿上,插在腰间。

    在他刚走出厨房,迎面就撞上跟着他赶回来家来的阿妈,陆淑英。

    “三儿,你这是要去哪儿?”

    陆淑英看见小儿子又是拿手电筒,又是拿水壶,腰上还绑着麻绳,更带着柴刀,脸上一副急躁的样子。

    “阿妈,我出去一趟,过几天回来。”

    扔下这么一句话后,林正阳小跑着朝村外方向而去。

    林正阳如此着急离家的原因,就是因为,前世他的媳妇李素华,这一天从娘家在回来的路上出了事。

    在鸣山县,陆村位置算不上偏僻,甚至离县城只有十五公里,就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西北方向是山区,南面三十公里是海,进出通道就只有东面一条土路,通向县城。

    李素华娘家是在陆村西边五公里之外的上尧村,但没有宽阔的道路,有的是崎岖的山路。

    如果从娘家走路回陆村,按照日常的路径是,先从娘家到县城,再从县城回陆村,整个路程用走路的方式需要走三十公里。

    这个年代交通不怎么便利,他们想从乡下要到县城,没有公共交通工具,除了走路,骑自行车外,就是搭牛车或马车,运气好或许能碰上顺路的拖拉机。

    几天前林正阳的媳妇李素华回娘家借钱,在家停留一些日子,陪陪父母后才回来。

    而她回来的日子就是在今天。

    如果是从县城回来,这三十公里,需要花费整整半天以上时间,但是走山区的小路,五公里只用两个小时就能回到。

    李素华前世回来就是走的近道,从山区走回来。

    结果就在半路上出事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