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0:发家致富 > 第八章学做米糕

第八章学做米糕

    陆村,林家的土坯房。

    林国进中午回家吃午饭,此刻家里只有妻子陆淑英一个大人,在帮带着大儿子的两个小孩。

    春耕在即,每家每户都在处理着刚刚分到的田地,要赶在播种前把田地犁一遍,进行松土处理。

    农活量大,林正民带着他的妻子张秋红,和两个妹妹林若华,林若莹一起到田里劳作,中午不回来,带饭在田地里吃。

    陆淑英怀里抱着熟睡的小孙子,眼睛还盯着在院子玩耍的孙女,然后问起林国进:

    “孩儿他爸,你说老三是跑去哪儿了,我上午去问了问,没有人知道他干嘛去了,就连跟老三玩在一起的云海和云亮都说不知道。”

    林国进没有回答,他现在脑子里想着陆老七和张青山的事,去了一整个上午,早应该回来了,结果到中午也没个动静。

    他在想着,打架的两人是不是很严重,自己要不要去一趟医院。

    也因此没有听到清楚妻子说的话。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陆淑英只能又重复了一遍。

    林国进放下碗筷,不经意间看向院门,说道:“或许是去素华娘家了,素华现在也没有回来,应该没事的。”

    陆淑英虽然还有些担心,但也认同丈夫的猜想,自己的儿子,她还是了解的,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孙子被抱在怀里已经安静的睡着,而调皮的孙女正在院子挖泥土,没有跑来跑去,这给陆淑英省了不少麻烦。

    她可以趁机跟丈夫说说话。

    林国进刚刚吃完饭,才放下碗筷,院子外就传来叫喊声,就叫着“林支书”。

    陆淑英赶紧捂住正在熟睡孙子的耳朵,防止被声音吵醒。

    林国进立刻起身到院子走去,隔着围栏矮墙,他看到来人是生产大队的副大队长,陆宗勇。

    陆宗勇表情很着急,在这个还处于初春的季节,他是满头大汗,应该是一路跑过来的。

    “出啥事了?”林国进一看到陆宗勇过来找他,就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升起来。

    陆宗勇喘着大气,带你断断续续解释着:“丰田刚才托人回来说,老七的头伤有些严重,需要住院,让你去安抚好老七他们一家,别激起矛盾来。”

    林国进皱紧眉头,应答道:“知道了,我现在就去老七的家,通知他们,你去张青山家,提醒一下,这段时间尽量在家待着。”

    “嗯,现在就去。”

    说完陆宗勇转身要走,不过很快就转回来,他忘了还有一些事要传达。

    “对了,林支书,丰田还传来其他消息回来,说碰见你家老三,因为你家二儿媳妇摔断了腿,回娘家养伤,他跟过去照顾几天。”

    “哦,知道了,我去跟他阿妈说一声,就直接去老七家。”

    说完两人分开,陆宗勇朝张青山家的方向走去,林国进则转身回到屋子里,把林正阳的消息说给妻子听。

    陆淑英听到二儿子无事的消息松了一口气,但是也听到了自家儿媳妇骨折受伤的消息,不由得担心起来。

    她愁容的表情被林国进看在眼里,安慰道:“别担心了,素华有娘家人照顾,没事的,很快会好的。”

    陆淑英点点头,然后甩了一下头,摆脱大脑里的负面情绪,回屋去照顾孩子了。

    林国进则离家去往陆老七的家。

    ……

    第二天。

    上饶村,李家。

    林正阳早早的就起床,先去厨房端丈母娘做的早饭,给媳妇喂饭。

    简单的早饭,就是红薯粥,煮红薯叶,萝卜咸菜,和煮鸡蛋。

    煮鸡蛋是丈母娘给女儿补身体的,老丈人一家为建这四间砖瓦房花掉了全部积蓄,现在日子过得有些紧巴。

    老丈人,大舅哥还有嫂子们已经早早下地去干活了,家里现在大人只有丈母娘和女儿女婿,还有放假在家的孩子们。

    上饶村在春节前就已经完成分田,分到李家的田地差不多有40亩,所以需要干的农活不少。

    大舅哥李海军今年30岁,妻子黄秀芬,两人育有两个儿子,一个七岁和一个六岁,大儿子叫李志岗,小儿子叫李志民,这个年纪正是调皮的时候,在院子里领着堂弟堂妹们耍闹。

    二舅哥李海山27岁,妻子韦秀丽,育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和一个三岁的女孩,儿子叫李志允,女孩叫李慧莉,是志岗和志民的小跟班,整天跟在屁股后面,玩得脏兮兮的。

    三舅哥李海云25岁,妻子韦春玲,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刚刚三岁,叫李士英,跟哥哥姐姐完全不同,很文静,不怎么闹腾,还对李素华特别亲近,时不时就跑到她床边奶声奶气的问问题,可爱极了。

    李家这一大家子,算上嫁出去女儿李素华,足足有十四来口人,好不热闹。

    医生嘱咐,李素华需要卧床休养,在吃完早饭,喝药敷药完后,就继续休息了。

    林正阳正好利用这段空闲的时间跟丈母娘学习怎么制作米糕。

    米糕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小吃,非常简单,但想要好吃却很难。

    刚刚做好的米糕蓬松软糯,可以是加糖,也可以沾糖吃,而且还可以做成一些别样的口味,像水果味,桂花味,就用大米来做,另外糯米也能拿来做。

    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制作的火候等手法,做出来米糕会随着时间流逝,失去蓬松感,吃起来也会觉得干巴巴。

    而丈母娘做的米糕虽然也会时间久后开始变得不好吃,但是好吃的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足够满贩卖条件。

    林正阳想通过去县城摆摊贩卖米糕赚取一些钱。

    既然重生回,他总要做一些事,虽然上辈子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活了这么多年,很多东西不能说完全了解,也能是一知半解的。

    加上他经历过时代的变迁,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一切这个先决条件!

    足以让他在这个时代有一番作为。

    而他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可是没有资金就什么也做不出来。

    摆摊的这件事,是他目前能想到快速赚钱的方式。

    他这个打算还没有跟任何人说,李素华也只是以为丈夫是喜欢吃米糕才去学习。

    关于去县城里摆摊卖米糕这事他需要好好斟酌,怎么样才能说服家里人,毕竟他们都是农村人,对接受外面的趋势会比较慢,需要循序渐进,或者是能看到利益才有可能的同意。

    一个上午时间,在手把手教的方式下,林正阳已经掌握了丈母娘的米糕手法,做出来的米糕勉强可以拿出去卖。

    估摸着再熟练一些就能达到丈母娘的水准。

    结合后世世人喜爱的口味,林正阳在原有基础上用当前所拥有的材料下,做了一些口味特别的米糕,比如红糖花生米糕。

    拿给李素华品尝过后,她更是连连称赞,非常喜欢。

    这样,林正阳对摆摊卖米糕这事更有信心了。

    于是他开始计算售卖价格,如何才能做到最大收益。

    在80年,市场上的大米一斤是1毛5分钱左右,在农村里售卖的价格便宜至少三成以上。

    而他做一斤米糕至少需要六两大米。

    白糖和红糖这些在西南地区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毕竟是产地,所以价格不贵,只有白糖因为政策原因,有些比较难买。

    而红糖只要是种甘蔗的人家都会有,一斤1块钱左右,一斤红糖米糕需要半两红糖。

    还有一些其它材料量很少,成本都不到五分钱。

    所以他的一斤米糕材料成本差不多是1毛钱的样子。

    一毛钱只是材料成本,如果算上人工及运输成本起码要2毛钱。

    所以他打算一斤红糖米糕卖3毛钱,一斤红糖米糕能挣1毛5分钱。

    原味白糖米糕他卖一斤2毛5分钱,一斤能挣最少1毛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