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坦白

    林正阳是在六点前回到上饶村,天色已经渐暗。

    去田地里干农活的老丈人一家还没有回来。

    上饶村人多地多,生产任务也多,虽然已经分田到户了,但是一些必须硬性的生产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就比如种甘蔗。

    他们每个村都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土地要种甘蔗,这是硬性任务不能不种。

    即使现在已经分田分地也是必须要做的。

    不过现在变成你地里种的甘蔗卖出去的收入都是自己的,为了能获得更多收益,就必须保证产量了。

    因此甘蔗播种前的工作是有很多很多的,就比如整地施肥。

    这项工作可不简单,首先要在土层深厚的地块上,对土壤进行翻整,深度达30厘米以上,然后耙碎耙平后按100-120厘米行距开行。

    整地结束后,就要施足基肥,不过当前国内还处于缺肥的状况,施的肥都是有机肥。

    所以李家这一个月可是有得忙得。

    林正阳到家后立刻帮丈母娘做晚饭,干家务。

    这些天他在娘家虽然因为要照顾媳妇不能帮着下地干活,但家务活还是要帮忙的。

    在白天时李素华已经试着下地走动,长时间卧床不太好还是要走动走动。

    不过受伤的腿刚刚消肿,还没有愈合,只能拄着拐杖行动。

    因此她可以在阿妈干活时帮着照顾孩子了。

    做晚饭时,林正阳把十块钱拿给丈母娘,是借五十斤米和糖的钱,借口说这是做米糕挣到的钱,

    还顺便说了明天再借一百斤米做米糕。

    老丈人一家以前穷惯了,加上上饶村收获不错,家里攒了两千斤大米,一千多斤玉米,甚至有些米都放了两三年。

    张桂芝一开始看到钱后,说话都有些结巴,询问林正阳真的挣到钱了?

    说实话,林正阳很想有机会跟老丈人说一下,可以在农闲时去县城摆摊卖土特产,绝对可以挣到钱。

    但他也知道老丈人是一个保守的农民,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做生意有着天然的抗拒感。

    如果直接提出来老丈人是不会轻易同意的。

    他在思考着能不能先跟丈母娘说摆摊的事。

    让丈母娘在老丈人耳边絮叨絮叨一番,或许能改变老丈人的心意。

    还在思考着,丈母娘再一次问起来:“正阳,你是说这钱是卖米糕赚的?”

    林正阳笑了笑说道:“对,阿妈,一共70斤全都卖完了。”

    “他们都觉得好吃,还要100斤。”

    这时,李明峰从外面走进厨房,听到林正阳后面的话,然后问起来:“什么100斤?”

    “阿爸,我打算明天要做100斤米糕。”

    李明峰先是一愣,随即皱了皱眉头说道:“100斤米糕?做来干嘛什么,有人办席酒?”

    “阿爸,你知道我今天的50斤米糕挣了多少钱吗?”

    林正阳一看,现在时机正好,可以把摆摊的事情说出来。

    “多少?”

    “70斤米糕,我一共卖了15块钱,加五斤粮票。”

    李明峰眼睛瞪的老大,质疑道:“怎么可能,一斤米糕能卖三毛钱?”

    林正阳知道空口白牙的解释没有用,直接掏出口袋的钱,将所有的钱捧在手上。

    当一堆一毛两毛的毛票出现在林正阳手上的时候,李明峰夫妇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震惊。

    “刚才我还给了阿妈十块钱。”

    “阿爸,阿妈,跟你们说实话吧,其实我是去县城摆摊挣的,不是同学办席。”

    话音刚落,听到女婿是去县城摆摊的他脸色一变,声音陡增道:“正阳,这可是投机倒把,被逮住是要坐牢的!”

    听到老头说会坐牢,丈母娘也急了,急忙说道:“正阳,你可不能犯浑啊,这种事真不好说,可是很严重的,如果你进去了素华该怎么办啊!”

    林正阳见李明峰夫妇反应有点大,当即解释道:“阿爸,阿妈,只不过摆个小摊儿卖点米糕而已,算不得投机倒把?”

    接着林正阳解释了一番,把之前跟李素华说过的话跟老丈人和丈母娘说了一遍。

    李明峰听完后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说道:“那也不行,虽然现在能卖,万一政策改了呢,你就可能会被抓住了当成典型了!”

    “阿爸,我现在已经不考大学了,只剩下两条路,要么留在家里干农活,要么找关系进工厂。”

    “我家这次分地一个人才分了不到三亩田地,怎么能养家,另外进工厂也不是这么好进的,不管怎么样,我都不想素华跟着我受苦。”

    接着林正阳再次说道:“米糕这种东西能做出很多口味,好吃不贵,成本还不高,再说了,就算是政策改了,县城不让摆摊,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所以我想继续。”

    听到林正阳的话,看李明峰的表情,似乎有所松动,沉默良久开口道:“可以试试看。”

    “嗯。”

    “不过你还是要小心,如果不让卖了,就别卖了!”李明峰叮嘱道。

    “好嘞!”

    ……

    晚饭时,在餐桌上说起了林正阳上县城摆摊的事。

    这个事震惊了其他不知道的人,特别是三位大舅哥,惊讶得张大了嘴。

    毕竟从考大学一下子转变到街头摆摊,不可谓不惊讶。

    “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交通工具,一百多斤的东西要一个人挑到县城不是简单的事!”

    当家里其他人问起有什么困难时,林正阳说了路程的情况。

    大舅哥李海军点点头,说道:“也对,不是每天都有人上县城办事,不能都搭顺路车。”

    “自行车能搭的东西不多,否则就能骑自行车了。”

    “所以我去县城问了走货郎,看看有没有二手的三轮自行车。”

    二舅哥李海山趁机插一句:“我可以帮着正阳借一辆牛车,能借个三四天吧。”

    “二哥真能借到?”李素华知道丈夫正愁交通的事,听到二哥有办法,立刻说道。

    “耀强他们家的牛已经空出来,他们家人多,地早就翻耕完了,可以有个三四天时间。”

    上饶村分田政策实施下来后,村里的牲畜也进行了分配。

    如果抽签抽到牛这类的牲畜就要放弃一些田地,有些村民愿意,有些村民才舍不得放弃能多这些田地。

    “老二吃完饭就去帮正阳借,让他一个人挑这么多东西上县城,不得累死啊!”

    李明峰直接把事情定下来。

    林正阳看到老丈人的态度转变着实是吓了一跳,甚至有些感动。

    前世他因为去提亲的时遭到老丈人和大舅哥们的冷脸色,产生了误解,有隔阂,后来就很少去接触娘家人,节日都不跟媳妇一起回娘家。

    现在经过几天的相处下来,大概是因为现在的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灵魂,很多事情都能看出来了。

    才会觉得老丈人一家都还挺好的,对他冷脸不过是为了妹妹。

    像陆村这么穷的村子,嫁过去是要吃苦的,而且丈夫还一心想考大学,不怎么做家务。

    现在终于有要干事的念头,态度当然有了转变。

    晚饭后,李海山果然把牛借回来。

    这年代,牛可是珍贵的生产力,一头牛的价值不是体现在钱上面,能提供给一家子很大的帮助。

    “我尽量跟耀强说了,可以借四天,不过需要你按时给它喂养草料。”李海山交给林正阳前交代了。

    “二哥,我会注意的,交通工具的事也就这两天解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