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紫微宫 > 《紫微宫》第十三章:流民营内收亲兵,朔州城外发瘟疫。

《紫微宫》第十三章:流民营内收亲兵,朔州城外发瘟疫。

    “参见太子妃殿下!”余思乐弯腰行礼道。

    “免礼,赐座。”尔剑眉端坐着说道。

    “你们余家的人找我干什么?别忘了,我姓尔啊!”还没待余思乐坐下,尔剑眉就发难道。

    “可您同时也是承天的母亲啊!”余思乐笑道。

    “承天也是你叫的?哦,我忘了,你现在是朝廷册封的永安公主,不算是余家的人了,应该改姓郑了吧?”尔剑眉冷冷的说道。

    听到尔剑眉戳中了自己的心事,余思乐不禁脸红,却还是忍着说道:“太子妃殿下,我今天来是为了跟您讨论晋王殿下遇到的麻烦来的,您如果想羞辱我,日后再说好吗?”

    “笑话,我儿英明神武乃皇室诸王之冠,能有什么麻烦?”尔剑眉依然不依不饶的说道。

    “据宫中消息,朝廷会派出一位大臣前往前方议和,议和一旦成功,您让晋王殿下如何自处?”余思乐说道。

    “什么意思?”尔剑眉审视的问道。

    “晋王殿下在山西得罪了很多人,眼下他也只是暂时击退了罗刹、鞑靼联军,一旦议和成功,谁还会记得他的功劳?”余思乐缓缓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尔剑眉一时想不明白只好问余思乐。

    “我听说鞑靼派出了一位公主,可让晋王殿下和她联姻。”余思乐徐徐说道。

    “那你怎么办?这么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尔剑眉疑惑的说道。

    “我……只要晋王殿下好,我一切都可以。如果太子妃殿下觉得可以,我和您可以共同写一封书信送到前线去。”余思乐忍着心痛说道。

    事后余思乐回到余府,余志忠对她说道:“你的心上人你也救了,现在也该救救我们余家了吧?”

    元化元年十二月十六日丑时

    “别讨论了!我去!”郑承天忍受不了这场讨论变成无休止的争论,一锤定音道。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殿下还是留守较好。”子房先生劝道。

    “之前打过那么多仗怎么不说呢?谁说一定要歼灭援军?擒贼先擒王!把他们的几个头抓住让他们群龙无首也可以嘛!到时候就跟他们讲和,老这么打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郑承天得意的说道。

    “可是王耗子已经去太原了,殿下身边没有个贴心人也不行啊!”子房先生一脸担忧的说道。

    “先生还记得之前跟我讲的故事吗?去流民营!”郑承天走出朔州总兵府说道。

    “晋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由袁洪训练的七万流民军跪倒在郑承天的面前。

    “你们都是新军,没打过仗,打仗打仗,先得要学会守才行,你们跟着庐总兵和佟将军一起守城吧!不过这次我要从你们当中选一批人充当护卫随我前去偷袭罗刹国援军。”郑承天笑着说道。

    “选我!选我!选我!”一个个流民踊跃举手说道。

    “你们当中有个人是出名的大孝子,有多孝呢?父亲死了,母亲让他卖了弟弟安葬父亲,他十三岁,他弟弟十岁,他把自己给卖了,把钱给了弟弟,叫弟弟带给母亲。不过他很聪明,他把自己卖给了军营,他说他要为国血战,这是我到太原后听袁军门说的,当时我还没下达招募流民充军的命令,但官府还是按照流民的标准给了他家粮,这个人叫‘京兰’。”郑承天环顾四周说道,“京兰,你母亲和你弟弟现在过得怎么样?”

    “草民京兰叩见晋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草民跟着殿下一路作战,现在已经是百夫长了,官府发的赏银草民都寄回家了。俺娘叫俺村里秀才给俺回信,直夸俺有出息,还说叫俺弟也跟着一起当兵,报效国家。”京兰出列说道。

    “好!你带领你的本部一百人再由你选四百人当我的亲兵卫队,就叫‘报国军’吧!”郑承天笑着说道,“庐总兵,就将‘流民营’改编为‘忠义营’吧!由您亲自指挥镇守大同。”

    回到总兵府内,子房先生盘算道:“现在庐总兵已有十万兵马了,殿下准备留多少人守卫朔州城?”

    “神机营一分为三,大同、朔州各留一万,我再带一万裘誉闻跟我一起走,神武营和天机营共十万人马由佟军指挥。”郑承天细细思量着。

    “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还应该再想想。”子房先生在一旁提醒道。

    “升袁洪为山西总督,升洪道全为署理布政使,升佟军为朔州总兵,子房先生为晋王府长史留守太原吧!”郑承天不紧不慢的说道。

    “谢殿下恩典!”洪道全和佟军随即附和道,感激的望了这个平平无奇的老者一眼,他们又哪里知道其中的厉害呢!

    “报!禀晋王殿下,太原、晋中多地爆发瘟疫,卑职一路传信,朔州城外也有灾民,袁军门说:‘流民恐一时无法编练成军’。”一名小兵赶来说道。

    “只怕是有人在暗中使坏啊!”子房先生在一旁提醒道。

    “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让温抚台他们按《温疫论》的法子先安置灾民。”郑承天边走边说道。

    “刚才那个老先生,我认得。”走出城京兰骑上马后对郑承天说道。

    “你认得?”郑承天疑惑的问道。

    “我爹死的时候我们家身无分文,我又不想听我娘的卖了我弟弟,就带着我弟弟京岳上街去乞讨,结果那个叫田过的总督的马车把我撞翻了,碗也摔碎了,我弟弟气不过想上前去理论,我拦住了他,结果马车上的人下来就要拿鞭子抽我弟弟。这时一个骑驴的老头走了过来,跟那个什么总督说了几句,就带我和我弟弟去酒馆喝了几口,他对我说让我去参军,说山西马上要打仗了,朝廷要派个亲王下来,现在这年头只有参军才有出路,给了我一封信叫我给那个袁军门。后来,我就进军营来了……”京兰漫不经心的说道。

    “原来如此!”郑承天在心里暗自盘算道,难怪袁洪会跟他说起这个京兰的故事,原来就是经过子房先生引荐参军的。

    “为什么之前你自称‘俺’,现在又自称‘我’呢?”郑承天不禁问道。

    京兰挠了挠头说:“因为跟着俺的大多都是我们同村人,虽说在军营里读过几天书,但还是叫‘俺’顺口些,跟殿下私下说话嘛就得小心点!”

    “你们很怕我?”郑承天笑着问道。

    “不怕!殿下只会杀那些当官的和那些鞑靼狗罗刹狗,不会杀我们老百姓。”京兰诚恳的说道。

    “说的好!五日之内,赶到乌兰察布打埋伏!一路上二十天的干粮应该就够了!驾!”郑承天骑着快马赶道。

    与此同时的京城内,原山西总督田过和原山西巡抚谭攀栋正在四处跑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