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西村往西 > 第三十四章 家乡的变化(1)

第三十四章 家乡的变化(1)

    确实电话的接通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一些变化。

    首先人们不在通过写信这种低效率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去了解对方。

    如同之前的电视出现,不在依赖某天有外面的人进村,并大声的告诉大家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通过电视有机会了解到外面更多的时事。

    现在这个电话则能够让村里的人们通过它,倾听相隔几千公里之外的声音,它打破了这种距离感。

    村里的人们首次面对这个机器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的,尤其是接通后第一次突然来电的铃声,大家的反应确实有点滑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电话响铃给吓的一机灵。

    比如李奶奶,她每次听到铃声都会紧张的大喊大叫黄九妹的名字。

    电话就这样被杨明带到了李小远的身边。

    两个同村好友时隔几年未见,免不了一起回忆以前共同经历的事情,比如一起在李小远家二叔看电视的场景。

    如果说电话对村里的人来说是第二件奇事,那么第一件奇事便是电视接收器。

    电视接收器是早于电话首先出现在村里的,它是由几根简易天线组成,王字形是它常见的形状,材料是铝,同时跟它连接着的是一个有几寸大小的盒子构成,打开盒子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块简易的电路板,这应该是最核心的部件了。

    它们都被高高的悬挂在竹竿上,并超出房顶。这东西很敏感,灵敏度超强,可接受效果不怎么好。

    电视画面有时候都是重影,像一位有高度散光的人的视觉效果。

    对于天线的敏感度无可挑剔,只要方向不对或竹竿被动了一下,它都会不留情面的给电视做出不敬人情的调整。

    信号不佳大多属于方向不对,所以就有必要去摆弄方向,寻找最佳方位了。对此说明书都有详细的解释。

    如果遇到大风天气,那么就只有作罢。

    在农村想要征服自然这还是很难的,看天吃饭的农耕时代还没有过去,对于电视他们也只能祈祷好天气天天有。

    对电视接收器的了解和方向的把握,李小远可是专家。

    当信号不好的时候,屋里的大人们会发出各种不同分贝和频率的哀叹声。

    此时,李小远都会去对竹竿做轻轻的微调,屋里的人们会大声的指挥着:“没有好,往右一点点,好好好,别动别动,过了过了,往左摇点点!”

    李小远有时候仰望星空、白云或刺眼的太阳。

    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天空,他都得轻轻的挪动着竹竿。有时候需要转动来调整方向,有时靠平移来回移动寻找方向。

    在奶奶的双眼没有完全失明之前,她对每个来家里看电视的人都会亲切的问对方:“吃饭没?”并时常会问旁边的人:“电视里的人,他们吃饭了没有?他们饿不?”大家听到这么问都会笑的合不拢嘴。

    显然,奶奶对这个只有十几寸大小的电视屏幕,每天不管何时打开都会看到人们在里面,但对此她不感到有多么的神奇,她更感兴趣的是每天看到他们都是很少吃饭,有时候甚至连续几天都不见着他们吃任何东西。

    李爷爷跟李奶奶则不同,他从来都不会理会来看电视的人们,如果来的人礼貌的问他,他也会礼貌的回一句,仅此而已,便很快离开客厅。

    有时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翻阅着不知从哪儿拾来的旧报纸,一张一张,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有时他会把看到的一些新闻事件说给奶奶听。

    如果不把自己关在屋里,他会把自己流放在山沟里看田水,让自己囚禁在深山老林中。

    他也许会像在自己的房间里看旧报纸一样,一棵一棵树或者一株一株小草的看下去,有如一位博物学家在野地里寻找新物种一般。

    “现在家里面的电视接收器变成了天锅了呢。”杨明对着李小远傻乐说。

    “这个我知道,两年前回老家参加爷爷葬礼的时候,我看到钱万军家房顶上安装了一口小天锅。”李小远向杨明投去了确定的眼神。

    “现在家里的电视可以收到几十个频道,连外国的电视频道都能收到呢。”杨明开始对李小远炫耀起来他的所见。

    吃完了饭,李小远把杨明带回宿舍,自己便拿着电话单出去打电话了。

    他在一处空旷的马路边找到了电话亭。那电话亭好像在此等了他好久似的,门开着犹如张开双臂,等待李小远拥抱她。

    他把磁卡插进去,拨通了号码。

    通了,没有人接。

    李小远把电话挂起,搓着手,时不时的用嘴对着双手吐着热气。

    一月份的广东还是有点冷,这让他本能的收紧衣领,缩紧脖子。他本能的向四周看了看,路上行人稀稀落落,有几对恋人在寒风中卿卿我我,他们像是四个火球一样朝李小远滚滚而来。

    他的目光很快越过了他们,如同越过一个障碍物一样。

    在马路的对面是几个小电影院,都是些双层小民房,在电影院的门口,都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根凳子,凳子上坐着用毛毯裹得严实的,一个个冷得全身发抖的老人,有的还不停咳嗽。他们凳子下面放着一个烧碳的火盆,火盆的热量随着寒风飘散。

    李小远再次的拿起电话,拨了号码,电话通了,但还是没有人接。

    他下意识的看了看手表才八点钟,就在他准备要挂电话的时候,耳边却响起了熟悉的声音,他赶忙把话筒紧紧贴着耳朵。

    李小远本能的轻喊了声:“妈。”

    “你是谁?”黄九妹问,她竟然没有听出自己儿子的声音。

    “是我,李小远。”天冷,李小远说话的声音有点发抖。

    “哦!是小远啊。你什么时候回家呀?你都几年不回来了哇。”黄九妹平淡的问。

    “我明年回。”李小远知道自己有可能兑现不了回去的承诺,但又不得不这样说。

    “你回家呆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把婚结了哇?”黄九妹在电话里问。

    “我这边暂时不能回去,等我把杨明带出来,我就回家。”李小远轻声细语的说,仿佛怕惊动了谁。

    “好!你这边先带带杨明。你看看今年苗年节能否回来家呆段时候啊?”黄九妹没有责怪儿子,她知道现在马上让他回来,确实不现实。

    “妈,你们还好吗?奶奶身体咋样?”李小远听到一旁奶奶一阵急促咳嗽的声音。

    “家里很好!”黄九妹很平淡的回了一句。

    母子双方手拿着电话听筒,停顿了片刻,双方都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境地。

    “妈!我挂了,保重。”

    ‘嘟嘟.......’——李小远先挂断了电话。

    “挂了?”李奶奶在旁轻声问。

    她身上披着一件粗布大衣,身体岣嵝,时不时的咳嗽。

    “妈,回屋睡觉去,客厅冷。”

    黄九妹把电话放好,把李奶奶搀扶回房间躺下,盖上被子,转身把灯关了,自己回到了屋里继续绣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