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年小帝师,吓坏朱元璋 > 第13章:朱元璋真是朱老板,我们上行下效而已!

第13章:朱元璋真是朱老板,我们上行下效而已!

    李景隆话音一落,徐增寿和常升直接就瞪大了眼睛。

    就连孟浩在听到这么一句话之后,也是心中的好奇心,小小的动了一下。

    孟浩也不是历史专业的高材生,他对历史的了解,也就是因为对历史有兴趣,所以比一般人懂得多些而已。

    他倒是知道,朱元璋为了提高税收,就搞了这条青楼一条街。

    但他身为皇帝,而且还是明着重农轻商的皇帝,自然不可能自己当这个老板。

    在他看来,无非就是指定商人开办,然后再给予一些宽厚的条件,实现加大税收力度的目的罢了。

    可就李景隆的话来看,好像朱元璋指定的商人,就是他朱元璋自己!

    想到这里,孟浩就饶有兴致道:“难道你知道什么内幕?”

    李景隆并没有立即回答孟浩的问题,只是看向常升和徐增寿二人,再次问道:“你们知道吗?”

    徐增寿焦急道:“我知道什么呀,我又不是我爹的嫡长子,我哪能知道这些?”

    常升也跟着说道:“知道你是曹国公嫡长子,是陛下的亲外甥孙,你和陛下的关系更近,你知道的更多,行了吧!”

    “别卖关子了,再耗下去,姑娘们可就来了!”

    “......”

    孟浩看着李景隆这似有得意的模样,瞬间就知道他突然问这么个问题的原因了。

    他就是为了告诉他孟浩,他李景隆才是几人之中,身份最高贵的那一个,他李景隆能帮上的忙也最多,分得的利润也该是他们几个之中最多的。

    想到这里,孟浩也只是笑而不语。

    其实,他昨晚最先想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李景隆。

    要知道现在是洪武之初,距离李景隆当‘大战神’还有好几十年呢!

    现在的李景隆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他舅公朱元璋的看重,是功臣二代之中,最先得到将军官职的人。

    不久的将来,朱元璋还会让他全权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防止官商勾结与官员从商,就像防贼一样的主。

    他能让李景隆负责茶马贸易,足以见得他对李景隆是多么的器重,多么的喜爱!

    这就是孟浩第一个想到他的原因,毕竟对他孟浩来说,李景隆在洪武时期前途一片光明就够了。

    至于他在永乐时期的悲哀,那就关他孟浩屁事了!

    想到这里,孟浩也只是淡淡一笑,只觉得李景隆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但也不得不说,他还真想听听洪武大帝的八卦内幕。

    而此刻,

    隔墙之后的朱元璋,听着李景隆说的大实话,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里,却有了明显的红血丝。

    “兔崽子,”

    “为了在这孟浩面前彰显你身份的特殊,你竟然把你舅公给卖了?”

    “好,老子没白疼你!”

    “......”

    想到这里,朱元璋直接就咬紧了后槽牙。

    也就在此刻,李景隆又立即开口道:“其实,我还是很理解陛下的。”

    “我大明建立在被蛮元蹂躏百年的废墟之上,就连当初兴建这应天城,都请一位富商出了钱。”

    孟浩听到这里,也只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位富商其实就是沈万三,只是朱元璋对沈万三做的事情,着实是有些不光彩,所以李景隆也只能说是‘一位富商’。

    李景隆继续说道:“所以,陛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就开设了这十五家青楼,为了节省开支,他还请人挂名明面上的老板。”

    “如此一来,朝廷收了明面上的税,他也赚了老板该赚的钱!”

    “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穷字,还是为了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在我看来,陛下建立青楼豢养官妓,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一则,我大明初建,刀兵刚刚入库,建立青楼以销兵革之气,于轻烟淡粉之中。”

    “与此同时,也以柔远之道,彰显了我大明的开国气象。”

    “但陛下为了杜绝官员奢靡,也明令禁止官吏来此!”

    孟浩听到这里,也只是嘴角轻轻一扬。

    或许朱元璋开设青楼是出于无奈,也是真的想赚富商巨贾的钱的同时,也杜绝官员的奢靡之风。

    但这禁止得了吗?

    如果真禁止得了的话,他们这些便衣子弟,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也就在孟浩如此思索之时,李景隆又继续说道:“二则,就是为了促进繁荣了。”

    “宋朝王安石变法时,为了提高国库收入,实现了国家‘官卖酒’制度与青楼结合的方法。”

    “大体上说,就是青楼女子卖酒,极力吸引富贾士绅到青楼消费,让王安石可以从百姓手中收回青苗钱。”

    “我大明建立之后,陛下建立这富春院和十四青楼,就有效仿王安石之意。”

    “史料还记载,‘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就是说管子为了增加收入,首先开创了官妓制度。”

    说到这里,李景隆又看向皇宫的方向,还向天拱手道:“陛下此举,不过是效仿两位先贤罢了!”

    孟浩听到这里,也对这个未来大战神表示刮目相看。

    他为了彰显自己的特别之处,卖了朱元璋不说,还直接与先贤挂钩,瞬间就在语言上提高了朱元璋此举的档次。

    还真是卖朱元璋的同时,还强有力的夸了朱元璋一顿!

    想到这里,孟浩只觉得朱元璋看人还是很准的,他做生意就是比当将军强。

    但朱元璋老了之后,看人就不准了。

    他看错了朱允炆,朱允炆又看错了李景隆,让一个贸易人才去当元帅,他不当‘大战神’还能怎么地?

    当然,李景隆是真的作战不行,还是有意放水,还有待考证。

    不过,就凭他李景隆的这番言论,也足以证明他孟浩看人很准。

    他首先把李景隆拉下水的决策,绝对错不了!

    不仅是他身份特殊,更是他这个人在这方面确实有能力,是一个有力的助手!

    “原来如此,没想到陛下这么不容易。”

    “看来这地儿,我们以后也要少来了。”

    徐增寿和常升先后开口道。

    由于李景隆谈吐得当,他们不仅没有嘲笑皇帝开青楼,还都觉得他不容易,甚至还开始自我反省了起来。

    孟浩有着六百多年以后的思维和见识,自然对皇帝开青楼这事,表情强烈的嘲讽。

    但他明面在上,也只有选择不夸赞,也不贬低,权当没听见。

    想到这里,他直接开口道:“如此说来,我们以后请人挂名老板的行为,也只是上行下效罢了!”

    也就在此刻,空灵的脚步声,接连从外面走廊传来。

    与此同时,几人也话锋一转,全部与正事无关!

    而此刻,

    隔墙之后的朱元璋,也不再耳朵贴墙,只是他的表情却阴沉到了极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