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百年小帝师,吓坏朱元璋 > 第24章:读朱元璋开办的大学,上孔老夫子的课!

第24章:读朱元璋开办的大学,上孔老夫子的课!

    马皇后看着在这个时候自称为‘朕’,还只是一脸严肃,并未明显生气的朱元璋,也只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让他把气撒出来!

    如果不让他有气当场就撒的话,这名学子和学子的父亲,很可能就小命不保了。

    别说是马皇后了,但凡是个稍微和朱元璋说得上话的人,就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自称为‘朕’。

    其实,气得破口大骂的朱元璋,并不是最可怕的。

    只要犯错之人认错态度好,事后再喊一声‘老哥哥’,他做事情终究会留一些余地。

    可如果他玩朝堂上礼贤下士的那一套,还面无表情的自称为‘朕’,那他面前的人就离死不远了。

    想到这里,马皇后只是语重心长的说道:“重八,你跟一个孩子生什么气?”

    “哪个当爹的不想儿子好好读书,可哪个孩子又不贪玩好耍?”

    “你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比他们还调皮多了!”

    朱元璋冷哼道:“你就惯着吧!”

    “咱就吃了读书少的亏,所以咱不想咱的儿子读书少,更不想这些孩子们读书少。”

    “当年开国之时,你是知道的,咱可是勒紧了裤腰带对刘夫子说,什么都要省,唯独这国子监不能省!”

    “可这些兔崽子倒好,竟然翻墙逃学,这不是伤了咱这个君父的心嘛!”

    紧接着,他又皱着眉头道:“洪武三年,咱开了一次科举,考出来的结果,你也是知道的,可以说是科举建制以来最差!”

    “咱虽然气恼,但也不怪他们,只怪那快要让唐诗宋词消失在这天地之间的前元!”

    “所以,咱直接宣布十年之内不科举,咱就是希望这些兔崽子们好好学习,将来再为我大明所用。”

    “就算他们不能考中科举,也能起到重建我华夏文风的作用!”

    “可这些兔崽子,竟然敢逃咱的学?”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再次冷哼道:“今天是咱撞见了而已,没撞见的时候,岂不是逃学的更多?”

    “咱今天非要抓这么一个典型不可,就把他和他爹抓过来当众打板子,看谁还敢逃学!”

    马皇后一听这话,悬着的那颗心,直接就放了下来。

    因为她家重八已经重新自称为‘咱’,还承诺只是当众打板子!

    也就在马皇后成功救下这对父子的性命之时,毛骧就赶紧跑来道:“陛下,臣不认识那孩子,但那孩子应该认识臣。”

    “那孩子看见臣过去之后,直接就跳回去了。”

    朱元璋只是眉心微皱道:“兔崽子,跑得还挺快。”

    话音一落,他就昂首大步走进了国子监的大门。

    马皇后看着这一幕,也只是无奈的淡笑着摇了摇头,就跟着走了进去。

    但与此同时,她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在她看来,这些十多岁的少年逃学的原因,或许还真不一定就是贪玩好耍。

    “会不会,是国子监的老师们,教学的方式有问题?”

    “......”

    也就在马皇后如此思索之时,孟浩才开始向‘公卿大夫’子弟专用学区而去。

    孟浩虽然是今天第一个进入国子监的学生,但他来这么早的目的,还真不只是为了来上学而已。

    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旅游’二字!

    要知道前世去这样的名胜古迹,要门票钱不说,还只能看一些残垣断壁,以及修复过的‘古迹’。

    所以,他必须要在入学之前,好好的参观一下,华夏历史上的最高学府!

    孟浩游览完这座朱元璋建都应天之后,就立即重建于鸡鸣山下的最高学府后,也是颇为感触。

    他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朱元璋这个出身为底层雇农,读书不多的皇帝,对国家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用心程度。

    开国之初那么穷,就连重建应天城,都需要沈万三出资。

    可他却在修建国子监这个项目上,花了那么多的钱,真就是勒紧了裤腰带在干这件事情。

    这里规模之大,完全不亚于现代都市的顶级学府。

    恢弘大气的殿堂式建筑,加上典型的园林景观,足以彰显天朝上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国子监兼具‘学府’和‘衙门’两个功能,这里既是全国学府的总管衙门,又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学府。

    这里一共有三大学区,分别是公卿大夫子弟学区、富民子弟学区、藩属国学子学区!

    每个学区都有自己的教室和宿舍,以及供学子瞻仰的孔庙,配套可以说是相当的完整。

    只可惜,这足以供一万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学生人数却只有千人而已。

    这一千学生由大多数公卿大夫子弟,和部分富民子弟,以及极为稀少的藩属国学子组成。

    孟浩了解完当前的学生身份和数量构成之后,也有了自己的‘观后感’。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学子的身份和数量构成,足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当前国情!

    也就在孟浩如此思索之时,他就听到了常升的声音。

    “大哥,”

    “我们不是说好的早点来读书吗?你们现在才来?”

    孟浩随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公卿大夫子弟学区之中,他们的教室所在。

    孟浩抬头看了看写有‘甲字学舍’四个字的,类似于前室教室门牌的木制竖牌,脑子里瞬间就涌现出了为数不多的相关记忆。

    相比于青楼一条街等娱乐场所的相关记忆,这里的记忆真就是少之又少。

    但这为数不多的记忆,也足以让他对这个班,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说这个班的规格,是除了皇子学院‘大本堂’之外,规格最高的班了。

    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的爹,不是公侯伯爵,就是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

    不仅亲爹得满足这个要求,儿子还得是嫡长子才行。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

    像徐达、李文忠、常遇春这样的顶级功勋,也可以两个儿子一起进入这个班读书!

    像他孟浩这种,亲爹只是正三品文官,还没个爵位的学生,只能和没爵位的六部尚书家的嫡长子一起,坐后面的位置去。

    孟浩看着迎面走来的常升道:“我早就来了。”

    “这不是因为以前来的次数少,熟悉一下环境嘛!”

    常升赶忙说道:“赶紧进来,高老的课已经上完了,接下来是孔老夫子的课。”

    “你不来还好,他要是知道你来了还迟到,他得骂你老半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