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这样的三国 > 第四章:河东太守董卓前来救驾

第四章:河东太守董卓前来救驾

    也让刚刚下山的队伍畏惧的停下了脚步。

    而他们的突然出现,也同时激起了刘辩不好的回忆,他想起了宫中的血腥场面,想起了身边的熟人一个个凄惨死去。

    他像陷入噩梦的少年一般,在梦中大声呼喊着萧申的名字,正在寻找那个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人。

    萧申伸手抱他,发现他身子僵硬,不停颤抖,连忙用力将他从马上拉了下来,又抱下刘协,将他们一起揽在怀中。

    “不用怕,不用怕。”他不停安抚着,用手搓着他们的后背,刘辩薄薄的衣裳下满是冷汗。

    对于他的如此反应,大臣们无不唉声叹气。完全忽略了刘辩的年龄与遭遇,只看到他的胆怯。再与现在混乱的朝堂进行联系,然后问自己一声:大汉的希望到底在哪?

    但当务之急,还是要阻止董卓接下来的举动,说到底,他们都是汉室的臣子,无论是为了理想或是权欲,让董卓掌控天子,都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崔烈曾是太尉,不过他的太尉是花钱买来的,因为这事让他的名声一落千丈。

    而且在汉灵帝死后,他就被边缘化了,大将军和袁隗根本不愿用他。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刷一下存在感,作为一个能花钱买官的人,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和对权利的欲望。

    看向不远处的董卓大军,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如果他能阻挡董卓,即使袁隗不喜欢他,至少也会给他一个公卿的位置,他就能重新回到朝堂之中。

    只要进了朝堂,之后的问题就可以见机行事。

    他走向刘辩,躬身说道:“陛下勿忧,臣这就让董卓退兵。”

    他并不傻,知道董卓带着强兵而来是为了什么,即使他还是当朝太尉,没有部队在手,也很难阻止董卓的行动。

    可他还是愿意一试,万一成了呢?

    他一步一步走出人群,一直走了十来米,这时董卓的大军也停了下来,离他也只有十来米。

    他就站在双方的中间。

    “天子何在?”

    一声豪迈的声音传来,一道雄壮的身影在几名将官和儒士的簇拥下从中走出,这就是董卓,一身黑光铠在阳光下生辉,迈着雄健的步伐朝崔烈走来。

    崔烈只身一人按着剑拦在他们身前,放出了朝廷三公的气势,有种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的气魄。

    大声喝到:“来者何人。”

    “河东太守董卓前来救驾。”

    崔烈道:“天子在此,你身为外臣却带大军堵住天子回宫之路,所谓何来?还不快快退开。”

    “呵呵…”

    董卓轻笑一声,朝前走了两步,他走一步崔烈就退一步,气势上已完全压住崔烈。

    停住后又冷哼一声,朝山上人群扫了一眼,大声说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我昼夜赶路前来护驾,你们竟还有脸叫我让开,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这次由我来保护天子。”

    他双目一凝,剑都拔出来了一半,厉声说道:“谁敢拦我,以为我不敢杀了你们不成?”

    这话一出,崔烈连看他眼睛的勇气都没了,他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太多的生生死死,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吓唬人的,现在的董卓明显是来真的。

    他用足了最后的勇气,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你等着,我去请示陛下。”

    然后灰溜溜的退了回来。

    董卓冷哼一声,将半截剑收了回去,就站在原地看着对面。

    崔烈这次真的是颜面扫地,回到队伍中就当起了小透明。

    其他人则是各有说辞,脾气暴躁的种邵囔囔着要杀了董卓,士孙瑞和卢植丁宫等则目放寒光,手握剑柄。

    刘弘杨彪唉声叹气,荀彧目不转睛的盯着萧申三人,荀攸则是低着头,摆出一副躺平无所谓的态度。

    萧申依旧轻声安抚着刘辩兄弟,主要是刘辩,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又被场中的气氛影响得有些焦虑起来。

    “守约,这可如何是好?朕不要你死。”

    天子对你的好感+20,获得积分2000。

    当前余额:6800。

    没想到这时候天子还能对他增加好感,一下就到了八十。

    身为一个诗人,被鲁迅赞为汉宫之楚声的刘辩,他的神经比常人敏感,对待身边人的死去也有更多的感触。那些人有的是从小陪他长大的,有的是进宫后认识的,虽然各怀鬼胎,却是他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人。

    他身为天子,知道自己至少性命无忧,其他人他又不熟,唯一担心的就是萧申。

    他的担心让萧申很受用,感觉到这两天没有白来。虽说他刚来时是为了利益,可接触下来还是会产生些感情。在刘辩对他增加好感的时候,他对刘辩的好感也在上升。

    “陛下放心,能要我命的现在估计还没生出来。”

    他朝董卓看去,伸手一挥。

    这动作可不是跟董卓打招呼。

    只见他的部队迅速行动了起来,狙击手各自寻找视野好的狙击点,机枪手开始布置阵地。班长们喊着闵贡的人让开,带着步枪兵一字排开,只留六名步枪兵守在萧申身旁。

    这种布阵的举动在其他人看来就像是要与董卓决一死战。

    再看萧申,他一脸微笑,不慌不忙,正和刘辩说道:“我观董卓如插标卖首,只要陛下一道旨意,杀他有如探囊取物。”

    刘辩的性子还是懦弱了些,萧申最终也没等到他的圣旨,只是在那边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倒是一旁的刘协更为镇定。

    卢植一直在他们边上,他自己骑着一匹马,本来是想让刘协和刘辩一人一匹的,可刘协还小不会骑马,就跟刘辩骑了一匹。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另一匹就给了他。

    他已从马背上下来,就在刘辩受惊吓的时候。说起来,他跟董卓也有一些纠葛,当年黄巾战场上替代他的就是董卓。虽然是朝廷的任命,但董卓的战败,破坏了他在时的部署,所以一直看董卓不顺眼。

    当初也曾极力劝阻何进,奈何何进不听,以至有今日之祸。

    刚才崔烈退回来时,他本想着忍一时,等回到宫中再想办法。

    此刻见萧申一副决一死战的作派,他心中压抑已久的熊熊烈火也被点燃,与他一样的还有士孙瑞。

    两人对视一眼,重重的点了个头,齐齐朝着刘辩躬身道:“陛下勿忧,老臣尚能杀敌。”

    起身后手握在剑柄上,摆出了将军出征的姿态,气势凌人。

    他们的突然表态,刘辩有些反应不及,看着两人发愣,好一会才憋出一句。

    “两位爱卿真乃朝廷栋梁。”

    这句话让躲在一旁的崔烈,好不难堪,囔囔道:“陛下不可,董卓三千大军俱是百战精锐,陛下身边只有这两百余人,如何与之相抗?陛下何不先召见,我看董卓也未必有不轨之心。”

    刘辩正犹豫着。

    种邵瞥了崔烈一眼道:“但凡天下有识之士,谁不知董卓意图?当日大将军曾令他退兵,种某便是传旨之人。董卓非但抗命不从,还敢纵兵威胁朝廷大臣。

    在下虽以死相争,也不过使他退到夕阳亭驻扎,如今陛下流落至此,他又带兵拦路。如此行径,若还不是心怀不轨,莫非要等他为祸朝堂不成?”

    种邵厉声呵斥一番,对崔烈的观感越来越差。他本就脾气暴躁,和董卓又有私仇,看到卢植和士孙瑞纷纷表态,他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在呵斥完崔烈后,就走到刘辩跟前,跟在他身后的还有荀彧叔侄两和十几个不知名的官员,荀攸本来犹豫,被荀彧拉了一把。

    “臣等愿为陛下效死,与董贼决一死战。”

    在种邵的带领下,他们对着刘辩躬身一拜,既表了忠心,也在等待着刘辩的态度。

    刘辩此刻却是思绪如麻,六神无主,看了看萧申,又看了看刘协,然后将目光落在那群人身上。

    他想逃避,想脱离这个该死的处境,却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事。他恨自己是个皇帝,当初父皇为什么不将皇位传给刘协?这样的话,他就不用遇到这样的烦恼了。

    我不想当这个皇帝了,能不能把皇位传给刘协?这句话已经过了他的大脑,正待开口。如果让他说起去,恐怕瞬间人心溃散。

    好在萧申在他开口之前刚好有话要说,他见刘辩犹犹豫豫,这样恐怕会失去人心,这不符合刘辩的利益,也不符合他的利益。就趴到刘辩耳边低语了两句。

    刘辩的思绪瞬间又被打乱,到嘴边的话也收了回去,看到萧申的微笑,不知为何心中也镇定许多。

    转头看向那群大臣道:“朕与诸卿同心戮力,何惧一个董卓。”

    这句话其实他心里也没底,但只要出了口,也算有了态度,那些大臣心里就有了底,自己是奉旨行事,站在了正义一方。

    他们刚直起身来,就听萧申对着董卓喊道。

    “陛下有旨,传河东太守董卓觐见。”

    董卓正等得不耐烦,早就想上前去了,可让他脱离部队,他也不会冒这个险。

    只见他大手一挥。

    华雄带着骑兵朝两侧散开,李肃率领五百步兵开始向前推进。

    “怎么?董太守带着部队过来是打算劫驾吗?”

    刚走几步,萧申又喊了一句。

    董卓冷哼道:“陛下身边岂能没有大军护驾,尔等不能护卫陛下周全,还是由我来吧。”

    他不想打,和这些人打起来对他的名声不好。但他一定要得到天子,只有掌控天子,他才能走上权利巅峰不再受制于人。没有人经得起权利的诱惑,如果非打不可,那他也不介意打一仗。

    萧申和他的想法完全相反,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定会打,董卓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的任务又是保护天子,两人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从他出现在大汉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对立。

    董卓的部队离得很近,这种距离对枪械来说,无异于排好队等着被枪毙。只需要一轮炮火加机枪就能把对面击溃。

    但萧申并没这么做,他一直等到李肃的部队走了十来米才下令开火,目标也只是这突前的五百步兵。

    “打。”

    随着他一声令下,哒哒哒的枪声骤然响成一片,九挺机枪率先开火,子弹如雨点般落在那五百人身上,在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瞬间,激发出一阵阵哀嚎。

    然后他们才注意到,这五百人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成片的倒地。

    如果没有萧申那一声打。他们肯定会以为这是汉室的列祖列宗们显灵,惩罚这些权欲熏心的逆臣。

    可现在他们知道不是,他们齐齐看向萧申,他愣愣的站在那里,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战争,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心里负担很大,他需要缓缓。

    这跟他想的不像,他下令开枪的时候,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周瑜,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声令下伏尸百万,这种事无论是书上看的,还是电视上说的,都是何等豪迈。

    可他并没有,几百条人命间接死在他手上,一种负罪感莫名其妙突然袭来,让他感觉烦闷。他正试图说服自己,脑中一个个念头闪过。

    比如,杀了他们天下就不会大乱,能间接救活很多人。

    这时候枪声已经停止,董卓也愣在了那里,原本得意的笑容变成了惊讶的神情。

    然后抬头看看对面,他看到了战斗的全部过程,在这些步兵倒下之时,对面那像烧火棍一样对着他们的铁管,不断的冒着轻烟闪着火光。

    这是什么兵器?是弩箭还是别的什么?为什么能在十米之外,只用一眨眼的功夫就消灭了他五百步兵?难道真有天兵天将?

    一个个问题浮上脑海,却完全没有答案。

    “主公,事已至此,再无退让之余地,若不能掌控天子,到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莫非主公想如马腾韩遂那般四处流窜不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