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这样的三国 > 第十二章:无题

第十二章:无题

    盖勋的感动溢于言表,先帝便对他无比厚待,新君又对他如此信任,他这一生是何其的幸运。

    此刻已是老泪纵横,反手扶着刘辩:“陛下,老臣来迟了,让陛下受尽委屈,有负先帝的信任,又怎当得起陛下如此礼遇。”

    “当得起,朕没受什么委屈,盖卿无需放在心里。”刘辩说着转过身来,抬手抹了下眼角,对旁边伺候的宫女道:“快给盖卿赐坐。”

    宫女引着盖勋坐到右侧位置上,他对面就是萧申,两人点了下头。

    他们聊着宫里近来的事,从汉灵帝死后开始聊。当初何进如何逼宫,让她散去了许多宦官。又是如何步步紧逼,袁绍借着袁隗录尚书事的便利,到处假传圣旨滥杀宫中宦官的亲族,最后逼得十常侍走投无路,与何进同归于尽。

    再加上后来屠宫的事情。

    萧申一直默默听着,这段历史他还是头次听,一听就有种他们双方都是棋子的感觉。

    盖勋自然也品出了余味,但有些不敢相信,如果像他想的那样就太可怕,他看过春秋尚书,知史明事,里面这样的事情太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田氏代齐,王莽篡汉。

    他们哪个不是百官推崇,万民爱戴,要不是他们后来干的事,肯定会是名垂青史的忠臣。

    第二天早上。

    历史上的今天,刘辩会被董卓废掉,换上年仅九岁的刘协。

    但这一次,是刘辩主动召开了回宫后的第一次朝会,而身为太仆的董卓,则乖乖坐在殿中静听,除了偶尔打下瞌睡,甚至没有引起其他官员的注意。

    刘辩在朝会上宣布,这次闯宫的事情事情到此为止,除了吴匡张璋两个替死鬼夷三族,余者概不追究。

    换来了百官的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大汉万年。”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不用再担惊受怕,特别是那些军官。

    有一部分则是因为看到了天子的度量,他没有像桓帝那样杀得朝堂空无一人。也没有像灵帝那样趁机发起第二次党锢之禁,这对许多耿直的大臣来说是好消息。

    紧接着太后宣布:由太尉盖勋替代大将军,与太傅袁隗同录尚书事,辅佐天子理政。

    这对袁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可左右一看,竟无人出来反对,他不能开口,不然便有欲要专权之嫌,只能忍而不言。心中却对董卓更加怨恨。

    荀彧站在台阶上,又拿出了一份圣旨,这是他制定的充实皇宫的计划,由他来念。

    征辟天下青年才俊入宫为郎拱卫宫城。再令各郡县甄选愿意为宦官的良家子入宫。

    第一次朝会完美的落下帷幕。

    长沙,太守府。

    一道身影敏捷的狂奔着,身后是拿着一把食指粗棍子的孙坚,嘴里叫囔着:“竖子,你给我站住,让我抓到了打死你。”

    这话一出,前面的身影跑得更快了,一溜烟就从侧门钻了出去。

    门口是一条小巷,左边通往大街,右边也通往大街。他又一溜烟朝左边大街冲了出去,到街口时才敢回头,朝着孙坚招了招手。

    身后只留下孙坚的怒吼:“有本事你别回来,回来我打死你。”

    随后一根棍子朝他飞来,由于距离太远,到一半就落了地。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向左转身,消失在孙坚视线中。

    “彼其娘之,这逆子,怎么会跑这么快,气死我了。”

    气得一把将侧门摔得砰的一声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事孙策干得比李白早,而且还是从西凉带回来的好马,一匹马抵一桌酒,那酒馆老板不敢收又不敢不收,只好报到孙坚那里。

    孙坚把马带了回来,又另付了酒钱,这才有了上面这一幕。

    正准备回去,主簿程普追了过来。

    “主公,朝廷天使来了。”

    “天使?”

    一听有天使,孙坚也没心思再去搭理逃跑的孙策了,匆匆带着程普小跑着到了大堂,让人开中门迎接。

    来的是两名谒者郎中,其中一人将符节高高举过头顶,其中一人捧着印绶,由四名节从虎贲护卫着直接走进大堂站到了台阶上,他们同属光禄勋麾下,这次被卢植派到长沙为使。

    “孙坚何在?”那名谒者郎中面朝门口大声喊道。他们代表着朝廷威严,所以看起来高高在上,不可亵渎。

    孙坚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属吏作揖道:“臣孙坚携长沙一众官吏恭迎天使。”

    “上谕:迁长沙太守孙坚为卫尉,接谕后即刻启程不得有误。”

    “臣遵旨。”

    没有圣旨,只有一方印绶,孙坚双手接过,一众属吏纷纷祝贺。

    “恭喜主公荣升九卿。”

    孙坚将印绶交给程普,朝外面喊道:“来人,准备酒水给两位天使接风洗尘。”

    孙河立马带人兴高采烈的准备去了,那两人也没推辞,收起符节走下台阶:“孙卫尉,陛下还有一道口谕。”

    孙坚连忙端正仪态,那谒者郎中笑道:“陛下要孙卫尉进京时带上令郎孙策。”

    “伯符?”

    这话可把孙坚弄懵了,甚至比升任卫尉还要惊讶,天子怎么会知道他有个儿子叫孙策?还指名道姓要带去洛阳,怎么想也想不通。

    便打听道:“两位天使,可知陛下为何要召犬子?”

    “具体的我们也不知,这次陛下下旨征召天下青年才俊入宫为郎,只有令郎是指名道姓的,孙卫尉到时带上就是。”

    两人对他也客气,毕竟这场大乱之后,官员大幅调整,能站到卫尉这个位置的,至少是得陛下信任的,将来到了宫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兴许还能照顾一下。

    ……

    同一天,远在幽州的刘备也收到了被征召为议郎的通知,三兄弟无比兴奋,然后抱头痛哭,当天晚上又喝得酩酊大醉。

    这是他们这几年来最开心的一天。

    三个人说得累了,并排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一起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

    关羽靠在左侧的柱子上,嘴巴一张一合的嘀咕着,刘备杵着下巴一声不吭,张飞靠着另一侧的柱子已经酣然入睡。

    他们从征讨黄巾开始就在一起了,一路颠沛流离,短短一年多时间,几次创业几次破产,现在只能给公孙瓒打工再次积攒资本。

    人在逆境中就要屈身守分等待时机,抓住机会很关键,但默默做事同样重要。

    不过对于突然会喜从天降收到朝廷的征召,刘备完全没想到。

    议郎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好歹也是天子的秘书,虽然没什么正经事,但整天在京城里晃悠的,接触的层面就完全不一样。随便认识个大人物,捧上你两句,到时走到哪都是吃香的喝辣的。

    “翼德?翼德?外面冷,到屋里睡。”

    他伸手推了推张飞,张飞没有反应,只是将身子卷缩得更紧些。

    “云长,我们将他抬进去。”

    “好。”关羽应了声,两人将张飞抬进屋里放在榻上,又盖上了一层被子。

    刘备晚上是睡不着了。

    ……

    连绵半月的阴雨,闹得洛阳城的百姓们心都快发霉了。

    好不容易熬出了太阳,街上又热闹了起来,这时候,城外的繁华已不是一般的城市可比,而通往城内的各个城门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萧申已经搬出了永乐宫,这里是省中禁地,他同样属于外臣,新的住处也在北宫,就在东明门边上的寿安殿边上的一个院子里,这里是平时天子读书的地方。

    他带来的部队主要防守进入禁宫的几处宫门,其他地方用的还是禁军。

    寿安殿内有人工湖有亭子,占地不小,他们没事的时候就在亭子中,盖勋不时来看一眼,看看他们读书的进度,袁隗最近告病在家,少见。

    “陛下,光禄勋卢植在殿外等候召见。”

    “快请过来。”

    宫里现在的宦官主要是之前别的园林中值班的宦官,他们并没遭到屠戮,只是人不多。

    亭子里只有他们几人,荀彧一直都在,半个月的相处,他和萧申也熟了,在别人看来神秘,不过在他眼中平平无奇。只是不时总有些离经叛道的想法,骇人听闻。

    比如说弄条商业街,这是萧申在看到洛阳买东西竟然还要定点定时后产生的想法。

    卢植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人,荀彧看到他们连忙站起来,还拉旁边的萧申,萧申也赶紧站了起来。

    “郑玄(蔡邕)见过陛下。”

    蔡邕还好,郑玄可不好请,汉灵帝死后,袁隗何进不知喊了多少次,就是不来。

    “两位先生快快平身。”刘辩也站起来走到两人身前。

    他本来就喜文,这两位可是偶像级别的人物,跟卢植私交好,只是写了一封信,他们就来了。

    还顺便表奏了官职,一个是兰台令史,管宫廷藏书的,一个是大鸿胪寺卿,管礼仪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