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红颜如梦 > 第三章 偷师孔明城头戏

第三章 偷师孔明城头戏

    接下来的日子,婢女兰婷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除去如厕,任何事都不劳她亲自动手。

    每日醒来,兰婷都是用细软丝帕,浸了温水,温柔小心地为她擦脸,手和身子,而她只需大字一躺,偶尔翻翻身子。

    进食更不用她费力,饭菜肉汤统统送入口中,不冷不热,不咸不淡,不软不硬,不多也不少,美味可口至极,心中不免慨叹,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果然不假。

    只是初时她还有些过意不去,毕竟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她又不是名门千金,一个普通人家的苦逼学生,然而自己却被这么服侍,感觉好像怪怪的。

    不过才第二天,她便已经上爱上了这里。

    一天到晚都躺在床上,只觉得手里空空的,便又奢望如果有个手机平板什么的,那才真是一人一床的快乐人生啊。

    想到这儿,周身四处摸索一番,却并没有发现身旁存在什么与这个时代不符的电子产品,多少有些心灰意冷。

    转念又一想,这种躺平又吃穿不愁,还不用担心考试的日子,恐怕是要羡煞她的那些同学了,没有手机也就不觉得有什么遗憾了。

    如此,过了三日大小姐的生活,柴米儿终于觉得自己满血复活了。

    “倒不如下床看看,真实的古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好奇心驱使,她第一次不是因为如厕而下床。

    如贼人进了宝宝库,摸着一桌一椅,一花一木,纱帘帷幔,柴米儿正在惊叹古代工匠的手艺如此精湛之时,甚是惋惜,这些物件,哪怕传一件到现代,怕都是要价值万金了...

    “咦,妹妹,你怎么下床了!身子完全好了么,头还疼么?”柴守礼跳跃欢脱的进了屋子。

    看着眼前肥头大耳的玉面傻哥哥,柴米儿暗自好笑。

    十四岁上下的年纪,没有半分成熟稳重的书生气,更别说英武飒爽之姿。想到这乱世的孩童,如晋王李存勖,儿时便随父上了战场,十一岁更是进京受昭宗皇帝赏赐夸奖,托付江山,与之相比,这个柴守礼显然是被父母宠溺至极,未经风雨,可是...他竟又是柴荣的父亲,历史难道没有开玩笑么?现在真是一点也看不出他能生出这么个差点改变天下的宝贝儿子来。

    “此刻,他倒是还有些做哥哥的样子,至少还知道关心人家一下,不过自己现在的年纪,已然可做他姐姐,如果他知道了...”

    柴守礼见她不语,以为她哪里不舒服,又关切的问了一句。

    “噢,哥,谢你关心,头痛已无大碍了。”她知道现在还不是说出真相的时候。

    “那正好,陪我去院子里玩会儿吧,你不在这几日,我都无聊死了。”

    “艹,狗改不了吃屎!”

    上一秒还觉得这个哥哥多少有了些担当,下一秒他马上又恢复了孩童本色。

    “好...吧...”自己也正寻思出去透透气,顺便欣赏一下唐末庭院的景致。

    兰婷面露几分难色,但毕竟是下人,拗不过柴守礼,只好给柴米儿多穿了一件夹袄,虽是初夏,最近却细雨连连,雾气弥漫。

    “那个就是我摔下来的假山么?”柴米儿问道。

    “是了,这后院就这一座假山,远不如邢州祖宅里面好玩,而且现在爹爹娘亲不让我爬了。”

    “邢州祖宅?”想到日后自然有机会见识一番,便多了几许期待。

    两人在后院耍了一阵,想到妹妹当日从山上跌落,心有余悸,便拉着她赶紧离开了。

    头晌午,柴翁匆匆进门,见两个孩子正在园中嬉戏,便收了一脸严肃,笑着过来问话。

    “米儿,身子恢复的可好?现在有力气了么?”

    “爹爹,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就是就是,不然,我哪敢让妹妹出来陪我玩儿。”柴守礼一旁搭话。

    “哼!你上午读书了么!这么大了一点也不中用,就知道玩。”柴翁对柴守礼略显严肃,转而又关心柴米儿,“园中风大,湿气重,差不多进屋吧,午饭应该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咱们一家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坐在一起吃饭了。”

    “好,爹爹,等下我们就来。”兄妹俩齐声应答。

    柴翁便不理二人,自行步入内堂。

    柴米儿第一次和爹娘兄长用餐,看着桌上十道精致的菜肴,多少有些流口水。

    “不是说围城许久了么,物资稀缺么,怎么还能吃到这么丰盛的午餐?”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惊叹。

    四人安坐,照例要等到柴翁起筷后,他们才能用餐,尽管来自现代社会,这点礼节柴米儿还是知道的。

    席间,她感到柴翁时而眉头紧锁,有些心不在焉,便问道,“爹爹,粥厂之事,进展可顺?”

    “哦,自然顺利,城中其他大户人家也纷纷效仿,百姓们有了果腹之物,倒也闹得没有那么凶了,想必能坚持上一段时间。”

    “如此,爹爹怎么还有些不悦的样子?担心什么么?”

    “今日李太保召见,感谢大家慷慨解囊,救万民于水火。”

    “那不是很好么?”

    “只是,太保也不知援军何时会到,城外梁军现在不停叫阵,今日还遣使臣劝降,着实有些为难。”

    “爹,要我说,降了算了,好赶快回邢州老家,这里一点意思也没有。”柴守礼吃着大鸡腿,没心没肺的说道。

    “竖子,你懂什么!”柴翁重重的将筷子拍在桌上。

    “爹爹息怒,莫要着急。”

    柴米儿算着日子,此时已经是四月中旬,潞州应该不日便可获救。

    “米儿可有高见?”

    柴翁总觉得女儿从昏迷中醒来之后,有些奇怪的变化,虽然自己看不透,却总觉得她更加与众不同了。

    “父亲可喜欢唱戏?”

    “这...看戏倒好,唱戏嘛...为父并不擅长...”心中好奇,她怎么如此不着边际。

    “当然不是叫父亲画了花脸,登台扯嗓吆喝,只需您与李太保在城头演一出军民团结,决心抗敌的大戏,让梁军知道,城中物资丰饶,百姓众志成城,让他们知道潞州坚不可摧,破城绝非易事,梁军泄气便可。”

    “这...”柴翁捋了捋胡须。

    “诸葛孔明唱的是空城计,那咱们就唱一出满堂彩!”

    说着,柴米儿便将另一个鸡腿,放到了柴翁碗中。

    傍晚,柴翁笑着回府。

    “米儿真妙计,竟与太保所略不谋而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