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是贾珠 > 第8章 造访有猫腻

第8章 造访有猫腻

    贾雨村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比贾政小不了几岁,却坦然自称宗侄,对贾政直呼“叔伯”。

    贾珠听了都有些脸热,心想这贾雨村也是够拼了。

    贾政还礼,指一下身边的贾珠说:

    “这是犬子贾珠,字渊生。”

    贾雨村转动眼珠,满面春风看向贾珠,急忙躬身作揖:

    “雨村见过渊生兄。”

    贾珠顿感不适。

    见面称兄就算是个敬称,你老年四十出头,称呼我为兄,这个……违和感太强啊。

    贾珠只能作揖回礼:

    “雨村兄客气了。”

    红楼原著世界中,贾雨村貌似清高孤傲,胸怀鸿鹄之志,实际上不过是个假模假式,踩人利己的小人。

    前世有个学者,对这种类型的人,有个入木三分的总结: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在红楼原著世界中,贾雨村穷得连进京赶考的行囊路费都筹措不齐,只能寄居在葫芦庙,以卖字撰文为生。

    中秋佳节,财主甄士隐邀请贾雨村饮酒赏月。

    贾雨村旁敲侧击,向甄士隐暗示缺乏进京赶考的银两。

    甄士隐当即慷慨解囊,赠银五十两,冬衣两套,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

    按说甄士隐雪中送炭,贾雨村心中必定是狂喜不已,不说感激涕零吧,至少应该对人家的慷慨,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贾雨村却故作清高,来了个大大的装×风范。

    他收下银两、冬衣,只是淡淡道一声谢,继续与甄士隐推杯换盏,浅斟慢饮,赏月吟诗,好似这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微不足道,根本不在眼中。

    可惜这货的装×嘴脸,并不持久。

    当晚两人喝到二更,贾雨村拿了甄家银子、冬衣,匆匆回到葫芦庙,连夜收拾行囊。

    五更时分,天未亮,鸡未鸣。

    贾雨村等不及给甄士隐打招呼,便心急火燎摸黑出了葫芦庙,直奔京师赶考去了。

    贾雨村这种虚头巴脑的操性,贾珠打心眼里看不上。

    贾政招呼贾雨村落座。

    贾雨村满脸堆笑,臀部跨坐在椅子边上,与贾政寒暄几句,便开始讲述自己出身诗书仕宦之族,因家道败落,饥寒交迫,却不坠青云之志,发奋图强,为家族崛起而读书的励志故事。

    贾珠坐在父亲侧面椅子上,倒是很想听听贾雨村对恩人甄士隐的感激之情。

    但是没有。

    贾雨村讲完自己的全本励志故事,绝口不提甄士隐资助他五十两银子的事。

    红楼原著世界中,贾雨村通过贾政运作,做了应天府知府。

    在办理甄士隐失踪女儿甄英莲一案时,贾雨村用心龌龊,手段卑劣,一心只顾讨好贾、王两大家族新贵,丝毫不念甄士隐资助他进京赶考的旧恩,放过抢走英莲的薛蟠,对甄英莲落入薛大傻子之手,视而不见。

    可见贾雨村薄情寡义到何种地步。

    贾珠想起原著世界这些事,心中一声叹息,对贾雨村的反感,瞬间达到峰值。

    贾政却与贾雨村相谈甚欢。

    贾雨村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加之相貌魁伟,谈吐不俗,贾政不由动了礼贤下士的惜才之心。

    更让贾政欣慰的是,贾雨村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之外,只谈一些贾氏宗族渊源、掌故,绝口不谈春闱话题,更不提拜门之事。

    贾政顿感轻松不少。

    拜门是官场流行的双赢游戏。

    求拜者要找靠山,以便今后发展,有贵人相助。

    受拜者在官场多一个门生,意味着多了一份捧场抬轿的势力。

    贾政对拜门这种事,却没什么兴趣。

    一是自己家境富足,对拜门者奉上的贽敬,并不在乎。

    二是自己官职不高,仅仅是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没什么实权,给门生办事,还得求人下话绕弯子,麻烦得很。

    三是自己走得是袭官之路,科举入仕的人来拜门,自己脸上有点挂不住。

    贾珠却看穿贾雨村登门,绝非为清谈而来。

    红楼原著世界中的贾雨村,自恃清高,媚上欺下,是个贪酷无义,极具野心之人。

    当下这个红楼时空,贾雨村身为进京赶考的穷儒,不惜拉下脸皮,以宗侄身份来见贾政。

    要说贾雨村毫无所图,只为展示自己的高士风采,为清谈而清谈而来,鬼都不信。

    贾珠默然坐着,且听且观察。

    凡事都有终了,叙话也会意兴阑珊。

    贾雨村看似超然物外,但迟早会为自己的登门目的破题。

    果不其然,贾政谈兴渐落之际,贾雨村面带笑容站起身,从衣兜抽出一把白纸折扇,毕恭毕敬朝贾政微微鞠躬,双手呈上折扇。

    “宗侄久仰叔伯翰墨一流,想求叔伯留个墨宝,恳请叔伯万勿推辞。”

    贾雨村把握时机,从清谈转向求字,一切显得自然而然,天衣无缝。

    贾珠心中冷笑:

    这货终于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贾政写一手好字,是官场公认的翰墨高手。

    他见贾雨村拿出雪白的无字折扇,不由书兴大发,技痒难耐,微笑道:

    “拙笔不值一提,安敢献丑。”

    贾雨村再次躬身作揖,笑容可掬说:

    “叔伯翰墨名震京师,宗侄不敢奢望叔伯大幅墨宝,只能取巧,讨个扇面题字,祈望叔伯恩赐。”

    贾政哈哈笑道:

    “雨村言过其实了,几笔歪字,何谈名震京师,过誉,过誉了。”

    贾政心中舒坦得不行,笑眯眯接过折扇,喊来丫鬟,让准备文房四宝。

    两个小厮,抬进来一个檀木书几,丫鬟捧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进来,在书案上摆放好。

    贾珠顿感此事暗藏猫腻。

    贾雨村扇面求字,手法有点像前世某些人,用各种法子和高层领导合影留念。

    这些人祈求与领导合影,并不是领导长得貌美帅气,而是领导的影响力,极有利用价值。

    这些人拍了与领导的合影,便拿着合影照片,到处招摇撞骗,以谋私利。

    贾雨村登门拜访,专程祈求贾政扇面题字,大抵也是这个路数了。

    贾珠看着贾雨村入戏,又不好当面提醒父亲,便静观其变,等着贾雨村下一步的表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