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没想穿汉服啊 > 第二十八章:琴师(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二十八章:琴师(求收藏求推荐票)

    宁羽几人被警察带到了值班室,在路上大妈和少妇也没有停止争吵,让人实在头大。

    虽然有财务损失,但是警察采用民事纠纷的方式来处理,以调解为主。

    鉴于大妈和少妇的针芒相对,警察选择将二人分开进行劝解。

    期间那个男孩还把值班室的盆栽弄碎了,儒雅男人连连赔罪。

    这就是个耙耳朵。

    宁羽撇撇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办事没主见,孩子被家里宠坏了也不管管。

    不过这些都和宁羽没有关系了。

    在配合警察的调查之后,鉴于宁羽没参与并且晚上还有晚自习,所以警察要了宁羽的联系方式之后就让他回去了。

    离开了值班室的宁羽给栗子等人报了个平安之后,就回家收拾东西准备晚上上晚自习。

    被大爷大妈们一番闹腾,今天的彩排不是很完美,不过好在大家都基本没问题了。

    ……

    星期三的下午,宁羽接到了芷安发来的企鹅消息。

    之前宁羽提议,在汉服走秀的过程中添加汉文化,增强可观赏性。

    芷安也认同这个想法,所以一直在联系相关的专业人士。

    古琴协会谢先生。

    这就是芷安联系的一个专业人士。

    按芷安所说,这个人是一个多年的老琴师,是赤城古琴协会的会长。

    不仅会鼓琴,还会斫琴。

    所斫的琴在国内可是抢手货,本人更是多次被电视台采访,如扬州等电视台都有他的身影。

    宁羽在接触到汉服之后,也进而接触汉文化。

    古琴文化作为汉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宁羽也是仰慕已久。

    这次芷安让他去接触琴师谢先生,更是让宁羽兴奋不已。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周六,宁羽很早就起了,换上一身汉服就踏上了前往谢先生琴社的车。

    公交车慢悠悠的行驶在小路上,路边的竹子随风而动。

    “妈妈,你看那个大哥哥是唱戏的吗?”

    宁羽闻言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扑闪着大眼睛望着宁羽,好奇的目光藏也藏不住。

    “不好意思啊,小孩子不懂事乱说话。”抱住小姑娘的妇女对宁羽满脸歉意地笑了笑,随后低头对小姑娘说着什么。

    宁羽到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许多人看见汉服的第一反应就是戏服。

    说起来京剧里的戏服与汉服还是有一定的渊源。

    戏服可以说是汉服的活化石。

    在清朝时候,由于统治者的一些政策,汉衣冠可以说遇到了自先秦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剃发易服,让汉服传承就此出现了断层。

    不过幸好,以汉服为模板而制作的戏服得以保留,后来更是凭借社会及统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

    我们在古装剧里面所看见的古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借鉴戏服制作而成。

    不过戏服虽然有一部分的汉服特征,但是与汉服还是有种区别的。

    他们可以有交叉关系但是没有从属关系。

    “没事的,小孩子嘛。”宁羽也回以微笑,并转头对小孩子说道:“小妹妹,哥哥穿的这个是汉服,是我们祖先穿的衣服呢。”

    宁羽简略的介绍着,并且拿出手机里的汉服小姐姐的照片给小妹妹观看。

    “哇,这个小姐姐好好看,我以后也要穿汉服。”咬着手指,小姑娘细声细语的说道。

    七八岁的时候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在宁羽图文并茂的介绍下,小姑娘眼睛里放着光芒,心中已然种下了一颗种子。

    这些以后都是弘扬汉文化的接班人啊!

    宁羽心中一动,取下脖子上的玉坠,不顾小姑娘妈妈的反对,塞入了小姑娘手中。

    “小姑娘加油啊,以后也要穿美美的汉服呀。”

    “好!”小姑娘把玩着手里的玉坠,用力点着头。

    一路上,宁羽和小姑娘交谈着,愉快的气氛也感染了车上的其它人。

    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车开的再慢,也有到站的时候。

    在小姑娘不舍的目光中,宁羽挥着手下车了。

    随手埋下了一颗种子,宁羽很是高兴。

    行走在大同古镇青黑的石板街上,宁羽不停望着两侧的木房子。

    这些房子都是以前留下来的老房子,而大同古镇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镇子。

    自茶马古道时期,大同古镇就有了人影。

    不多时,宁羽到了寒门琴社。

    琴社门大开中,正中间摆着一张古琴,门口养着不少花,两侧的书架上放着古籍,茶桌上传来淡淡的茶香。

    不过里面并没有人。

    宁羽站在门口喊了几声,无人传来,到是旁边的房子出来了个人。

    宁羽连忙上前询问,原来谢先生除了此处琴社,还有一个专门的斫琴房。

    在邻居的指点下,宁羽找到了斫琴房。

    只见一个中年人用木匠工具不停修理着手里的木板,在这温度略低的秋天,也累得满头大汗。

    看着面前认真的匠人,宁羽没有出声打扰,静静地看着。

    匠人忙着手里的活,瞅了宁羽一眼就没有管了。

    在忙活了半个小时之后,那人放下手里的工具,擦着汗水望向宁羽:

    “小家伙,你对这个感兴趣吗?”

    眼神里满含期待。

    见状,宁羽急忙介绍着自己。

    “您就是谢先生吧?我是宁羽,是芷安介绍来的,找您是为了商讨中秋节活动一事。”

    听了宁羽的话,谢先生关上斫琴房的门,带着宁羽回到了琴社。

    谢先生泡了一壶茶,宁羽也正好研究过一点茶礼,这时正好用上了。

    借着这个机会,两人的关系拉进了不少。

    随后攀谈着活动的细节安排。

    在看了宁羽简单录制的彩排视频后,谢先生决定以《高山流水》作为伴奏。

    《高山流水》是华夏十大古曲之一,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列子·汤问》里面,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

    宁羽对古琴文化不是很了解,但还是听过《高山流水》的名气。

    两人越聊阅尽兴,茶水也喝了几泡了。

    虽然宁羽和谢先生相差二十多岁,但是都对汉文化有着狂热的兴趣。

    这点让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兴头一致,谢先生当即净手焚香,准备为宁羽演奏几曲。

    宁羽也乐不自胜。

    准备好之后,谢先生做在了琴桌后,双手抚琴,开始试音。

    时刻注意着谢先生的举止,宁羽的目光一刻也没有停歇。

    就在谢先生手展放在琴弦上时,宁羽的目光也移到了琴弦上。

    一时间,宁羽满脸震惊,欲言又止。

    谢先生真非常人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