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 > 007【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求追读

007【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求追读

    这对新人结婚的日子是提前算好了的,尽管对方表示要是剧组要改时间的话,他们也会积极配合。

    但李艺书想了想,还是决定不改婚期了。

    尽管他是出了钱,但两家人提前算好了日子,这改了的话,对于农村人而言,可能就不太吉利了。

    所以还是原定的三天后。

    婚礼当天肯定是几百上千人的大场面。

    正好为了避免蒋琴琴第一次拍戏NG的次数多,李艺书便在晚上找来新人跟村子里面的一些年轻男女,拍摄一些近景镜头。

    如此就算失误了,也能NG重来。

    不至于等到婚礼当天,人山人海的时候,还要因为NG的事反复折腾。

    ..........

    这天傍晚。

    村子的婚礼即将举行。

    美术指导跟灯光师开始布置现场,摄影师张继武在调整设备,场务在跟新人还有一些来当群演的村中年轻男女们,告知他们接下来拍戏的时候该怎么做。

    临时化妆间内。

    赵雪看着一身彝族服饰的蒋琴琴,那未施粉黛脸蛋,真正的应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漂亮,是真的漂亮。

    赵雪心中对这位未来的儿媳妇愈发感到满意。

    因为只有一个小小的手持镜子,蒋琴琴看不到全身,连忙问道:“干妈,怎么样?”

    赵雪竖起大拇指,赞扬道:“漂亮!我们家琴琴这身造型实在是太好看了。”

    “谢谢干妈,我也感觉不错。”

    虽然没能看到全身,但蒋琴琴觉得这套彝族服装这么好看,穿在自己身上应当是不差的。

    这是村支书托人借来的彝族专门用来结婚时穿的服装。

    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颜色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衣服上还有很多白色如云纹一般的图案,下身是长裙,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桶状,下节成细密格纹。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

    “蒋琴琴,蒋琴琴,出来准备拍戏了!”

    外面传来了剧组工作人员的喊声。

    “来了来了!”

    蒋琴琴忙不迭的对着赵雪道:“干妈,帮我把头饰戴上。”

    彝族常服的头饰,多以布为主,折叠成一个帽子造型戴在头上。

    但蒋琴琴这一套是彝族女子结婚时所穿,自然是与众不同的,以银饰包裹在帽子上,形成下窄上宽漏斗型的头饰,跟苗族的银饰很像。

    “琴琴,走慢点,这头饰好几斤重呢。”

    看着戴好银饰帽子走出去的蒋琴琴,赵雪连忙跟在后面,免得这丫头戴不住掉下来。

    “没事的干妈,这点重量不算什么,我在学校的时候,还戴过更重的呢。”

    蒋琴琴笑了笑,她是练刀马旦的,演的角色都是樊梨花、穆桂英这些。

    这类旦角的脑袋上,可都是要戴厚重“冠头”的。

    如此一来,京剧演员们脑袋承重的能力是比寻常人高的多。

    “倒也是。”

    赵雪听到这话,也是笑了笑,京剧头冠可不比这银饰轻多少,有的还要更重一点。

    .............

    “小李导,都已经准备好了,篝火也已经搭好了,群演们也都已经到齐,随时可以开始了。”

    一名场务跑过来汇报。

    这场戏是一场大戏,也是这部电影投资最大的场面,足足花了3000块。

    2000块是请村民们吃喝的钱,另外1000块是之前找人从厂里面找人订做的一些道具,诸如红伞、红灯笼等等。

    本来李建觉得没这个必要,毕竟这部电影的核心宗旨是父子情,加上本身村子这边也很支持,各家各户都出了人手来帮忙客串群演。

    那对新人夫妇自己也找了一个乐器队来奏他们夷族的音乐,还有附近村子的年轻人来配合跳他们的彝族舞蹈,是足够拍好这场戏,而且还是原汁原味的。

    但李艺书还是坚持这么做。

    倒并不是为了1:1还原,而是为了更好地在日后报名参加电影节的时候卖出去。

    如今虽然改革开放十来年了,但国外对于国内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亦或者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加上张一谋拍摄《红高粱》夺得了柏林金熊奖后,红色就成为了外国人对于国内的第一印象。

    再之后,张一谋拍的《菊豆》,也同样是以大红色为主基调。

    所以《那山那人那狗》配上一点红色的基调,还是很有这个必要的,同时这种质朴的民族特色,同样是能够带给观众别样的观影体验。

    “蒋琴琴来了没有?”

    李艺书对着身边的场务问道。

    “我通知了。你看,在那边来了。”

    场务突然指向了右手方向。

    李艺书转头看去,只见蒋琴琴缓缓的自远处款款而来,头上的银饰在轻微的晃动,长长的裙摆拖在地上,行走时带起微尘。

    “艺书哥哥,我这身怎么样?”

    蒋琴琴快步走来,到了李艺书的面前,笑盈盈的转了个身。

    夕阳西下。

    余晖照射在蒋琴琴那未施粉黛的脸蛋上,

    一对黛色秀眉如柳叶般,卷翘浓密且细长的乌睫张合着,黑白分明如秋水的双眸黑如玛瑙,熠熠生辉;高高的鼻梁,小巧的鼻翼,未涂色却嫣红如玫瑰的唇瓣,小巧的面颊正微微颔首,羞涩的看着自己。

    人面桃花相映红!

    李艺书心扑通扑通的跳动着。

    这可比他重生前接触的那些小明星美的太多了,那些网红脸美则美矣,却丝毫没有让人心动的感觉。

    难怪就连合作了那么多大美人的琼瑶,在见到年轻时的蒋琴琴后,都会忍不住赞叹其美貌。

    李艺书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很漂亮!”

    “嘻嘻~”

    蒋琴琴那楚楚动人的大眼睛,顿时笑眼弯弯,宛如天上的月牙儿。

    琼瑶曾评价蒋琴琴:轻柔似水、灵气逼人。

    不过在李艺书看来,还得再加上八个字:初发芙蓉,人面桃花。

    这十六字才能完美的描绘出蒋琴琴的美丽与灵动。

    ..........

    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

    年轻男女纷纷走上前来,围绕在篝火旁,相互手拉着手,跳着轻快的步子,嘴里唱着动人的山歌。

    乡邮员的儿子牵上了彝族姑娘的手,俩人跟着大家的步伐,边走边跳。

    当镜头推进的那一刻,二人四目相对。

    火光照射下,彝族姑娘嘴角带笑,眉眼含情,直勾勾的盯着儿子。

    噗通噗通——

    此刻,他的心在蓬勃的跳动着。

    不远处。

    站在角落处的赵雪,瞧见这一幕,心情大好的同时,也是哼唱起来。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