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 > 015【萌芽杂志社,国产纯爱鼻祖】

015【萌芽杂志社,国产纯爱鼻祖】

    北电。

    距离期末已经不剩多少日子了。

    大四的学长学姐们,都在忙着参与毕业答辩。

    大二、大三的学生们全都在四处找关系,想着去剧组跑跑腿打打杂,学习学习经验,或者演几个小角色。

    原本于飞鸿也想跟在闺蜜王倩的后面去跑跑剧组,磨炼磨练自己的演技,但是在跟李艺书的回信之中,逐渐沉迷在了跟这位笔友的精神交流。

    特别是在李艺书寄来了三页书稿内容后,更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只因为她爱惨了《情书》这个故事。

    一封阴差阳错的来信,揭开了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光这三页书稿的内容,就已经足以让打小喜欢文艺的于飞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故事。

    她看了一遍又一遍,迫切的想要知道后续的剧情。

    为此于飞鸿一连好几天寄出去十几封信,只希望李艺书能够赶紧把这个故事给写出来。

    面对发来这么多封催更信的“竹叶”,李艺书也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喜欢这个故事。

    回想《情书》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拉开了日本纯爱流的浪潮。

    而现在国内这些八九十年代的文艺女青年们,喜欢上这种纯纯的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谁让如今的国内爱情小说大都是偏现实题材,或者是琼瑶那种爱得死去活来的言情小说。

    纯爱小说这种设定,绝对能戳中相当一部分文青们的骚点。

    ..............

    6月底。

    距离高考没剩几天了,今年的高考日子已经确定,7月7日-9日,连考三天。

    李艺书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因为他印象中高考大部分都是在6月份。

    本来已经计划高考结束后,就去山城接蒋琴琴来川蜀玩的,他老妈赵雪现在每天都在念叨着干闺女蒋琴琴。

    可谁知道高考是在7月份,这一下子就戳中了李艺书有点模糊的高考记忆。

    他记得那三天的天气不怎么好,多雨不说,路上还泥泞的很,好像有好几名别校的高三学生,因为大雨的关系,错过了高考的时间,痛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现在还不太流行复习,一旦没考上,要么去读中专毕业后等着分配工作,要么就是直接不读书,家里面帮忙找工作。

    时间转瞬即逝,7月3号,距离高考只剩下4天时间了,学校高三已经全面放假了。

    不过大部分同学,都还会来学校这边,要么自习,要么听老师讲一些考场规矩,以及不要带那些物品。

    “记得考试之前都少吃点少喝点,不要在外面吃东西,这要是考试的时候拉肚子,或者频繁上厕所的话,对你们考试的状态有很大影响的。”

    班主任在台上老生常谈,好学生们自然是谨记于心,学习差的有自知之明的,诸如李艺书,自然是开始摆烂。

    “好了,你们自己复习吧,按照各科老师们说的重点考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班主任又说了几句后,便离开了教室,接下来的路,他这位带了多届高三班的班主任,已经没法子继续引领这帮学生们走下去了。

    高考千军万马,真正能过独木桥,只有百分之二十。

    去年全国报考人数283万人,最后只录取了61万,录取率只有21.6%。

    按照这个比例,他们班60多个人,最终也只有15个左右能考上,而且这还是理想状态。

    李艺书因为这几次模拟考的分数成绩很差,被班主任分配坐在角落的位置,他看大家都在好好学习,也是没有打扰,选择从后门绕了出去,准备去门卫室那边看看有没有信。

    半个月前,笔友“竹叶”来信说,她已经帮忙将李艺书寄过去的稿子,又转寄给了上海的萌芽杂志社。

    本来是想着直接往出版社投递的,但是考虑到李艺书如今没什么名气,又怕书稿在出版社明珠蒙尘,竹叶还是决定寄给当下深受青年读者喜欢的《萌芽》。

    《萌芽》成立于1956年7月,主打的就是青年原创文学刊物。

    刊登的文章不限于小说、散文、诗词等青年创作的文学作品。

    李艺书年龄符合,又是8万字的中长篇小说,写的故事又是那么唯美,在“竹叶”看来这要是不能入选,那肯定是黑幕了。

    前些日子李艺书回了信给竹叶,也不知道《萌芽》那边有没有联系对方?

    当李艺书来到门卫处,就见到门卫大爷坐在校门口的树荫下乘凉,瞥到他来了,指了指门卫室:“李艺书,你来的正好,这又有你的信!”

    “好咧王大爷。”

    李艺书笑盈盈的。

    这两个来月,他的信三四天就有一封来自燕京的信,门卫王大爷都已经熟悉他了。

    进了门卫室,一叠书信放在了桌子上。

    他走过去从中找出自己的那封信,没有选择待会去看,而是当场拆开来一睹为快。

    一目十行,李艺书嘴角微微上扬,《萌芽》那边三天前回信给了“竹叶”,不仅收下了这本书稿,还按照千字15元的价格给予了稿费。

    按照1990年国家版权局的《书籍稿酬暂行规定》,标准是每千字10元到30元之间,一些全国知名的作家,稿费还能更高一点。

    给出萌芽杂志社给出15元这个价格,已经算是很看好李艺书的作品,才给了这个中间值。

    按照千字15元来算,8万多字的书稿,李艺书总共收到了1213.53元的稿费。

    当李艺书拿出“竹叶”在信件中附带来的汇款单,看着上面的数字,忍不住感叹一声:“这年头,果然还是写小说赚钱啊,哪儿像三十年后,连混口饭吃都难。”

    要不是有一颗当大导演的梦,李艺书都想一直当文抄公了。

    不过想想《那山那人那狗》要是能够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到时候版权卖出去所带来的收益,将会是这笔稿费的数百上千倍后,也是熄了继续当文抄公的想法。

    “期待啊——”

    距离威尼斯电影节报名,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也不知道北电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还有自己的特招名额应该已经下来了吧?

    ............

    7月9号。

    高考顺利结束。

    从考场出来,李艺书就看见蒋琴琴在考场的大门口等着自己。

    “琴琴,你怎么来了?”

    看到来人,李艺书很是惊讶,之前他才跟老妈赵雪说好了,等他今天考完试,当天晚上就去山城接蒋琴琴。

    “嘻嘻,我跟我妈一块坐火车来的,她正好来这边川蜀出差。”

    蒋母是一名工厂会计,偶尔也会跟着厂里的业务员一同出差。

    这次正好蒋母要到川蜀这边的一家兄弟工厂,便把早早放假迫不及待想要来川蜀这边玩的女儿给带上了。

    “我妈知道你来了?”

    “嗯嗯,干妈知道。我是先去的制片厂,才知道艺书哥哥你还在高考,问了路就过来了。”

    “走,带你去吃火锅。”

    李艺书领着蒋琴琴直奔附近一家火锅店奔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