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蜜月度了一半,宫里来人催邓医倌进宫面圣了,挺急的。

    廖晴和李衮已经在府里腻歪了十多天了,确实应该去看看公公婆婆,就坐了马车一同进宫。

    入了宫门,破天荒地没有骑马,一前一后坐轿子入内。

    廖晴此次没有做男装打扮,是特意穿了高丽服饰入宫。现在她是实实在在李妃的儿媳妇了,对婆母自然应该恭敬温顺,穿高丽服饰,李妃心里也更高兴一点。

    李衮因着这半个多月的疯狂,出门了才觉得有点不一样,嗯,是有点腿脚发软,真是累并快乐着。

    这夫妇敦伦,实在是妙极了,以后自己去哪儿可都得把媳妇儿带着,一天也不能分开。嗯,得想个法子让父皇放人。

    李衮的大眼睛滴溜溜一转,几个主意已经上了心头。

    李衮休假,很多事情又需要皇帝亲自操心了,西北战况胶着各有输赢,一天也不能耽搁,邓医倌没有来见驾,老皇帝有点力不从心了。

    要不是为了皇嗣着想,高低不能让这小子摆烂躲清闲。

    等到李衮廖晴在大明殿双双拜倒,忽必烈见到了半个多月没有露面的小儿子夫妇俩,不禁一愣。

    李衮气度不凡,一股脱胎换骨的气势已经压制不住,扑面而来。

    廖晴一身高丽绸缎华服,五官秀美,神色温柔,成熟妩媚端庄亲切多种气质综合表现出来,就如同盛开的玫瑰,吐露醉人的芬芳。

    这两人这半个月在亲王府里是修了仙吗?什么仙法会有如此效果?老皇帝也想修啊!

    既然打了个顿儿,刚才本来要出口的气话就忘了说了。愣愣地让俩人起身。

    廖晴起身看了看老皇帝的气色,就知道老人家劳心劳力,已然有了亏空。

    她不再耽搁,恭敬地让老皇帝更衣后在卧榻上放松坐好,自己调息,开始给他调理经脉。

    内力温和地游走周身大穴,老皇帝如同泡了温泉,进行了高级“马杀鸡”,一身疲态尽去。

    有这么高级的医术滋养,老皇帝身心放松高枕无忧,渐渐睡去。

    李衮和廖晴轻轻退出殿外,一同去看李妃。

    李妃看见明显大变样的儿子媳妇,自然是满心欢喜。廖晴温柔恭敬地服侍,儿子身心舒泰,李妃是越看越满意。

    在李妃处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后,俩人拜别出宫,表示明天就会进宫为父皇排忧解难。

    当天夜晚,廖晴按住了李衮不安分的双手,不让他再“耕耘”。

    开荤了半个多月,突然没有肉吃了,李衮非常不适应。可是硬来廖晴的点穴大法他又不是没有领教过,只好安安分分睡去,左手还把廖晴的右手握着不丢。

    半夜里廖晴还是被李衮摆弄醒了,见她醒来,李衮浑身滚烫,喘着粗气低声道:“好姐姐,实在是忍不了,睡不着啊!”廖晴意乱情迷之间,已经被他攻城略地,一败涂地了。

    折腾完了,李衮总算是安心睡去。廖晴暗暗发愁,这以后如果怀孕了,就他这样一夜不空的,可怎么办呢?难道真是得整个陪房丫鬟出来?

    他敢!

    廖晴陡然有了精神,气呼呼地坐起来,心里在黑暗中冲着睡着了的李衮无声无息暗暗发狠。

    李衮熟睡中,浑然不知自己被老婆在心里面锤了个七荤八素。

    第二天一大早,李衮就早早起床复工。他亲了亲廖晴红扑扑的脸蛋,轻轻地放下了围帐,离开了卧房。

    廖晴睡足了一觉,梳洗打扮妥当,进了朝食,才不慌不忙地去宫里“打卡”。

    大明殿里臣功们惊奇地发现昨日还有点力不从心的老皇帝今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声如洪钟,中气十足,那叫一个精神!

    难道世上真有什么灵丹妙药?

    东墩亲王也伤好上朝了。父子俩一个发号施令,一个领接命令,那叫一个行云流水,配合默契。

    一众臣功又成了套上了磨盘的骡马,一刻不敢停歇。

    很多人都被这皇帝父子的混合双打打懵了。嗯,这个,现在重新站队还来得及吗?在线等,挺急的!

    以元大都大明殿为中心,巨大的无形的历史车轮转动起来,顺者昌,逆者亡。

    邓医倌在早朝结束后准时出现,深入调理了元世祖的经络。效果之好,当天晚上李妃也难得的滋润了一次。

    老夫少妻躺在床上交流了对儿子媳妇的看法,真是满意得不要不要的。幸亏没有偏见,让小儿子嫁了,不对,是娶了邓医倌啊!

    远在西北大漠苦寒之地饱受风雪摧残的皇族子弟可就没那么幸福满意啦!

    这风大雪大气温低,太阳升起来也跟没有温度似的鬼地方,哪儿有元大都元上都好!

    为着之前的乱子,大汗严禁女子出入大军,可怜蒙古血汗男儿都快被渴死了!

    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大都啊!大汗这身体,究竟还可以撑多久啊!长生天啊,发发善心,给个准信儿吧!

    一年多的打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残酷的自然环境的磨砺,又有不少人退出了。

    去他!娘的!老子不要了!谁爱当谁当吧!死在这里可就一切都完了!

    回家!

    半路退出的都被大/宗/正/府记录下来,在元世祖的小本本上划了小叉叉。

    回到元大都的皇孙们元世祖视其军功父辈出身母系势力予以册封,遣出元大都,远离了中枢。

    得到消息的剩下的皇族子孙不敢再退却,没有退路了,想坐上那个位置,想搏一搏前程,只有咬牙坚持!

    拼了!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孬种!蒙古男儿是铁打的不败之躯!长生天保佑我们的胜利!

    窝阔台汗国倒霉催的成了元世祖接班人的磨刀石,冰天雪地忙了白灾还得预防打了马血似的忽必烈的子孙们!

    额休特!长生天怎么不降下天雷劈死这些疯狗!

    ……

    李衮出马把京畿地区整治了一番,虽然天冷,可是一想到晚上回家可以搂着老婆软乎乎的身子睡觉,就充满了干劲。

    他十八岁,正是男子血气精力最充足的时候,干什么都有使不完的力气。老皇帝的经验值高,李衮的体力值高,国家机器在父子俩的快鞭抽打下高速转动。

    虽然是在打仗,但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生产效率提升了,年景反而比前两年更好了。

    一场大雪过后,救济院的粥棚搭起来了,郊区设了活人院,元大都冻毙饿死的人较往年少的多。

    快过年了,今年很多高官贵族家里过年核心的话题是:老皇帝的身体到底还能撑多久?要不要重新站队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