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好。”李衮的声音没有一丝异样,似乎是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他并不是一帆风顺地长大。幼时母妃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夜夜不敢安睡。父皇也是把他时常放在眼皮子底下,才震慑住了那些宵小之辈。

    “只有嫡子才可能继承汗位。”廖晴继续说道。“母妃得先做皇后。”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高丽人做蒙古人的皇后,谁认?

    “所以,我们必须收买人心,想一切办法,把这件事办成。”

    “自古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不爱财的。就算是不爱财,也一定惜命。总之必有可以被打动的地方。”

    “如果大汗长命百岁,母妃成为皇后,就这两条,事情就成了一半。”

    “得到汉人与高丽人的拥护,蒙古人不再反对,就成了另一半。”

    李衮笑了笑。他的女人还真敢想啊,一百岁的皇帝,古往今来,没有过。

    “好。”他点点头,温柔地说。她那么美丽,自然说什么都对。

    廖晴没脾气了。这个傻瓜到底明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呀?

    “你若成了皇帝,务必善待天下百姓,使万民安享太平。”

    李衮见她不再吭声,把她拥入怀中。她瘦多了,抱着居然有一点点硌手。他的心疼得直抽抽。

    给老皇帝保命,这个她可以全力以赴,剩下的,只能看他的了。

    日子还长着呢,权且慢慢筹划。

    “咱们进宫看看父皇母妃。”有很多事情必须李妃配合才可能成功。

    李氏家族,钱家、冯家、邓家这几家都是根基所在。万事开头难,第一步很关键。

    放心吧,都交给他。李衮暗自下定决心。

    东墩亲王再次上朝,臣公们觉得很不一样了。他也还是不说话,不怎么发言,老皇帝怎么说,他怎么做。

    可是,他的眼睛不一样,他在认真观察,仔细揣度人心,力求了解冰山下的真实情况。

    李妃在朝中本没有什么根基,但是她在后宫专宠近二十年,锋芒无人能及,一旦招兵买马,那响应者简直不要太多。忽必烈早年的妃子早死得差不多了。其他年轻点的妃子又都没有子嗣。

    一朝天子一朝臣。忽必烈之前的老臣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连真金太子的班底都快死得差不多了。新臣子和老皇帝之间隔着李衮,这不是培养接班人是什么?都是聪明人,谁都不是傻子。

    唯一的麻烦是怯薛军与蒙古铁骑都在皇帝手中,没有军权,等于毫无战力。

    然而这反而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保证了整个帝国一直处于元世祖的绝对统治下,无人可以违背大汗的意志。

    整个蒙古实行的是类似于部落选举制的“忽里台大会”选举制度。成吉思汗的子孙已经把欧亚大陆分裂为四个部分,窝阔台汗国作为曾经的嫡系,正在被逐渐消灭。

    忽必烈肯定会执着于在有生之年统一整个帝国,将反对他的敌人都踏于马下。一位意志坚定、能力超群、身体强健的继承人应该更符合老皇帝的预期。

    李衮觉得父皇母妃这里问题倒不是很大,难办的是南宋,不臣之心一直存在,大大小小的反叛就没有断过。这些宋人,非常顽固。

    他还是把这个看法给廖晴说了。廖晴简直想给他的脑袋咣咣来上几拳头。怎么,蒙古人用铁蹄侵略,完完全全就是强盗行为,还想让所有宋人都做奴隶?

    成王败寇。李衮对廖晴的辩解就这一句。

    别说是对宋人,就是蒙古部落内部斗争,也是一样的,高过车轮的男子处死,幼小的孩子成为奴隶,女人抢走,生下胜利者的血脉。

    所以你们野蛮!文明被野蛮的力量践踏,尊严毫无价值,精神被完全忽略。

    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退化成半奴隶制社会,真是历史的车轮倒退。

    这些理念李衮全都闻所未闻。

    藏传佛教有一个辩经的环节,场面激烈。在藏传佛教中若想成为佛学家,必须具备善讲、雄辩、著书三个条件。

    廖晴曾经看过纪录片里辩经的场面,印象深刻。她可得好好辩上一辩。

    她就南宋与蒙古、元朝经济政治制度、目前宋人和蒙古人、色目人巨大的社会地位落差与李衮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与讨论。

    李衮对她所说的一切觉得很出乎意料。她的脑瓜里好像塞满了奇奇怪怪的想法与言论。这是因为她的秘密的缘故吗?

    “你们只想着像打猎一样,带走成熟的猎物,留下被掠夺过的土地和生命,自生自灭。”她气呼呼地说。“这样做的不是主人,而是客人。”

    “谁会对客人真心实意?”

    “皇帝应该爱惜他的子民,就像斡鲁朵对待那可儿那样。”

    廖晴让人喊来了邓家兴。

    “从名分上说,你现在就是这个孩子的父亲。他还没有出生他的父亲就死了。”

    “从现在开始,这个儿子就交给你养。”

    “养成什么样,取决于你,就跟对待南宋是一个道理。”

    廖晴气呼呼地离开,留下李衮与邓家兴大眼对小眼。她现在可忙的很,给各位机要大臣会诊调理身体增加寿命博取好感度,增加李妃成为皇后的机会,整个冯家忙得快要飞起。

    春天来了,开拔去元上都“驻夏”的时候到了。忽必烈带着元朝王庭要迁往元上都巡幸。

    去年廖晴基本上都是躲在皇宫里不出来,今年不行了,在祭祀礼上,她和李衮必须站在自己应该的位置上,接受蒙古及色目贵族们的善意与恶意。

    钱三爷把邓谦和、灵子、邓家兴带回了杭州。毕竟去蒙古人的地盘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还是谨慎一点好。

    李妃李衮接受了廖晴的建议,全部穿高丽服饰,做高丽打扮,以降低蒙古贵族的危机感。李衮的近卫军为蒙古打扮。

    廖晴和几个贴身侍女皆为宋人打扮,廖晴的近卫军全部为宋人打扮。

    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既然元世祖破天荒的允许她组建规模为一千人的近卫军,她肯定是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的。

    钱家邓家在短短时间内招募聚集了一千人的宋人护卫队。南宋武力在沉寂了多年以后,终于可以再次名正言顺地成兵。这在南宋地区迅速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人把目光投向这个嫁入元皇室的宋女。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尊号“薛禅汗”,建立元朝结束了中国大地两百余年分裂状态,大一统的局面非常有利于各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元上都空前繁荣。

    而因为廖晴的存在,忽必烈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祭祀后每年都会在元上都进行的“乍马宴”如期举行。

    蒙古宗王、各行省高级官员、宿卫、大臣身穿金织纹衣前来参宴,述职。

    广阔的金莲川草原上,水草丰美,畜牧业极为发达。夏天正是最好的时节。作为这个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商业异常繁荣。

    元代诗人杨允孚写道“卖酒人家隔巷深,红桥正在绿杨阴。佳人停绣凭栏立,公子簪花倚马吟。”可见元上都也是才子佳人共谱佳话的好地界。

    李衮廖晴的宫殿就挨着忽必烈的寝宫,薛禅汗对幼子的宠爱一如既往,毫不掩饰。

    其他的宗王、部落首领、蒙古色目贵族前来觐见大汗,不可避免地会见到备受大汗宠爱的高丽王妃,小皇子,还有宋小王妃。

    “嘿,露脸了。”廖晴心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