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这个春节虽然热闹,却没有大操大办,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热闹而不奢靡。

    宫宴也是尽量简办,省下来的花费一部分发过年福利,一部分犒劳军队,一部分归入国库。

    而在廖晴的建议下,忽必烈一改过去赐人封地财物的办法,开始进行名誉奖励。

    蒙古的千户万户都是需要领地与官位进行落实确认的,可是汉族的那些公侯伯什么的都是不需要的呀!只有名,没有物!

    贡献大的,战功高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不好听吗?不实惠吗?所谓的新贵啊!

    忽必烈没花真金白银土地就打发了这么多功臣,觉得非常合算。嗯,还是儿媳妇会过日子。

    李衮紧跟其后,对新贵人家亲自登门宣旨,并进行谈心慰劳,加以祝贺。同时捧出来了百业楼最新打造的最新款式的诰命头饰,把新贵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个春节皆大欢喜,就是李衮劳碌异常。晚上他躺在廖晴身边,抚着她已经隆起的肚子,感叹道:父汗可以在这几十年操劳挣下来如此大的家业,着实不易。自己也得加油,给肚子里这个挣。

    廖晴但笑不语。

    开玩笑,除了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数忽必烈了,那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皇帝。

    她的目的只是让李衮李妃和自己一家人能够好好活下去而已,并没有什么野心的。

    至于历史被改变了,自己也没办法掌控。谁让她来到这个世界是这么身不由己呢?不过既然他在这里,自己怎么着也都会来到这里的。

    女人生孩子是闯鬼门关,李妃没有在李衮面前提起来这个,却实实在在地担忧廖晴生产是否顺利。

    听她念叨了两句,忽必烈就上心了,毕竟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他觉得还是尽可能万无一失比较好,毕竟有娘家人陪着生产会靠谱些。

    钱三爷被赐永宁侯。冯大舅被赐平安伯。为南宋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的也没有得到爵位的钱家冯家,因为一个女儿嫁入皇室,就得以封爵,真是一步登天,羡煞旁人啊!

    廖晴对老皇帝如此善待自己家人也感到很高兴。毕竟钱家冯家地位提高,是可以照顾到更多的宋人,百业也可以因此更为壮大。

    老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穿暖,才是最最重要的,别的都是虚的。

    李衮为岳父岳母送上了商铺田庄,廖晴将老皇帝赐给她的宅子给了父母安家。冯氏为了女儿即将生产,在亲王府日夜照料。

    是年三月十八,廖晴产下了和李衮的头生子,母子平安。

    李衮在廖晴孕期公务繁忙没有怎么好好陪着,天天忙得不着家,廖晴生儿子当天他才急匆匆赶回王府坐镇。不到二十岁的李衮抱着自己的头生子,高兴得恨不能跳舞。

    廖晴疲倦无比,昏睡过去不再操心。

    忽必烈大喜之下,给小孙子赐名孛儿只斤.泰山。

    李衮出世之时,忽必烈正忙着处理叛乱,内宫尚有几位蒙古大妃,李妃在宫内如履薄冰,无奈之下,连孛儿只斤的姓氏都不敢给儿子。

    今时不同往日,忽必烈汗位稳固,李衮大权在握,孙子的名字自然还是要按照祖先的来。

    廖晴倒觉得起名泰山有点怪怪的,她抱着小家伙,不由得想起人猿泰山。

    蒙古人一向大气,心胸宽阔,起名雄鹰高山都很常见。

    反正是一个名字而已,又有什么关系。儿子和李衮一样,都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很是好看。

    李妃见了非常欢喜,给孙子起了高丽小名“忽闪”。

    泰山在中国古代帝王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忽必烈给自己这个小外孙起这个名字,钱三爷不由得就想多了。

    难道钱家以后会出了不得的人物?想多了不免有点胆战心惊,抱着小娃娃就有点畏手畏脚的,很是受了冯氏几个嫌弃的白眼。

    消息传到几个汗国与草原,几个汗王、宗王都活泛了心思。

    拖雷家族的汗位,还有得争呢!

    毕竟幼子守灶乃是传统,真金太子早逝,其他还有几个儿子,谁说就不能争一争了?忽必烈自己的汗位就是抢来的,待他百年以后,且看好戏。

    不过薛禅汗已经有八十二了吧,看起来身子骨还是很好,真是长生天照应啊!那个邓神医,医术实在是高明,可惜不在自己的封地。

    嗯,今年的忽里台大会一定得去参加,让邓神医也给自己好好瞧瞧。

    真金太子的两个儿子心里就不由得泛酸了,自己在西北累死累活地开疆扩土,和窝阔台汗国打得难舍难分,李衮那小子在元大都坐享其成,还生了一个得薛禅汗喜爱的儿子,命运何其不公!

    不行,今年的忽里台大会自己说什么都得回去露露脸!

    廖晴出了月子,元大都的王庭就开始往元上都巡幸了。这倒是不错,夏天在草原,冬天在北京,都是最好的季节,更符合养生。

    廖晴和泰山随着冯氏坐在巨大的牛车里往元上都迁徙,从大都到上都,需要一个月余。

    李衮公务繁忙,随侍在元世祖身边,辇道上信使来来往往,政令皆由此处而出。随扈的朝臣都以蒙古族重臣及怯薛军居多,只有少数汉臣有此殊荣,可见现在的汉人仍然地位低下。

    廖晴把元朝王庭的状况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着急。草原西域各族掌握着军队,汉族当牛做马提供着钱财与物资资料,如同畜养的牲畜一样被收割。

    宋朝向金朝纳岁经年,蒙古灭了金,灭了宋,搜刮起来毫无障碍。果然落后就是要挨打啊!仅仅经济繁荣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武力保障。

    忙到深夜,李衮才能回来搂搂老婆,抱抱儿子。因为忙碌疲倦,很快就沉沉睡去。

    廖晴在黑暗中看着并头睡着的父子俩,觉得压力山大。当命都不由自己做主的时候,其他的想法都是奢侈的。欲速则不达,慢慢来吧!

    如今廖晴已经非常习惯住蒙古包了,也已经习惯了喝奶茶,吃羊肉牛肉油果子。

    她的钱氏功法已经大成,日日夜夜不需修习就会自然运转。她对着儿子经常念功法要点,希望小家伙也可以从小修习。

    万一这也是一个穿越过来的“老乡”呢?

    不过泰山从未展现出来一丁点的不同之处,实实在在的就是一个吃饱喝足睡大觉的奶娃娃罢了。

    廖晴不由得对自己的举动感到好笑。自己从现代穿到古代就已经是机缘巧合造化无穷的缘故了,肯定是自己和李衮的姻缘线牵袢所致,岂是人人都能穿越的。

    和去年一样,此次巡幸,李妃李衮皆是高丽打扮,廖晴这边全部是宋人打扮。

    因为去年给众多蒙古宗王贵族什么的看病,此次廖晴专门准备了手术包和非常多的药材,希望可以曲线救国,为李妃和李衮铺路。

    嗯,不止呢,现下有了“忽闪”,还有钱氏冯氏邓氏李氏,大家都已经上了这条船了,同舟共济是必须的。

    今年的元上都前来朝拜的蒙古贵族较去年足足多了一半。许多金帐汗国、伊尔汗国的贵族都远道而来,专门拜会薛禅汗。

    嗯,同时请邓神医看病。元上都的斡耳朵比去年在外围又扩大了两圈,才容下了这么多人马。

    因为求医问药的贵族实在太多忙不过来,廖晴不得不请忽必烈专门下旨,给谁看,不给谁看。

    忽必烈是聪明绝顶的人,他的阅历与经验,很快就辨别出来了哪些人是必须恩赐的,哪些人是需要提前回归长生天的怀抱的,哪些人又是不必理睬,可以自生自灭的。

    今年已经八十二岁的忽必烈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已经是目前整个蒙古身份最高贵、年龄最大的人,可以视为蒙古人的族长了。他的决定,无人敢反对。

    忽必烈在自己的棕毛帐篷右边特别开辟了一块地方,安置了一个按照廖晴的要求制作的斡耳朵。只有他亲自下了旨意的人,才可以去这个斡耳朵里面,请长生天赐福。

    好家伙,这是把君权与神权相结合了啊!高,实在是高!李衮暗暗佩服老皇帝的手段与心计。小子,你可有得学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