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战歌 > 第41章 严明军纪(求推荐!~)

第41章 严明军纪(求推荐!~)

    飞雷炮试射结束之后,刘瑧一边命工匠们继续打造飞雷炮,一边安排秦俊威和马光元去招募新兵。

    由于是李儇特批的北上讨贼,忠勇卫也得以从兴元府拿到了成为皇家禁卫后的第一批军需补给,其中就有珍贵的一百五十匹战马。

    有了这些补给之后,正好可以让刘瑧多招募一些人手。

    即将出征北上,到时候一旦战事不利,以忠勇卫的一千二百人可不够看的。

    这一次,刘瑧计划再招募八百人,让忠勇卫的总人数凑够两千人。

    两千人虽然也不多,但也不至于打完一仗就残了。

    等新兵到位之后,刘瑧打算将这两千人分为八个营,分别为:

    一个骑兵营,共两百五十人(一人双骑),由马光元统领,王开胜辅之。

    五个步兵营(两个铁甲营、三个长枪营),共一千二百五十人,铁甲营由秦俊威统领,长枪营由龚骐统领。

    一个飞雷营(新建炮兵),共两百五十人,由柏程统领。

    一个直属营,共两百五十人,由刘瑧亲自统领。

    直属营又分为三个大队,分别是:

    侦察特战队,编制一百人,由陆沉统领。

    通讯兵兼亲兵卫队,编制一百人,调娄宝为担任亲兵队正。

    教导队(新建),编制五十人,由苟大为担任队正,负责新兵训练。

    由于忠勇卫提供的待遇非常优厚,再加上有着皇家禁卫的名头,因此在兴元府招募新兵的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只用了两日时间,新招募的八百人就全部到位了。

    新兵到位之后,便由教导队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

    教导队的教官大多都是跟随刘瑧一年以上的老乡兵,如果不入选教导队的话,他们至少也能当一个火长。

    之所以刘瑧要挑选这些老乡兵来负责新兵的训练,就是希望乡兵的传统要继承下去,不要因为新兵的增加,队伍的气氛和性质就有了质的变化。

    至于新建的飞雷营,因为涉及到新式武器的使用,由刘瑧亲自来整训。

    按照目前飞雷炮的设计和实际使用情况,至少需要十个人紧密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飞雷炮的威力。

    根据刘瑧的估算,现有的材料还能打造九门飞雷炮,到时自己就一共拥有十门飞雷炮,就需要至少一百个人操作。

    因此刘瑧按每门飞雷炮二十个人的标准进行了人员配置,一来可以防止战场上因为人员折损而导致飞雷营战力下降,二来可以训练出更多炮兵。

    毕竟十门飞雷炮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飞雷炮,甚至比飞雷炮更加强大的武器。

    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刘瑧该发愁的就不是没有威力强大的武器了,而是没有足够的炮兵。

    除此之外,刘瑧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意。

    到了兴元府之后,李贵就在刘瑧的安排下将刘记商行也开到了兴元府,销售的主要产品还是香皂和白酒,只是生意规模没有之前在长安那么大了。

    但苍蝇再小也是肉,刘瑧不能轻易放过这门已经成熟了的生意,毕竟自己还要靠这些生意赚的钱养兵。

    忠勇卫虽然也有朝廷下发的粮饷,但以朝廷现在的尿性,出征之后能不能按时按量拿到手就很难说了。

    所以刘瑧必须要留有后手,否则一旦没钱没粮了,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

    王锁现在则成了刘瑧的后勤生产大管家,不仅负责生产香皂和白酒,还在持续不断的生产着酒精、奶糖、各种可以长期储存的熏肉、腌肉等军需物资。

    由于长安的生意没了,刘瑧的收入锐减,因此他计划趁现在自己还有些余钱,多储备一些物资,除了给忠勇卫使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拿出去卖。

    例如可以消毒的酒精,可以补充体力的奶糖、各种肉食,这些放在军营里都是好东西,不怕没人要。

    丁狗儿这次也得到了擢升,成了忠勇卫的辎重官,专门负责民夫征调和粮草军需的运输。

    将这些事情都一一安排妥当之后,忠勇卫全员也在紧张的集训中度过。

    一个月后,八百新兵集训完毕,并入各营。

    飞雷营在刘瑧的亲自教导下,也初见成效,基本都能够达到一刻钟发射五次的速度。

    九门飞雷炮也在刘瑧的不断催促下,按时打造完毕。经过试射检测合格后,全部装配到了飞雷营。

    除了飞雷炮,工匠们还日夜赶工,按照刘瑧的配方制造了三百个飞雷炸药包。

    每一个炸药包里装的除了威力强大的炸药外,还有数百颗指尖大小的铁丸。

    也就是时间太赶,刘瑧还没有解决掉部分技术难题,否则按照刘瑧的想法,还要搞一些手榴弹出来。

    忠勇卫两千人,每人即使只拿一颗手榴弹,然后一起扔出去,哪怕是刘瑧一想到这个场景,也忍不住要打个寒颤。

    太凶残了。

    如今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忠勇卫也要准备出征北上了。

    但是在出征之前,刘瑧还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严明军纪!

    在筹建乡兵之初,刘瑧就给乡兵定下了三条铁律:

    一、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指挥,不许私自行动。

    二、不许劫掠百姓任何财物。

    三、战斗中缴获的所有战利品都必须交公,不许私藏。

    这三条军纪,是刘瑧按照前世的记忆定下的。

    之所以定下这样的纪律,完全是因为大唐军队风气实在是太差了。

    不听从军令私自行动、肆意劫掠百姓、为了抢夺战利品而贻误战机,这样的事情在大唐军队中已经完全成为了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干反而会被人嘲笑、被人排挤。

    所谓兵过如篦(bì),不过就是如此吧。

    为什么诸道藩镇总是混乱不已,为什么黄巢能够纠集数十万大军,轻易打穿大唐的防线入主长安,除了大唐诸道藩镇的文官武将不作为之外,在刘瑧看来更多的原因则是大唐的军队风气不正、不得民心。

    现在的刘瑧还管不了别人,但乡兵团是他耗尽无数心血才建立的,他绝不允许在自己创建的乡兵之中,在如今的忠勇卫之中出现这种情况。

    违者,必严惩不贷!

    (码字不易,求推荐!~求收藏~!求月票!~非常感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还有一章仍然是下午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