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战歌 > 第7章 叫我“上位”

第7章 叫我“上位”

    听闻孙储返回宣州,刘瑧亲自出城相迎:“辛苦先生了,先生此番可是立了大功啊!”

    二十万缗的花销是不小,但能换来这些粮草物资却是物有所值。

    如今的刘瑧不算缺钱,但是缺粮草军械。

    之前的积累,经过多次消耗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

    如今孙储从淮南带回来的二十万石粮草、五百匹战马和许多军械物资,这些都是刘瑧急需的。

    “幸不辱命!幸不辱命!”见礼完毕,孙储便将此次淮南之行的所见所闻悉数说给刘瑧听。

    淮南的情况果真如之前孙储所言,军政之事皆由吕用之裁决,在其收下了二十万缗钱帛之后,便同意了刘瑧的赔偿要求。

    孙储此次出使淮南,甚至都没有见到高骈,就轻轻松松拿到了一应粮草军需,不可谓不顺利。

    但是根据孙储观察,淮南已显乱象。

    由于吕用之专权,一直打压、排挤反对自己的淮南将领,还不许淮南诸将面见高骈,淮南诸将已多生怨气,上下不和。

    刘瑧一听,心中当即暗暗筹算起来。

    若能趁着淮南乱象,攻取淮南,那刘瑧的实力则将暴涨。

    到时坐拥淮南、宣歙之地,再攻取浙西、浙东,进可北定中原,退可称霸长江以南。

    不,以刘瑧的实力,怎么可能只是称霸半壁江山。

    扫清寰宇,荡平海内,这才是刘瑧要做的事情。

    不过刘瑧刚刚透露出攻取淮南的想法,就被孙储泼了一盆冷水。

    淮南虽有乱象,但目前仍然实力强大,仅凭刘瑧目前的实力还吃不下淮南。

    这也是为何此次攻取和州之后还要出使扬州和谈的原因。

    与其做梦,不如趁机壮大实力,等淮南真正乱起来之后,再趁势拿下。

    三日后,刘瑧在府衙召集一众文武官员议事。

    孙储、卜安明、陆沉、秦俊威、龚骐、马光元、王开胜、苟大为、柏程等人分立两侧,除了张承范和娄宝驻守和州外,刘瑧麾下心腹骨干皆齐聚一堂。

    “今日召集诸位,是有几件事宣布。”刘瑧身穿红色戎装,独坐大堂主位,气势凌厉:“这第一件事,便是要你们换一换对我的称谓。”

    “换称谓?”众人一脸迷茫,不知道刘瑧是什么意思。

    “从今日起,你们可称呼我为‘上位’,什么使君、将军、大人之类的称谓,以后就不要再叫了。”刘瑧一脸严肃。

    “上……位……”众人纷纷在嘴里喃喃着这两个字,琢磨着刘瑧的用意。

    “诸位不用瞎猜什么,只要记得,只有你们可以称我为上位就可以了。”刘瑧道。

    “属下明白了,拜见上位!”孙储第一个站出来施礼。

    此刻其他人或明白,或不明白,也都纷纷跟着一起施礼拜道:“拜见上位!”

    听着众人称呼自己为“上位”,刘瑧严肃的表情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此为小事,接下来要说的,才是正事。”

    “宣歙之地历经多年战乱,如今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然而如秦彦之辈,觊觎宣歙之地者,不知几何。因此我欲组建新军,加强宣歙防卫。”刘瑧道。

    “上位莫不是想以和州降卒组建新军?”孙储问道。

    “不错,和州降卒有三千之众,我欲组建为一支新军,名为定国军。”刘瑧点点头。

    如今池州、歙州的防备力量分别只有窦洁遗留的五百人,不光人数不足,装备和训练都跟不上刘瑧的要求,必须要增加新的守备力量才行。

    当然,定国军也不是全都由和州降卒充任,而是调集了五百忠勇军和一千五百从义军,与两千降卒组成了定国军。

    其余一千和州降卒分别补充进了从义军和忠勇军之中。

    如此一来,不管是忠勇军、从义军,还是新组建的定国军,都能保证半数以上的老兵比例,对军队战力的影响可以降低到最低。

    定国军组建之后,共有四千人马,刘瑧又将定国军分为左右两部,分别由秦俊威、龚骐统领两千人,驻守池州和歙州。

    忠勇军则由许正统领,驻守宣州。

    安排好军队整编之事后,刘瑧又命卜安明监督农事,招抚各地流民。

    原来由于战乱,许多百姓都抛弃家业远走他乡,导致宣歙地区人口日益凋零。

    如今刘瑧颁布了新的政策,凡是回归宣歙之地的,都会按人头分配田产。

    卜安明曾经在周至县担任了多年的县尉,对于招抚百姓、督促农事颇有经验,此事由他处置最为合适。

    孙储这边,刘瑧也交给了他一个新的任务——开办书院,培育人才。

    按照刘瑧之前编纂的教科书,新办的书院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

    小学只招收年龄在八岁至十三岁的孩童,不管是豪门子弟,还是农夫子孙,只要能通过招生测试,便能进入书院学习,所有费用均由书院承担。

    待小学学业完成之后,优异者便能进入中学进行深造学习了。

    这样培养人才的时间有些长,但刘瑧没有别的办法,想要有足够多的合适的人才,只能慢慢积累了。

    待众人都散去之后,陆沉又被刘瑧单独留了下来。

    “侦察特战队现在的人手太少了,按照现有的标准扩充至两个营,编制五百人。人手从各军之中挑选,亦可从民间招募,由你来办。”刘瑧说道。

    “是!”陆沉应声。

    “此外我欲成立军情局,由你担任军情使,专职负责打探各处军情。至于军情局所需人手,可从军中挑选可靠之人,也可从民间招募,由你决断即可。”刘瑧又道,“但是切记,军情局之事、之人均为机密,不得外泄分毫。”

    “上位放心,某明白!”陆沉再次应声。

    成立军情局,也是刘瑧深思熟虑的决定。

    大唐并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探查军情的多是军中斥候、探马,效率并不算高。

    侦察特战队虽然也能打探军情,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战场上收集敌军情报。

    而刘瑧的想法,则是要把情报收集放在战事爆发之前。

    料敌之先机,方能更有胜算。

    不过如此一来,也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渗入其他地区获取情报,原有的侦察特战队就不太适合这样的任务了。

    但侦察特战队还是需要继续保留,毕竟侦察特战队的人数虽然少,但是战力却属于各军顶尖的存在。

    一旦有需要,不管是执行营救任务,还是斩首行动,侦察特战队都是不二选择。

    现在唯一有缺的,便是枪支弹药了。

    一想起这个,刘瑧就有些头疼。

    尽管自己脑袋里装着一本几乎全知全能的“百科全书”,但碍于大唐现下的工业水平,刘瑧打造飞雷炮都是千难万难,就更不要说对工业水平要求更高的枪支弹药了。

    所以刘瑧现在急需建立一套工业体系,之后再慢慢升级改造,一步步地达到理想中的水平。

    想要建立工业体系,就要发展工业,而想要快速提升工业水平,就需要有电。

    因此刘瑧目前最想打造的不是兵工厂,而是一座发电厂。

    只要有了发电厂,就有了电,有了电,则一切设想都不再是梦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