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典籍记载,尘世之上有天界,有三清,四御,玉帝后土及诸神。北方癸地,万众死气根源之地,有罗酆之山,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掌管天下鬼神。

    有神兽烛龙,居于钟山之地,视为昼,瞑为夜,不食,不寝,不息。

    有修道之人,可白日飞升,与天地同久。有大神通者,移山填海,乘风御剑,逍遥天地。有符箓之道,可谴神驱鬼。

    可现时的天地,鬼神安在?神通何有?似乎典籍所载,皆是传说,鬼怪之论,皆为迷信,然若世间神异真的存在,又为何都消失不见了呢?

    ……

    ……

    神异不存,武功却现!

    大元历六十一年,也就是两百年前,有前辈高人创造出了修炼肉身之法,称为炼体法,可使人体产生真气,再辅以武学招式,可使武者发挥出超越凡人的力量,虽然不能与典籍中记载的那些神通相比,但修炼到高深处,也可开碑裂石,奔走如飞,更有甚者可隔空取人性命,横行于万军之中,自此武学之道大兴,各种武学门派纷纷建立。

    与炼体法同时出现的还有三大神剑的传闻,传说这三把剑至坚至强,锋锐无匹,且剑中隐藏着神妙无比的功法,得到这三把剑的人就可以练就绝世神功,无敌于天下,神兵一出,天下武林无不为之狂热,多少门派因这三把剑一朝覆灭,多少高手因此丢掉性命,这三把剑——苍雪、神霄、云龙在六十年前踪迹全无,不知流落到何处,又在何人之手,可江湖各大门派并未放弃对神剑的寻找,毕竟“天下无敌”的诱惑有几人可以抵挡!当神剑再现时,必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

    …………

    正是清晨时分,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照射进山间的雾里,整片山里都是暖融融的光,清风徐来,鸟声渐起,溪流潺潺,不知流向何处,此时的云偃山如同一片仙境。

    云偃山深处,有一处山谷,山谷里有一座背朝群山、正面溪流的庙宇,看起来十分古旧却没有任何破败的气象,庙门上挂着一张牌匾,上有“青衣”二字,铁画银钩、古朴遒劲,带着莫名的气韵,似在诉说着古庙曾经的不凡。

    此刻青衣庙内一处厢房前,站着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只见其身着青色道袍,束发成髻,面容清秀,背负一柄长剑,胸前系有一个包裹,右手持拂尘,腰间挂着葫芦,正隔着一扇门对屋内的人恭谨行礼,“师父,弟子这就下山去了”

    过了许久,一道浑厚的中年人的声音从房里传出:“阿云,知道师父为什么要你带剑和拂尘下山吗?”

    名唤阿云的少年不假思索道:“持剑可以行侠仗义,遇到不平之事,当拔剑相助,至于拂尘”,少年摸了摸头,似有不解,旋即如恍然大悟般道,“难道是,初夏将至,师父怕徒儿受蚊蝇叮咬,所以给我拂尘作驱赶之用?师父……你想的真是太周到了!”

    “……”

    “早知道就不让你跟王村的老秀才学文了,好好一个读书人怎么老给你们讲一些江湖故事,阿云啊,你是一个道士啊,身为一个道士难道不应该清静无争、专心修道吗?为何总想着去闯荡江湖、行侠仗义?”

    少年四十五度望天,无语。

    “也罢,你学道学了十几年,也该下去云游云游了,不去世间走一番,道行怎能长进?”

    “师父,你离题了”

    “哼,剑者,防身之器也,亦寓意斩去尘缘,拂尘者,拂去尘缘也,我叫你带这两样东西,是希望你专心修道,莫要被尘世因缘迷了道心,误了修行!”

    少年点头:“是,师父,弟子谨记!”,

    “师父还有什么嘱托吗?”

    “没了,该教的平时都教给你了,下山去吧”

    少年转身正准备走,后面突然传来了声音。

    “等等!好好照顾自己,遇事别莽撞。”

    少年脸上浮出笑容,“好嘞,师父,您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走之后,要是觉得孤单了就去找老秀才,他那张嘴可有着说不完的话哩”,说罢,少年起身向外走去,这一日,春光明媚,山景妖娆,少年道士下山而去!

    ……

    ……

    少年刚走,庙门处便现出了一个中年道人,望着云雾中少年愈行愈远的背影,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叹息中除了不舍似乎还带着别的情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