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映冬是孤儿,从她有记忆时起她就住在福利院里,一直到十八岁。

    福利院是一位不知姓名、不知年龄、花白头发的老人建立的。据说他是一位神秘富豪,终生未娶,到了晚年,先做了大学校长后来隐姓埋名投身福利慈善事业。

    老人年轻时大部分时间在英国居住,回国后仿照自己在英国的房子建了这所福利院,灰墙黄顶,拱形门窗,仿佛插进云霄的尖顶,院子里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这些是映冬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同样挥之不去的还有两张面孔——被孩子们称作“校长爷爷”的老人和她唯一的朋友知夏。

    映冬是个孤僻的小孩,别的孩子都喜欢凑在一起玩儿,只有她喜欢一个人缩在角落里发呆。校长爷爷总是把她带到自己的办公室,给她一个棒棒糖,让她在办公室里看动画片,自己则在旁边办公。映冬从不打扰校长爷爷工作,能在校长爷爷办公室吃着棒棒糖看动画片成为童年的映冬很长很长时间里最期盼的事情。

    每当她缩在角落里抬起头看到那张堆满了笑意、皱纹里都透着慈爱的脸,她就咧着嘴开心地笑。她总在想:天使就应该是校长爷爷,怎么会是那些油画上画的光屁股小孩呢?

    慢慢地,校长爷爷开始教她写字、画画。那天,校长爷爷办公室堆了满地的鲜花,他又开始教映冬插花,她想“原来校长爷爷不是天使,是超人!可是天使在哪里呢?”

    直到有一天,一个和她一样高、穿着一样制服裙的小女孩出现在她面前,对她灿烂地笑,说:“你好,我叫知夏。”

    从此以后,校长爷爷的办公室里多了一个叫知夏的女孩。

    人如其名,知夏和映冬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她就像夏天一样,脸上总是挂着明媚如夏日一样的笑容,一双暖呼呼的小肉手要么紧握着映冬的手、要么“哈哈哈”地笑着给映冬一个大大的拥抱。

    知夏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像盛夏的蝉鸣。映冬总是把食指放在嘴巴上“嘘”地一声,提醒她小声一点,别吵到校长爷爷工作。调皮的知夏总是先点点头,扮乖地用小手捂住嘴巴,下一秒钟却又“哈”地一声跳将起来,围着校长爷爷和映冬跑着、跳着,大笑着扮鬼脸,惹得校长爷爷和映冬也忍不住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映冬画了一副画——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大大的翅膀,白白胖胖的胳膊腿儿,两个红脸蛋儿,眉心有一颗痣。

    她把画拿给校长爷爷看,让他猜这是谁。校长爷爷没有说话,指了指在旁边专心插花的知夏。映冬一边开怀地笑一边使劲儿点了点头,接着,故意板起面孔到知夏旁边对知夏的插花“指手画脚”,一向嘻嘻哈哈的知夏敛起笑容对映冬“惟命是从”,一副严肃认真的大人模样。

    在她心里,校长爷爷是她第一个老师,映冬是第二个。知夏人生的“初始技能”几乎都是映冬教会的。从她来到福利院的那天就发现:在这个福利院里其他小孩子都只顾着玩闹,但映冬和他们不同,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字,画画还好看,还会插花,还是唯一一个可以在校长爷爷办公室吃棒棒糖、看动画片的孩子。

    天真烂漫的年纪,两个小女孩多了一些其他孩子之间没有的友谊。

    时间像会魔法的小偷,不知不觉间戏弄着人们的命运。

    这一天,是她们18岁生日,到了她们和校长爷爷道别的时候。

    根据福利院的规定,满18岁的孩子就要离开福利院自己谋生,福利院会给她们每个人一笔钱作为成人礼,也作为开启她们独立人生的启动金。

    这晚,和校长爷爷一起吃完生日蛋糕后,知夏和映冬来到福利院的花园,在一棵梧桐树下挖了一个洞,将两个小陶罐埋了进去,陶罐里放着两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两个人的愿望。她们约定好:等到二十五岁生日那天一起过来,把许愿瓶挖出来,如果谁的愿望还没实现,另一个人就要帮助她实现愿望。

    离开福利院之后,她们去了深圳。两个人租了一间小公寓。知夏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做前台的工作,映冬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

    没有面试的时候,映冬都窝在家里。她似乎有一双充满魔力的双手,总是能把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利用起来,把家里装扮得温馨又有格调。楼下有一家花店,她总是趁店家关门后在店门口搜罗一些老板丢弃的花,修修剪剪再错落有致地插进花瓶,家里各个角落都有花朵的气息。

    她怀念福利院的时光,在有阳光的午后,她总是给自己泡一杯咖啡,坐在画板前,随心所欲地涂涂画画。以前在校长爷爷的办公室里,总是手磨咖啡陪伴着他们漫长的一天。然而今非昔比,谋生是重任,她们暂时也没条件去讲究了。

    两个月过去了,映冬还是没找到满意的工作。看得上她的工作她不稀罕,她看上的工作又去不上——每次都败在她的学历。她没有知夏“骑驴找马”的心态,不想随便找一个工作应付。在她看来得不到锻炼的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还有一点是连知夏都不知道的:她要找一份风光体面的工作,嫁一个称心如意的男子。她很清楚,现在的自己并不足以支撑她的野心,她只有比同龄人更优秀、更坚定才能够得到自己的欲望。

    思虑再三,她决定奋力一搏,考个好大学,钻研她最感兴趣的心理学。

    那年,她二十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