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习武之心

    “呼--”

    草叶绵密摇曳、飘乱。

    滴答。

    鲜血滴落。

    “呃--”

    钱鹰跪倒在地,他的胸口、后背,腿上,已插了四五支羽箭,鲜血淌落,染红衣袍,又滴洒在地面。

    “你……”

    他看了看顾黎,眼神惊怒、不甘,又带着恨意,终于仆倒在地,就此毙命。

    “结束了。”

    将木弓重又缚在背上,收取羽箭,顾黎口中吐出浊气。

    ……

    数刻后。

    顾黎坐在崖石上,在右臂上缠着绷带。

    “必须变得更强才行。”

    眼中微闪,顾黎轻语。

    如此世道--

    谁也不知道,意外与凶险何时会降临。

    他需要习武。

    他必须变得更强,才能更好地应对一切,掌控自身的命运。

    手掌一张,顾黎掂了掂钱袋。

    一柄猎刀。

    一张兽皮。

    七两五钱银子。

    这是从钱鹰等人搜取的战利品。

    “这两天,可以去沧山武馆看看了……”

    ……

    夕阳沉落。

    随着一抹余晖散尽,又是一天。

    昼夜交替。

    两天后。

    “刚出炉的包子,只要两文钱一笼。”

    “福来茶肆,开业酬宾!”

    “上好炭木,有需要的来看看。”

    清晨,同安城里,荣盛区,街上人来人往。两侧,商铺、茶肆林立,铺子里,热气弥漫,摊贩、行人,巡街的差役,一派繁闹、忙碌的画面。

    顾黎双手插着袖子,踏行在街道上。

    荣盛区毗邻内城,店铺酒楼坐落,井然有序。

    相比昏暗、逼仄的外城棚户区,已然是又一番景象。

    不多时。

    顾黎出现在一座府邸前。

    府邸面积广阔,高墙大院,门口,又置着两尊石狮,雄武、肃然。

    门牌上,刻写着四个大字:

    【沧山武馆】

    顾黎来到了武馆前。

    他准备习武。

    “果然,习武能够改变命运……”

    看着广阔府邸,顾黎口中一叹。

    “小兄弟,你有什么事?”

    正在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一位青年出现在门口,看向顾黎,道。

    青年面容清秀,一身青衣武袍,神情亲和。

    “我想习武。”

    看了看青年,顾黎道。

    “哦,你是来报名习武的?跟我来。”

    青年引着顾黎踏入府中。

    顾黎跟着青年,观察府邸四周。

    府中,铺着青石板,屋舍绵延,又有山石池塘。石壁上,拓刻着武者较技,或与凶兽搏斗的画面,神态逼真,惟妙惟肖,让人神往。

    “在这里登记,交纳报名费后,我就带你去校场。”

    一间小屋里,青年坐在桌前,摊开书册,沾了沾毛笔,向顾黎道。

    “姓名?”

    “顾黎。”

    “年龄?”

    “十八。”

    “居住地?”

    “柴子区,小石街……”

    “柴子区?”

    闻言,青年手中毛笔略顿了顿。

    柴子区、小泽区,乃是同安县外城的两大城区,一者靠山,一者临河,也是底层百姓的聚集地。

    “小兄弟,登记之前,要不,我先给你简单介绍介绍我们武馆习武的安排,及修习武学,所应了解,及注意的一些基本情况?”

    青年驻笔沉吟,道。

    “谨听师兄教导。”

    顾黎道。

    “我们武馆,欢迎任何有志于武道的年轻人。”

    “登记成为武馆弟子,将会有指派武师传授武学。修习传授时间每天6-8小时,期限为三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未能通过武馆考核,达到武道入门者,需再行交纳费用,才能继续习武,否则将被淘汰。”

    “习武,讲究天赋、根骨,同时,也需要资源支持。”

    “习武,并非一味苦练,闭门造车所能成就,也需要大量食材,乃至秘药辅佐、支持,这些,都是不菲的费用。修习武学,也非朝夕之功,很多人,都至少需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数年,才能有所成就。”

    “顾黎,对于习武这件事,你真得想清楚了吗?”

    青年向顾黎道。

    顾黎能听出青年的言中之义。

    简单而言,四个字:

    穷文富武。

    习武,并非仅靠个人意志、刻苦,背后,更有着大量的付出,及资源的支持。

    也绝不是仅靠一时热血,所能成就。

    对于任何底层百姓而言,沧山武馆5两银子的报名费,都绝非一笔小数目。

    5两银子,已能支持普通人家一两年的日常生活所需。

    青年对顾黎的这番话。

    既是劝诫。

    也是对顾黎习武之心的考量。

    “多谢师兄教诲。请师兄放心,习武之事,顾黎并非一时热情,已然慎重考虑,心意已决。今后,不论遇到何等困难,也绝不会轻言放弃,必将坚持到底。”

    顾黎抱拳道。

    “好。”

    青年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登记。

    交纳费用。

    ……

    顾黎正式成为了沧山武馆的武习学徒。

    “欢迎各位,成为沧山武馆的一员,踏上武学之路。”

    沧山武馆,校场。

    广阔青石场地上,一位位少年子弟列队伫立,聆听训诫。

    他们,都是沧山武馆招收的新人弟子。

    顾黎也在队伍中。

    “何为武?”

    “有人说,它乃是搏杀技巧,也是一种精神、传承。”

    “为何习武,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变强!相信你们来到武馆,也是为此。但习武,绝非坦途,要成为人上人,必先吃得苦中苦,武学之道,更是如此。它代表着昼夜不停的刻苦习练,千锤百炼的意志,及永不言败的信念……”

    校场台上,一位壮汉背手踏立,向着众人训诫道。

    壮汉身躯雄武,一身武袍,肌肉虬结,敦厚,而又蛮野。

    王雄,沧山武馆馆主四弟子。

    “百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习武也是如此,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在今后,走得稳,走得更高,更远。”

    “现在,我将演示立桩,及练法,都看好了!”

    言语中,王雄脚步一踏,身躯低伏,张手前探,骤然间,如同一只猛虎屈身踞足,欲将扑杀而出,地面都为之一颤。校场上,众人心中也都不由为之一凛,仿若眼前,真得有只猛虎踞立,虎视眈眈,令人心悸。

    “桩,乃踞虎桩。”

    “拳,为灵蛇拳。”

    王雄踏步演示。

    时而如虎扑跃。

    时而又似灵蛇游转。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