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我的兄弟欧阳询 > 第三十三章 兰亭集序在哪里

第三十三章 兰亭集序在哪里

    话说李世民这小子,不是到处收“二王”法帖么,收来了就着人先送到弘文馆,让书法高手临摹,尤其是让一个叫做冯承素的做双钩填墨本,这样就等于说留下了很多极其相似的副本。

    李世民再把真本拿回去自己装订成个小册子天天临摹,然后时不时地宣虞老师进宫去给他指点指点。

    我还曾经问过我兄弟,这李世民写的字好不好啊?

    我兄弟回答,占尽天下名帖与名师,如何能不好?

    这个话,可能现在的你们不能理解,因为你们这个世界的资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书法居然变成了练习门槛最低的一种技艺。

    你要想开始练毛笔,名师有没有另说,但是什么帖你找不到?对着练就完了。可是在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没有这样的条件。

    那会儿一般人都不识字,谈何练书法?你是个穷书生,也顶多是“会写字”,很难有机会上升到“练书法”的级别。因为如果你不是富家子弟,祖传的豪门望族,你能搞到名帖临吗?你能有名师教吗?

    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书法这条线会有很清晰的师徒传承关系?那就是因为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小众、高雅的只有上层一小撮人能玩得了的东西。当时如果没有名师,就要有“法帖”,“法帖”又不像现在动辄高清版本几十块钱就能买到,那都是流传在极少人的手里的。所以经常有人说,得一个名人帖,可能就那么几个字,就够临习一辈子了。

    虞世南算是王羲之一脉的嫡系传人,这就不多说了。虽然我之前说我兄弟是“草根”,那是和虞世南比,和一般人比他可不“草根”。我爹再怎么不靠谱,那书法也在陈朝是有名声的,更何况我爹还有能力收二王真帖。

    所以李世民的书法水平的确是不低的,而且作为帝王,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让自己的墨迹大量流传下来。他爱“二王”又有着天下之财,据说在贞观年间他收来了几千纸的二王真迹。

    在我记忆中拿到弘文馆的没有这么多,但是也有几百纸之多了。

    如果让年轻的二十几岁的我的兄弟看到这么多“二王”真迹他会怎么样呢?估计就像是大老鼠掉进米面缸里一样开心地满地打滚吧。

    他现在年纪大了,自然不会满地打滚,但是每次看到新的帖都兴奋地双眼放光,有时候拿着的手都在颤抖,也不知道是兴奋抖还是老了帕金森。我就说你悠着点,为儿时的偶像把命搭上多不值当的。说着就要接过那真迹看,他依然是马上拿开不让我这脏手乱碰。

    褚遂良在弘文馆里算是大开眼界了,我兄弟还教了他很多识别真伪的方法,从法帖的纸质、墨色、墨迹、笔法、甚至纸张的香味判断这是否是二王真迹。他后来学了这一手就到李世民面前秀,成为了李世民专业的“二王辨伪专家”。

    有人说,“二王”就是李世民这个迷弟动用国家力量才推到了书法的顶端的。唐初这段时间,书法界的确是要“罢黜百家,独尊二王”了。

    但是这个里头吧,其实李世民还是有自己的小爱好、小偏心在的。如果你要深究的话,李世民其实是王羲之的迷弟,对于他的儿子王献之的感情很复杂。

    我兄弟曾经拿着这父子俩的帖对比着给我看这俩人的区别。虽说父子传承,笔法套路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这俩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作品风貌也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就是王羲之更加内向含蓄一些,而王献之更加狂放洒脱一些。

    从作品上看,王献之的作品的确更加跌宕起伏情绪饱满一气呵成,但是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下,王羲之这种含蓄内敛,收放自如、变幻莫测的书风,的确层次意境能获得更加高的评价。

    李世民对于王羲之是拜倒在脚下的景仰,而对王献之吧,一会儿是爱屋及乌觉得他也挺好,一会儿又浮出那种迷弟羡慕嫉妒恨他和王羲之那么近,所以他写文章点评王献之的时候,还挺不客气的,说他比王羲之差远了什么的。一股酸柠檬味儿扑面而来啊。

    那话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

    作为一个坐拥天下的君王,你坐拥“二王”,尤其是王羲之,最佳的作品的了吗?

    兰亭集序在哪里?

    那个王羲之在自己人生担任会稽内史的巅峰时刻,和一帮文人墨客玩魏晋漂流瓶游戏,喝点小酒之后迷糊着写出来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到底在哪里?

    被占有欲充满身体眼泛红光的小迷弟李世民,决定走遍天下、挖地三尺也要掘它出来。

    要找兰亭集序,线索就在越州的永欣寺。

    世人都知道,王羲之写完兰亭集序也是一脸懵,怎么自己可以写这么好?于是这帖就再也不拿出来示人,仅供家传。然后就传到了第五子王徽之的手上。后面怎么样呢?几经战乱不知道了,但是如果有,就必定在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大师的手上。

    智永无后,所以这帖只能传给永欣寺的里面的和尚了吧?

    大家都这么推测。

    而虞世南这个时候,默默地往后退了一步。他曾经拜在智永的手下学书法,按理说永欣寺的情况应该比其他人都清楚,起码这寺在他老家,他回去打探打探比任何人都熟。

    但是虞世南默默地,只看着李世民千里迢迢把现在永欣寺里当家的辩才和尚骗到了宫里当经官,然后反复追问他兰亭集序的下落。

    要不说李世民这小子还是有道德底线的呢,想这帖想红了眼也没有对辩才和尚怎么样,辩才说这个帖真的不在自己手上,也从来没在师父智永那里见过,而且说得极为肯定。

    李世民只得悻悻地又把他放回了永欣寺。

    后来的事情,也是等到那个萧翼骗到到了兰亭集序,送到了京城,我们才知道。

    萧翼这个人又颇有表现欲,在朝堂上说得那叫一个曲折。

    简单来说就是他从李世民那里借了几张二王法帖当诱饵,装作穷书生过路的去永欣寺求宿,然后故意漏出自己有文化,成功引起了辩才和尚的注意,再露出自己的真帖,又成功骗得辩才和尚上钩拿出了兰亭集序,他还欲擒故纵,故意说这个兰亭集序是假的吧,和这辩才和尚争论不休。

    争论的时候他就很随意的把自己的带去的钓鱼贴仍在辩才的屋里,这让辩才渐渐失去了警觉,把兰亭集序就也随意放在了自己屋内的桌上。

    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他一次有事外出的时候,萧翼就跟小沙弥说自己的法帖落在了方丈的房间要拿一下,小沙弥见他这几天都出入师父房间还和师父聊得很好,自然就放他进去了。于是他成功卷走了兰亭集序。

    李世民兴奋地直捶地,马上让立在朝堂上的阎立本画一幅这骗兰亭集序的图出来!我当时从表情看那阎立本已经懵了。

    萧翼连跳三级,从八品官跳到了五品。推荐他的房玄龄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赏。然后李世民大摆宴席,与群臣共庆祝。

    这兰亭集序一开始可不让拿到弘文馆,李世民可是要天天放在身边随时观看的,他就宣了我们弘文馆的人还有他诸位宠臣进宫去在殿内细细观摩。

    我以为我兄弟看到这个得激动得背过气去,他这七十多岁的身子,临的时候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那这兰亭集序的传奇性可就更强了。

    可是我兄弟极其克制,和众人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这个帖,确定是真迹之后,也不掺合此起彼伏的赞美之音,直接就对李世民拱手道:“此帖乃世间至宝,再无可与之比拟之墨迹,在诸位书墨妙手临摹之后,臣斗胆请陛下将此帖归还永欣寺。”

    我们都吓了一跳,转头看着李世民作何反应,李世民面无表情,看不出反应。

    他与还拱着手弯着腰的我兄弟僵持了一会儿,可是我兄弟居然又忽然说道:“恐怕从人手中骗走此物,无异于杀人诛心!”

    我心里一阵焦急,忙去再看李世民的脸色,我这兄弟这时候怎么“高洁病”又犯了。

    “这辩才和尚之前口口声声说没见过此物,然却又拿出此物,那他岂不是欺君之罪?”站在一边的宋国公萧瑀说道:“欺君之罪,当斩。”

    “这兰亭集序为王氏家传,智永无后,传到这个辩才和尚,便不再是王氏所持,辩才和尚也只是代为保管罢了。他还敢欺瞒圣上,的确罪当诛!”长孙无忌又道。

    我兄弟微微抬头,看着他俩,表情复杂。

    此时,李世民忽然发话了:“辩才欺君罔上,论罪当诛,但念他能交出兰亭集序,便免了死罪吧。赐布匹三千,粮食三千石,朕要与他换这兰亭集序。”

    众人高呼:“陛下仁慈。”

    李世民说完,才慢慢踱步到我兄弟面前,看着他道:“卿乃翰墨高手,自然知道该如何与那辩才和尚说清楚朕的意图,朕就派你去一趟永欣寺,替朕堂堂正正地换回这兰亭集序,卿意下如何啊?”

    我兄弟没有再抬头,只轻轻答了一声:“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