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我经营了华娱 > 16、华语导演们

16、华语导演们

    俗话说,“衣锦还乡,如锦衣夜行”。

    张得胜一边筹备新片【死寂】,一边监制梦工厂签约的新人导演于仁泰和黄毅瑜拍摄的【电锯惊魂2】。

    幸运的是,两人对他非常敬重,没有引起任何麻烦。

    中央戏剧学院向张得胜发出了邀请,华云飞欣然接受了。

    这不仅可以扩大梦工厂的影响力,更是一次吸引人才的机会。

    当他们抵达机场时,折腾了好一会儿。张得胜带着他的两位“学员”离开了门口,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中戏。

    其实早在【电锯惊魂】上映初期,中戏就曾主动联系过张得胜,邀请他回国后第一时间返回学院一趟。

    由于张得胜一忙,他就忘记了这件事。

    北电出导演,中戏出演员?

    对于这种说法,张得胜的归来给出了有力的回击,这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的教育目标。

    门口,张得胜抬眼望去,宽阔的校门正中挂着两条横幅。最下面的一条写着:

    【热烈欢迎全国艺考生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而在顶端的那条横幅上则写着:

    【热烈祝贺我校80级编剧系张得胜导演的电影取得了优异成绩。】

    ……

    两位“学员”跟随张得胜走了进去,并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处停留了一会儿,拍了几张照片。

    没一会儿,学校里传出来消息,张得胜回校了!

    一时间,各科各系的老师都上赶着凑了过来,直接把整个走廊给围的水泄不通。

    在80年代,凭借一部电影赚取了3000万美金,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2.96亿美元。为了提振国家经济,国家急需外资,而那些愿意将真金白银投入大陆的人将享受优待。对于一个能够帮助国家的导演来说,其历史地位无需多言。

    是的,张得胜已将刀了兑换成了人民币,此举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深信这只是他应尽的一份小职责。

    这间接影响了国内的电影产业链,听说有领导想实施分账制度了。这种变化有望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学校表示,张得胜作为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被直接挂上教授职称,不再需要上课或考试。他可以去做他想做的事。

    第二天,张得胜看到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他的消息,一部电影狂揽12.5亿人民币票房!这给国内的电影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刺激。

    走在校园里,看着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艺考生们,张得胜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

    ……

    很快有人就认出了他,而且昨天的报纸上有他在【龙蛇演义】中饰演巴立明的照片。

    张得胜高大魁梧的体型,实在太有辨识度了。

    艺考生们纷纷恭敬的打起了招呼。

    “张导好!”

    “学长……”

    “可以给我签个名吗?”

    张得胜伴随着热情的问好声,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用作进行艺考的专业考试会议室。

    十一月的BJ,天气寒冷,天空中开始飘雪。少男少女们一个个脸上都显露出紧张的神情,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艺考竞争犹如激流勇进。即使成功的几率只有千分之一,这仍需要艺考生通过严格的考试来争取。无疑,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无论挑战有多大,他们都需要坚持下去。

    十点整,艺考的大幕正式拉开。考场内,每个考生都全身心投入,希望能在这场选拔中崭露头角。

    门口,一位负责维持秩序的老师,严肃而认真地喊道:“请大家按照号码顺序进入,保持安静,禁止喧哗,否则将取消考试资格!”一语落下,喧闹的门外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考生都严格遵守着规定。

    时间流转,不一会儿,五位艺考生步入考场,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艺考。看到坐在评委席上的张得胜,有些考生难免会有些许怯场,但他们都尽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保持镇定。

    “全球知名导演做评委?”

    这可够看得起他们的!

    “开始吧……”

    张仁里老师沉声说道,表情严肃了起来。

    艺考正式开始……

    其他老师会时不时地发表几句点评或指正,展现出他们的责任与担当。而张得胜则相对低调,话语不多。

    每当分数评定环节到来时,他会转向张仁里,给出大致相同的分数。

    “张光北,姜文,朱琳……”

    张得胜感觉这几位都是很不错的苗子,就给出了高分。

    考试一直持续到下午,终于结束了第一轮的艺考。几位老师也都感到非常疲惫,有的捶腰,有的摇头晃脑地舒缓颈椎,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

    由于张得胜的贡献,再加上80年代的审查制度相对宽松,这是自1949年以来文化氛围最为开放的一个时期,【电锯惊魂】在内地上映了。

    影片开头便向心理承受力较差以及对内脏、肢解等内容敏感的人群发出提醒,建议他们不要观看。

    电影独特的拍摄手法以及创新的镜头运用,引发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同城学子的学习观摩热潮。

    初试结束后,所有通过考核的考生名单在第三天知道结果。

    最近一段时间,张得胜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管理、导演、摄影、编剧等系院的楼下,他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他随后又捐献了一批价值不菲的摄像机、剪辑器、灯光以及录音等设备,为母校的教学设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间仿佛像被加速播放的影片。

    新生入学后,校领导们在操场演讲台上发表完演讲,接下来轮到优秀学生代表张得胜发言。

    空旷的操场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毫不夸张的讲,中戏现在就没有不认识张得胜的学生。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不谈高深的话题,理论知识你们早已掌握得很好。让我们聊聊电影的现实!

    我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在全球取得了很高的票房,确实令人瞩目。然而,大部分收益都被外国公司收入囊中,这让我深感遗憾。

    如果没有梦工厂这个平台,我可能连30万美元的导演费都难以获得。

    我并不喜欢将电影简单地划分为文艺片或商业片,因为在我看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相反,我更倾向于将电影分为大众化和小众化两类。大众化的电影更适合在电影院上映,它们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相比之下,欧洲的电影业似乎在走下坡路,他们过于关注小众化的电影,而忽视了商业电影的发展。”

    这也是我们现在的问题。”

    ……

    张得胜说了半个小时他的想法,就拜别了学校的一行人。

    就这样,张得胜三人向着梦工厂的方向出发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