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去大宋 > 第八章 三娘护夫(二)

第八章 三娘护夫(二)

    古代的进士可堪比现代的中科院院士。考中进士,就好比买彩票中亿万大奖一样,难度之大,概率之小,绝非是一般人能理解。有多少人一辈子穷经皓首,到头来籍籍无名,像孔乙己、范进那样比比皆是。

    几乎一辈子的时光都消耗在虚无缥缈的读书考试中举的道路上,到头来一无所用,这样的人生,恐怕到临终的时候,尽是无尽的遗憾与悔恨。

    杨云不知道自己借尸还魂的这个秀才以前智力和学问怎么样,但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底子,现在背一本孔老夫子的《论语》恐怕都是要了这条老命,想走读书入仕这条路自己压根就不是这块料。

    不光自己不是这块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穿越而来的人,马上就会发生靖康之变,自己从现代穿越而来,窥得天机,天下马上就要大乱,读书走科举这条路在这个时间点是很难走通呀。

    自古读书,无外乎是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不管官大官小,反正读书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当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可要不了多久,大宋赵家王朝就要覆灭,给谁当官去。

    虽说后来还有南宋,可南宋的朝廷是在杭州临安,管秦淮以南的地盘。封建社会不同于现代社会,平民百姓随便迁徙是要被严格限制的,自己这个秀才也不例外,除非高中了举人,否则一人要从一地迁往另一地,需要上报官府,要有足够的理由,官府才能批准,而且还要征收一笔重税。

    以目前自己所处的情况,说两国不久要开战了,所以迁往南方,显然这是无稽之谈,是纯粹想挨板子。说有亲戚在南方,投靠亲戚去,除非你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官方才会批准,自己家还有两亩山田,官府压根儿就不会批准。

    先甭说这,即使你能找到合适的理由,但那笔重税以自己目前的财力压根儿也拿不出来。现在和平时期就去不了南方,更甭说打仗的时候,到时候冒着刀光箭影重重危险带着三娘去南方,那更是做梦娶媳妇儿——没半点儿靠谱。

    杨云前世上高中的时候文理分科,他选的是文科,根据历史知识,所忆不错的话,接下来金灭辽后,很快就会灭宋,要不了多久国家都要被灭,史称靖康之变。

    天才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位汉人皇帝被少数民族给掠走,这在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宋一朝最大的屈辱莫过于此,所以才有后世名将岳武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士为尊,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大凡是读书人,百分之九十九的都痴迷考科举,求功名入仕途做高官。万千人中显贵,大则实现自己一腔伟大的政治抱负,青史留名,小则光宗耀祖,妻妾满堂,封妻荫子,风风光光。谁不想?

    像嵇康、陶渊明那种甘愿做隐士,不求贤达的则是凤毛麟角,虽然史书上将这些人称为高士,大加颂扬,可实际上背地里,不知有多少读书人打心里讥笑这种读书人就是大傻叉。

    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飞黄腾达天下晓。

    杨云自忖自己也是个好名逐利的俗人,可与功名富贵相比,人之性命才是最重要的,穿越到这个年代这个节点,心中已经知道了未来的历史发展走势,眼看就快要打仗了,人命贱如草,国家就快要灭亡了,如果此时还不识时务的读书,巴巴地等着去考举人考进士,义无反顾地成为国家行政机器的一份子,那不是自欺欺人找死吗?

    自己可没有做忠臣义士的高尚情操。什么为国家大义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力挽狂澜,匡扶社稷,救黎明于倒悬,穿越小说里写的那么容易,真穿越了可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秀才想改变社会,纯粹是痴人说梦,大白天做梦娶媳妇儿。想想可以,但人要回归于实际。嘿,歪管是小人也好,君子也罢,哥的生存哲学就是趋吉避凶,盲目的愚义忠,义无反顾地当炮灰,老子可不干。

    无耻地想到这些,杨云苦笑一声,不好混,真不好混呐,嘿,乱世之中不好混呐,就做一只缩头乌龟吧,读书做官行不通,自己以后得多留心些生产经营,将来做个富商巨贾也不错,乱世为政不可行,为军容易丧命,那就只有为商了,发战争时局艰难财,听着有点儿不仁义,不过凡事都有双面性,就看财是怎么取的,又是如何用的。

    再说了,自己是穿越而来,不必抱有固有观念,自己最大的资本在于洞悉了历史发展的走势。嘿嘿,如何利用好这一点,让自己在这个时代混得如鱼得水,不枉费了穿越一回,又有益于国计民生,造福万民?

    嗯嗯,对,对,想到这里,杨云放好书,走出院子,打算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如今都有一些什么发财的行道。

    杨云刚要开门,只听“吱”的一声门被打开了,韩三娘挎了一篮子野菜匆匆忙忙地从外面走进来,两人差点撞了一头,韩三娘窘迫了一下,她也顾不得行夫礼,貌似有什么急事,面色焦急地道:“相公,这是要到哪里去,你身子刚好些,早上天冷,可别冻坏了身子。快,快回屋子里去,加两件衣裳,让奴家背你到山上去,不好了,不好了,又要出乱子了……。”

    韩三娘边说边焦急地搀扶着杨云往屋子里去。

    “乱子……?出什么乱子,该不会说曹操曹操到吧,莫不是金人来了……?”尽管想到此,杨云心里仍抱着一丝侥幸道:“三娘,乱子?出什么乱子?莫不是胡人来犯疆了……?”

    “不是,相公,是县衙一群衙役来征兵了,刚才我在山上同村东口邻居吴大娘挖野菜时,看见一大群官府的兵凶神恶煞地朝咱们村子赶来,看样子应该又是来征丁的,这些人凶着呢,见人就要抓去当兵,这年头给官府抓去当兵不是什么好事儿,连五六岁的小孩都唱宁去阎王殿里走一回,不在军营呆三日。

    这不,我和吴大娘绕到山后,一路急跑,超在征丁的前面赶了回来,相公,快,快准备下,我背你到山上躲一阵子,等这些官府的兵走了,咱再回来,快,快……”

    韩三娘一边说着,一边比自己还急,扶着杨云匆匆忙忙地走回屋里想简单收拾一下东西,把家里的粮食和值点钱的物什儿藏起来,以防来征兵的顺手牵羊给拿走了。

    强制征丁啊?杨云马上联想起书上、电视剧、电影里演的那种强迫征兵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场景来,这,这也太扯了吧,古代征兵真有这么恐怖吗?

    只听说苛政猛于虎也,难道这兵政也猛于虎?可是,这是在宋朝啊。杨云一直对宋朝有很好的印象,尽管宋之一朝经常被少数民族政权欺负得不能行。可它在整个封建王朝中内政却是最君子的。

    杨云有点儿不死心。怎么说好歹也是国家的官府来征军,在自己的印象中,要历数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可以说政治最宽松文明的毫无疑问就是宋朝,大宋绝对的是当之无愧,这个政治最文明的朝代,征兵能有多恐怖?瞧,三娘这惊的。

    回顾整个宋朝历史,除了岳飞含冤被杀最让人扼腕叹息,可这又是后话了,整体来说宋朝对待臣民还是相当仁慈的,宋朝开国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未诛杀过功臣,宋朝的君臣政治斗争中,也只是实行君子斗争,政见不和,贬黜地方,没有像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样动不动就要逮捕下狱、满门抄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