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拜了个毒瘤师傅能否得道成仙 > 第3章 读书好难,难登青云路

第3章 读书好难,难登青云路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距离诸葛惠恢复记忆和自我一月有余,原本踌躇满志的他真个是铆足了劲读书识字,并且包揽了所有他力所能及的农活,让父母放心地由他去读书。

    他本以为以他成年人的智力,哪怕是在异世界,读书识字那不是小意思吗,只要刻苦用功,不说状元,考个功名步入仕途总不是难事吧,他可是来自现代社会,有着超越时代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可是啊!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首先从字开始就把他难住了,这里的字不是熟悉的汉字那种方块字,也不是英文那种表音文字,而是有点像甲骨文的那种会意的字。硬要说的话,倒有些像道教的画符。更难的一点是,作为生活了快九年的“土著”,他是会说这里的语言的。但是恢复记忆之后,更深层的本能苏醒了,导致学这里的字他总要在脑海里转换一下,和原来的语言和习惯画上等号,使他的学习进度事倍而功半。

    除去难学的字,内容也是不简单。这里不是原本的世界,没有四书五经,没有经史子集。给他们这些孩童启蒙的是《忠君》《孝悌》《知礼》《守信》等等这些本土书籍,书写方式和行文习惯完全不同,竟让诸葛惠这个理科生回忆起了被高数支配的日子。

    这里也施行科举制,想来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吧。但与他所熟知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级一级考上去的不同,大齐的科举分了六科,吏治、刑律、兵戎、民治、商贸、教习。只要考过一科便可入仕,看起来简单实则极难,村头的老夫子可是头发都白了都没考过一科!

    据他说科考是六科同考,给定一个题目作六篇文章,一科一篇并且每一科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兵戎科要求画出排兵布阵图,商贾科要求给出精确的数目和计算过程等等。还有时间要求、字数要求、书法要求等,没错,都这样了还要注意美观!而且为了避免学子只侧重某一科,还给每一科都设置了达标线,只有六科全部达标,才有考中的可能。

    科举六年一考,在省城和府城举行。诸葛惠现在压根没有省府的概念,谁知道大齐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他连县城都没去过呢!而且重点是六年啊!一般人能考几个六年啊!更别说他了。

    所以大齐科考只要过一科便可,这般考试,先不说别的,只要是能考过的学子,心性决计是不差的。考过一科便是鱼跃龙门,三代内的亲属终生免赋税,一有合适的官缺即刻上任。过的科目越多,起步就越多、越好。而对于能考过六科的猛人,那是会被直接抓到皇城当做栋梁培养。

    经过多番考虑,诸葛惠认为商贸科他是有可能考中的,其他的科太难了,他连达标都难,更别说考中了。几天前去做镖师的两兄弟回来了,一个断了手,一个缺了腿,打消了他仗剑天涯的白日梦想法。江湖还是太危险了,还是老老实实读书科考好了。谁知道自己是不是主角,有没有逢凶化吉的本事,万一自己是个龙套的定位那不是惨了。

    其实哪里没有危险呢,朝堂风雨明面不显,暗处可是激流暗涌、杀机四伏,凶险远胜江湖。这些诸葛惠没有认识到,毕竟他也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这一世的小孩经历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怎么说,他现在的生活是安稳的,家庭是和睦的,心里是有希望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日升月落,雁去燕来,一年时光悄然而逝。

    在这一年里,凭着成年人的毅力,诸葛惠硬生生的将那些蒙学的书籍啃下来了。不说是倒背如流,就是正着背也是背不下来的,但是已经可以写文章了。季老夫子也是老怀大慰,对他大加赞赏,免去了他的学费,同时在课业上对他更加严格了,颇有倾囊相授的意思。他本人却是苦不堪言,如果不是骄奢淫逸、娇妻美妾的未来臆想,他早就不想继续学下去了。其实他自己都没有认识到,他骨子里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现在时值夏日,炎热的天气让人不停地催促太阳赶紧回家,诸葛惠也结束了今天的课业回家干活。走着走着好像眼前一亮,抬头一看,一名黄色僧袍高高胖胖的和尚正和善地看着他,和尚手中的佛珠和颈上的念珠都是深棕色,却又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再结合这一身一看质地就知道很贵的衣服,诸葛惠知道了这个僧人很有钱。大大的有钱!

    “小施主,看你天灵泛彩,深有宿慧,深合我佛门之法。”

    “大师,我急着回家。”

    “小施主,你颇有慧根,不如拜我为师,参悟佛法,脱离红尘苦海。”

    “大师,我还小,我长大想娶媳妇的。”

    “呵呵呵,不妨事,你可以先做俗家弟子,待看破红尘再剃度不迟啊。”

    “大师,我父母尚在,未报养育之恩怎敢远行。”

    “我这里有白银千两可赠与你家,可供你一家七人富贵百年。”

    “大师,我不信缘,不信佛,只信自我。”

    “身外无佛,心中无佛,见性即佛。真当是传弘我法的好苗子,可惜无缘,无缘便强求不得。可惜!可惜!小施主,日后有暇,不妨来琉璃佛塔饮一杯静心茶。”

    语毕,也不多留,转向北方,悠然而去。

    这和尚还想骗我出家,还红尘苦海,子非我,安知我就乐于沉湎这红尘,拜拜了您嘞!小花姐姐好像又变漂亮了,可惜我太小了,不然我也去提亲,嘿嘿。等等,那和尚怎么知道我家里除了我还有七口人!想到这一点诸葛惠立刻向北望去,只有嬉耍的孩童和劳作的村民,哪里有和尚的影子。

    这是遇到高人了呀!我不会真的和佛门有缘吧!不会,大师都说无缘了,就算有缘也装无缘!话说琉璃佛塔又是哪里,不知道,反正也去不了,现在还没走出季家村呢,等吃不上饭的时候再去佛门看看,又不是不能还俗,嘿嘿。话说这里竟然也有佛门呐!轻轻摇了摇头,继续向家里走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