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梦回弱宋 > 第九章 加大生产

第九章 加大生产

    接下来的交接很顺利,一口气拿到了六十五两的巨款,葫芦娃们都忙着送火炉。一切都那么和谐,只有那个小狗子让吴则庆感到奇怪,虽然说话行为都很客气,可眼底总感觉有股子高傲劲,你说你就一家丁,就算公主家的家丁不还是个家丁吗?高傲个什么劲。

    他摇摇头把此事抛之脑后,跟着赵乐来到北市,这北市类似于现代的劳务市场。只买一个东西,就是人,三五成群蹲一起的那是出卖自己劳动力,大多是二十文一天。

    偶尔能碰到买身葬家人的,大多都是骗子,拿到银子就说要下葬亲人后再去为奴,只要进了山,不管你多少人跟着,掉脸就不见了,要价也高,最少都二两。

    还有买奴隶的,悲哀的是多为汉人。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并不像电视里那样全是女人孩子,反而女人并不多,小孩更是没有,一问才明白,长的好的直接就被卖到青楼,那会在北市出现,小孩更不用说了,啥都干不了,还要多长嘴吃饭,在这个人均吃不饱饭的年代,傻子才会买小孩呢。说到人均这个词就想到他和马云人均几千亿的梗,这操蛋的世界好像从未改变过。

    他和赵乐一合计,两人决定用一天二十文的劳动力,这些人大多是本地人,虽然有暴露他们秘密的风险,可胜在实在,至少这人会把活干完。他们要是买奴隶,说不定还没回去就跑光了,要是一不留神在被奴隶反杀那真是亏的裤衩都不剩。

    一口气招了十个劳力就是二百文,可把赵乐心疼坏了,吴则庆倒是不在乎,跟手中六十多两银子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一群人浩浩荡荡去刨坟……去挖煤,就在埋葬小地缺的山坡处,专门给小地缺他们画了快地,不让乱动,吴则庆还调侃说以后大家要是死了都可以埋着,就算是祖坟了。

    要说这些人真实在,日落黄昏时,已经挖了二十筐并两人一组全给抬回破庙。

    葫芦娃们早已烧好一大缸水等待,送走这些劳力后大家蹲成一圈一起吃饭,吴则庆意识到应该换个地方住了,这破庙除了几堆稻草一口破锅除外啥都没有。

    简单的水煮野菜加了点盐和油,一碗糙米饭就是今天的晚餐,什么叫糙米?就是没有脱壳的米直接下锅煮,葫芦娃们吃的那叫一个香,每一粒米都不舍得放过。吴则庆却吃的噎嗓子,感觉食道有无数小刀划过,此时他竟然有点想念泔水,那东西虽然臭了点,可至少软烂,不卡嗓子,他放下手里的碗道“城里房子我们暂时还买不起,要不我们先买个驴车吧,这样每次运煤就不用人抬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遭到一致反对,葫芦娃们表示他们有的是力气,多一头驴吃的比他们都多,要那东西干嘛。赵乐则单纯的认为驴太贵了。吴则庆心想累死你们这些守财奴。

    吃完饭葫芦娃们就开始忙碌洗煤,用的都是热水,反正炉里的煤一直在燃烧,水又不要钱,一整个白天葫芦娃们都在挑水,整整四个大水缸,司马光砸的那种一人多高的,水绝对够用。

    赵乐在一旁算账,水缸的钱,筐子的钱,笔墨纸砚的钱,每一笔账都细致的记在本子上,只是每记录一笔就心疼的扶一下心口,吴则庆就在一旁守着,生怕他心绞痛过去了。

    所有人都在忙碌,吴则庆无所事事,就思考接下来的计划,首先要搬离破庙,四处漏风不说,还完全没有保障,夜晚随便来几个贼人,手里这银子就是他们的买命钱。

    城里的宅院肯定是买不起,但是租还是绰绰有余的,城里有军队巡逻,比他们这荒郊野岭的破庙安全多了。要不要在租个商铺呢。一番犹豫后还是决定放弃,他现在做的这个买卖长久不了,指不定那天秘方泄露,煤炭就泛滥了。

    房子的问题决定后他又想学武,那种靠自己就能飞起来的感觉,他也想尝试一下,可学武需要成套的秘籍心法以及师父的代领,那个要的钱,很多很多的钱。他听赵乐说过,便宜的心法尤为伤身,没几年好活的。

    请个武者他又怕被杀人越货,这个时代可不讲什么法律,死上几个人都不带有人管的。那些大户人家的武者都是从小培养,吃穿用度全是大户人家出,还花大力气找来草药锻体,又请师父教授,天天好吃好喝的供着,只要打架的时候出出手就行,能不忠心吗?说的他都想去看家护院了,当然别人也会不要他。

    他就在这胡思乱想中沉沉睡去,第二天吴则庆是被冻醒的,一睁眼白茫茫的一片。这破庙只有一半的顶,半夜下了大雪,在加吹风,除了火炉周围其他地方全被雪花覆盖,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冬季。

    吴则庆意识到大商机来了。当即命令所有人分头行动,几个葫芦娃抬着煤去西市交货,剩下的去铁匠铺抬炉子,赵乐被安排租宅院,他则是继续去摊位前蹲守。

    他预感今会有很多人来买他的火炉,公主用火炉已有几天时间,而且一口气订了三十个炉子,自己用肯定是用不完,而且一天还要五筐煤炭,就是火化都用不到这么多煤。最大的可能就是送人,王城里那么多达官显贵,哪家宅院不得来上十个八个的,他都想好了,要是忙不过来就把秘方买出去,保证利益最大化。

    事实证明,吴则庆预估错了,一早上的时间不仅把所有的炉子和煤球卖完,还预定了一百个炉子一百筐煤球。光定金就收了一百多两。来的全是各种管家,价钱都不问,只说要多少煤炭。

    赵乐手都写的直发抖,他还用的是壹贰叁肆的书写方式,吴则庆看见了也没时间管,反正这书生写字快,他光顾着谈生意并指挥葫芦娃们送货,忙的一天没喝水,好在十三岁的大娃已经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他独自联系了三个铁匠铺,要求加班加点的做炉子,又代领这三十个苦力去挖煤,其他的葫芦娃们就玩命的挑水,烧水,现在破庙跟桑拿房一样,一进去云山雾罩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